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家长都会抱怨: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一会玩这个一会儿摸那个,他怎么老是坐不住?天哪,这会是多动症吗?以后上学怎么办?……
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听哪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看电视不专心,或者是玩游戏不专心。
那到底是我们的孩子专注力真的出现了问题?还是家长们在对专注力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存在一些误区?
今天给各位家长讲讲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1. 游戏对于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游戏:拼图
拼图看似简单,但如果家长朋友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没有选择正确,老是让孩子体会这种挫败感,这是绝对不利于孩子专注力培养的。
因此选择拼图时要循序渐进,带提示图案的拼图→带轮廓图案的拼图 →主题图案的拼图→规则分割的拼图→多层拼图→立体拼图……
2.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无意注意,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学会有意注意。
因为在未来读书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其实主要靠的是有意注意。
推荐游戏:舒尔特方格
图片当中有25个方格,孩子需要根据1-25的顺序一一指点,用的速度越短就说明孩子的专注力水平越高。
如果孩子对方格完全没有兴趣,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介入和引导了。
您可以想一下,您的孩子可能在什么点上是比较感兴趣的。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喜欢跟妈妈比赛,那这个时候您就可以说妈妈跟你做一个比赛,看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可能孩子对方格不感兴趣但是他对比赛结果非常感兴趣,这就是我们说的间接兴趣。
一个孩子在未来读书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会引起孩子的直接兴趣,所以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间接兴趣越稳定,他对于一个事物的专注度也就会越高。
习惯成自然,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方式、方法或观念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问题。
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年龄有关。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8岁的孩子持续60分钟做作业是不科学的。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过于短暂,和同龄儿童比较明显短暂且影响上课秩序和学习成绩,家长就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寻求原因了。
家里的玩具、绘本随意摆放。在有些家里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父母买了很多玩具和绘本,但摆放得杂乱无章,这个时候呢,孩子会有太多的选择,想看绘本,又被玩具吸引,想玩积木,玩着玩着又看到了拼图……做哪样都半途而废,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那该怎么办呢,比如,在家里安置阅读角,让孩子在这里只做一件事:阅读,不被其他事物分心打扰。
家长给孩子压力太大。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了,家长不要强制孩子一定要专注。注意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适时地转移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孩子喜欢飞机,就给他多安排些和飞机有关的游戏。孩子的注意力会在这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中慢慢培养起来。
没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孩子一天的生活节奏和活动时间都会影响到他的注意力。所以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很重要。吃饭、睡觉、游戏、运动,每天应该给孩子安排好每个活动的时间,如没有意外的话尽量不去打乱一天的安排。比如什么时候该睡觉啦,作业就算是还没做完,也要先去睡觉啦,一方面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果他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也会让他养成自我担当的责任意识。
家中的环境太过杂乱,不讲卫生。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小孩子更是如此,在杂物成堆、肮脏拥挤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思维清晰,学习和做事也无法做到专心。所以家长应该时刻保持家里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不仅是能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更能让孩子具备清晰的思维,做事更加专注。
家庭中永远把电视作为背景音。不少家庭有这种习惯,进门就开电视,无论吃饭还是做别的事情,一直把电视作为背景音,长年累月如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并且,要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外出接触大自然。
怀孕期间和幼儿早期,母亲情绪不稳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孕妇或者婴儿母亲不能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经常沮丧 、愤怒、悲伤,会对孩子的情绪模式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会昼夜啼哭,脾气暴躁,饮食睡眠不规律,影响身心发育,长大之后会注意力不集中,男孩则常常多动。
没有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的三大破坏:一是剖腹产,二是断奶过早,至少要8-14个月的母乳喂养、三是0-3岁没有全职陪伴。这些安全感的破坏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包括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都是弱小的,需要来自母亲或其他亲人的足够关爱,才能获得安全感,如果孩子被忽略,或者被冷漠对待,还有的家长经常吓唬孩子,诸如说孩子不听话就不要他了之类的话,孩子就会恐惧焦虑,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也不集中,尤其是过早与母亲分离的幼儿,这一点表现最为突出。
孩子依赖性太强。一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因为长期被提醒,已经习惯了用某些方式去学习或做事,只要别人疏于提醒就会再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提醒机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减少帮助和不必要的陪伴,尽量按照事先商定的规则,鼓励孩子自己遵照执行。因为孩子们的责任心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责任心可以推动和促进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提高专注力。
父母没有用心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某些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若在陪伴孩子时,总是表现出一副不专心的模样,或是时常看手机,或是时常和他人聊天的话,这样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还不利于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建议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应该高效率的陪伴,要用心。你可能很忙,但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就专注去陪伴孩子,言传大于身教,这样不仅能促进亲子间的交流还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何乐而不为。
对孩子干涉太多。当孩子游戏或学习时,家长在孩子没有主动请求帮助的情况下干涉孩子活动。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被打扰的孩子不专注,不独立,缺乏好奇心和创造力。当孩子专注某件感兴趣的事儿,要是没人打扰,这种专注就会变成TA自身具备的品质。如果总是被打扰,他的专注力就会慢慢丧失。长大以后,一个人如果做任何工作、事情都无法集中精神,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他很难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
当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多观察孩子,找到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平时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自然在学习上的注意力也将有所提升。
前几天有一个孩子刚上小学的妈妈在听众群里问我,孩子从小注意力就不集中,当时也没当回事,但现在上小学了,老师说,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小动作特别多。
回家后我也观察到,孩子写作业没写5分钟,要么就去看会电视,玩玩具,要么就去吃点东西,做别的事情。孩子专注力不够,现在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吗?
