论语中关于孝敬的名言警句

如题所述

论语中关于孝敬的名言警句
人的生命始于家庭,人际互动的修养也以家庭中的关系为基础。因此,孔子一再强调孝与悌,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他认为士的第二等表现是“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论语学而篇·第二十章》)。
别人问他为何不从政,他借《尚书》所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来回答(《论语为政篇·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说,人人都做到孝与悌,天下自然上轨道。
“弟”字原指兄友弟恭,推而及于亲族中的同辈情感,甚至泛指对待长辈的态度;“孝”字则明白是指对待父母的心意与作法。
《论语》中专门讨论孝顺的约有十章,我们可以由此理解孔子的想法。他首先提醒我们的是:在孝顺时,必须心存尊敬与关爱。
先说尊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第七章》)
这段话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朱熹的注解,表示“人们奉养父母,如果未能心存尊敬,那么,这与养育犬马有何不同?”这种解释把养育父母比喻为养育犬马,实在有欠妥当。
另一种解释是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但是就连狗与马,也都能够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这种解释“以犬马比喻子女”,表示子女奉养父母时若少了尊敬,就与犬马服侍人没有什么差别了。以犬马比喻子女,显然较为妥当,我们今天还在使用“愿效犬马之劳”一语,对人表示感激。
那么,对待父母时,加上尊敬的心意,不是很恰当吗?
再说关爱。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第八章》)
意思是: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要做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让年长的人吃喝,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这段话中提到的“弟子”与“先生”,泛指晚辈对待长辈,或学生对待老师。但是对待父母,不能只是如此,还须保持和悦的脸色。这种和悦的脸色是出于内心真诚的情感,因为清楚了解父母的生养之恩,而孕发了心中源源不绝的关怀、爱慕、保护、照顾的情感。
我国传统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则故事都是很好的示范,其中的作法未必人人可学,但其心意则相同。
如“老莱子戏彩娱亲”,描写老莱子七十多岁了还穿上彩衣,唱歌跳舞来取悦父母,摔跤了还装出婴儿的哭声,使父母开心得忘记自己有多老。我们未必要效法这种作为,但一定不能忘记要出于真心,对父母总是和颜悦色。
以适当方式尽孝
那么,子女在尽孝时,有没有通用的原则?依《论语》所载,我们找到以下几点。
1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第十九章》)
意思是:父母在世时,子女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就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古人的远游包括:游学、游仕、游历、游玩,以及经商等。只要离家,父母必然挂念,所以务必让父母知道去处,保持联系。今天手机通讯方便,子女不但要让父母知道去处,还应经常连线,有如随时处在父母身边。
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意思是: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不能不记得。一方面为他们得享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为他们日渐老迈而忧虑。
孔子说这句话,特别让人感动,因为他本人的遭遇是: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他有高度的同理心,以换位思考的模式,为天下子女表达真挚的心声。
3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篇·第六章》)
孟武伯是鲁国大夫孟懿子之子,当时是个年轻的贵族。孔子因材施教,提醒这位贵族子弟: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
换言之,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难免的事。而子女除了生病之外,其他任何事(如求学、交友、做人处事)都不让父母忧愁,那就十分可贵了。这句话自然也对一切子女有所启发。
4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篇·第五章》)
古代贵族是统治阶级,言行皆以礼制为标准,否则不足以领导百姓。因此,以“无违”说孝顺,是指孝顺必须合乎礼制或社会规范。
人不能脱离社会,社会不能没有规范。孝顺是人生大事,自然须以礼制来考虑。
如果父母在世时,子女不能以“合礼”方式孝顺,父母也会受人批评;父母过世之后的丧礼与祭礼,更是不可违背大家认同的规范。
5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篇·第二十章》)
意指:子女要三年不改变父亲为人处事的作风。
这句话主要用于贵族,如“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论语子张篇·第十八章》)意指:孟庄子不去更换父亲任用的家臣与父亲所定的政策,这是意在尊重父亲。
一般人则须延续父亲所行的善事,至少以三年为期,然后再考虑自己是否要另外选择何种善行,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有所贡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论语中有关于孝道的句子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2.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第2个回答  2020-10-28
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敬父母的经典语录大全。--

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8、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9、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敬父母的经典语录大全。--

10、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1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1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1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7、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

19、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0、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2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2、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2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5、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9、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3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3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3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36、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