今天给大家推荐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心理系终身教授宋海荣博士之前在接受采访时的部分内容,他从脑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孩子无法专注的深层原因,相信可以为妈妈们解答关于“专注力”的困惑。
到底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或者说注意力)就像一个门户,决定了哪些信息能进入我们的大脑,能够被维持、加工,整合到我们的学习体系中。
因此,专注力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基础,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人的工作绩效都密切相关。
当我们谈论孩子的专注力时,其实就是在讲他们的“注意力”,具体有五个侧面,即注意力的持久性、集中性、转移、分配和广度。
◆ ◆ 第一是注意力的持久性,也就是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时间的长短。比如写作业不走神能一口气坚持15分钟等等;
◆ ◆ 第二是注意力的集中性,就是能否快速地进入状态,把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状态;
◆ ◆ 第三是注意力的转移,是指能否主动地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调整到另一个对象。
比如有些孩子玩一个玩具的时候比较专注,但换到另一个玩具上就非常抗拒;或者上课铃声响以后,孩子回到教室里,还在一直想着刚才在操场上玩了什么,需要十分钟才能转移过来。
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我们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也是我们能够快速加工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作出结论和判断的基本保证。
◆ ◆ 第四是注意力的分配,是指的把注意力高效地分配到多个事情上。
比如边听音乐边烧饭,边骑车边说话,孩子上课的时候边听边记笔记。
注意的有效分配要求大脑在进行某些信息处理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状态,这样便可“一心二用”。
◆ ◆ 第五是注意力的广度,是指一瞬间能注意到的信息量。
比如在一秒钟之内,一般人能注意到4-6个相互间有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等等。
“专注力”的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般来说,专注力是与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专注力功能对应着不同的脑区。
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程度,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表现。例如前额叶,主要负责计划、组织、抑制冲动,它的发育成熟非常晚,通常要到25岁才能完全成熟。
所以,年龄是影响孩子专注力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越年幼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
除了年龄,后天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专注力的问题。比如疾病、药物的滥用、神经损伤等等。
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最突出的外在因素,可能就是家庭教养问题。
比如现在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和保护。
孩子本来玩一个玩具正专心,大人没事就过去问“你在玩什么啊?”“要不要帮你啊?”“咱们一起玩吧?”这种不断的干扰很难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他自己慢慢会形成这种思维定式,就是做一件事情,不一会儿就要去喝点水,不一会儿又要去个厕所等等。
另一个因素就是和孩子的气质类型以及心理状态有关。
比如有的孩子很容易焦虑,做事患得患失,从而无法很好的专注在正在进行的事情上。
另外,如果孩子经常被老师家长批评,心理压力过大,或者面临重大变故情绪不好,也会容易注意力涣散,比如听课的时候,总是担心被老师提问,孩子便无法很好的专注在老师的授课内容上。
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保护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一
在孩子两岁之前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
为什么有的孩子一玩游戏、看电视就容易集中注意力,一学习专注力就不行呢?一方面跟孩子的兴趣有关,另一方面涉及到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发展。
主动注意是需要付出意志力去控制的注意力;而在生活当中,如果突然有一声巨响,我们都会转头,被这种新异的、强烈的刺激所吸引,这叫做被动注意。
电视、游戏的声光感官刺激比较多,孩子不需要付出努力去关注,在被动注意的状态下,孩子就能够专注了。
相比之下,课堂学习显然是低刺激的,甚至是无聊的,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很强的主动注意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讲,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被动注意被过度开发,势必会在时间和大脑资源上对主动注意能力的发育形成争夺,从而影响到主动注意能力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全神贯注,但是学习的时候却没精打采的。
因此,孩子小的时候,起码头两年里,不要过多接触电子类产品,以免造成日后学习上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二
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形成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这从婴儿时期就可以开始做了。比如妈妈给孩子指:“你看,树上有只鸟。”,然后孩子随着妈妈的手指方向去关注这只鸟。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还能帮助孩子在跟随妈妈一起聚焦在“树上的鸟”来发展集中注意的能力;
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津津有味地读绘本、玩乐高。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比较容易维持一个持久的注意力。长期进行这种训练,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提高。
三
多进行体育运动
运动其实是一项很好的感知觉统合训练。
小的孩子,他的听觉、视觉、躯体感觉等信息,常常没办法很好的在大脑中统合在一起,比如有的孩子会经常莫名其妙的摔跤。
这也对应了某些脑区发育的一种不成熟的现象。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训练肢体的平衡和协调性,使各项感知觉信息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对孩子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专注力都会有好处。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孩子专注力方面的问题并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好。
有研究发现,60%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到青春期(13-15岁)时,出现了发育型改善。剩下的40%,则会将他们的专注力问题带到成年去,比如出现成年注意力障碍、脾气暴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犯罪倾向(因为这些人群行为比较冲动,容易有反社会的行为)。
其实,即使有60%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问题到了青春期会有所改善,但是想想,从幼儿到青春期,这十几年的时间,注意力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所以如果家长真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有某种问题,就需要尽早干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专注力的培养,还可以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