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是真的有灵魂

如题所述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 - -

英国学者最近完成了全世界第一项关于"濒死经验"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意识,即一般所谓的灵魂,在大脑停止活动后继续存在。这项研究发现,四名死里逃生的病患所共有的濒死经验包括宁静喜乐的感觉,时间迅速流逝,感官的感受更为强烈,不再察觉到身体的存在,看到一道强光,进入另一个世界,遇到一个神秘的灵体,以及到了一个"有去无回"的地方。预料这项研究将引发一个长久以来教会与科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死后的生命"真的存在吗?

许多批评濒死经验的学者认为,濒死经验是脑部因缺氧而导致功能崩溃瓦解的后果。但是费维克与帕尼亚表示,这四名濒死经验的受试者都没有经历脑部缺氧的状态,所以脑部缺氧应不是濒死经验的原因。另有学者认为,濒死经验是病人死前因医生给予不寻常的药物组合而产生的后果。但是费维克与帕尼亚说,这些病人在医院接受的复苏过程完全相同,因而排除药物影响的因素。不过他们仍然强调,未来科学界有需要对濒死经验进行更多的研究。

帕尼亚表示,这四人经历到超出医学界预料的经验,他们的脑部当时不应具有保持神智清楚的过程与形成持久记忆的能力,所以这项研究可能为以下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心智与意识究竟是脑部制造的成果,还是脑部只是心智的某种媒介,而心智是独立存在于脑部之外的东西。费维克指出,如果心智与大脑是独立存在的两种东西,那么意识就可能在死后继续存在,而人类的灵魂亦有可能存在,宇宙也有可能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存在,而不是随机发生的结果。

再来一份材料:
人的灵魂去了哪里

人类有没有灵魂,这是判定是不是宗教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有灵魂的群体,是相信上帝、相信宗教的人,特别是唯物主义者,反对这个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东西,同样人的灵魂也是意识中的一部分,它不是物质的,不是物质的内容,在自然界中只能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绝不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我是唯物主义者,以前是不相信人类是有灵魂的,但是随着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人的思想也是一种光子信息,也是一种物质,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传播、甚至是遗传,由于相信了人的思想是一种物质,同样相信了人是有灵魂的,不是人死后才有灵魂,而是人活着的时候就有灵魂,死后的灵魂,是人体活着的时候灵魂的传播。

当你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会问一个基本问题,人的思想是物质,那么人的思想在人体中的什么部位储存,人死以后,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能不能再现出来,甚至是把他拿出来,让他稳定的存在,展现在其它人的面前,让人们用肉眼看一看人的思想、人的灵魂,这样人们才相信思想和灵魂是物质的。是的,这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人的思想是一种纯光子信息,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光子能量特别少,可以认为是一种暗物质,在遗传中,必须再一次激活,才能显示出来,成为明物质,给人们用其它形式展现出来。

说人类的思想是一种物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人的思想并不是自己独立产生的,而是人类的光子信息,与环境的光子信息相互作用之后才能产生思想,两种物质的内容相互作用之后,只能产生另一种物质,并不是其它形式的意识形态,只是人类思想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能量非常少,以致于人类用许多仪器,也测不出思想、灵魂的能量强度,长期以来,让人类认为思想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将思想排除在物质形态之外。

另一个认为思想、灵魂是物质的理由是 所有物质,由于都要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信息,才能显示自己的质量和能量,哪么所有物质都是有运动惯性的,同时具有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也就是说你要物质改变运动状态,一定要给物质一定的作用力;或者说你要改变物质的组成,改变光子信息内部组合,物质都有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表现为自己内部有光子信息的传递,尽可能阻碍环境对自己的改变。思想同样有运动惯性,和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

说人的思想可以遗传,这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内容,思想是物质,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思想之后,这个人的思想内容,就是以光子信息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只是这些光子信息与环境作用光子信息能量强度非常少,这种思想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特别长,因为思想这种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强度小,单位时间内自己的光子信息改变量比较小,自己的自然寿命特别长。比如一位物理科学家,有一种物理思想,在它的后代的体内与有这种思想,只是这种思想物质内容,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只有在今后的环境中培养才能将这种思想体现出来,就是说物理科学家的后代,容易对物理感兴趣。举一个猫与老鼠的例子,让猫生下小猫之后,从不让小猫看到成年猫看到吃老鼠的现象,这个小猫长大以后,也不会轻易以老鼠为食物,但是容易培养猫爱吃老鼠的现象,这就是思想遗传的生活实例。

特别是人活着的时候,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如果人的思想、灵魂是物质的,人死后他有思想、灵魂到哪里去了,只有找到它的去处才能让人们相信思想与灵魂是物质的,首先要知道一个基本问题,人的灵魂并不是在死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活着的时候,人的灵魂就是存在的,当人死后,人的思想与灵魂这种物质可以有二个去处,一、它仍然留在体内,因为思想与灵魂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当人死后,用解剖的手段是不能发现人的思想与灵魂这一类物质,就像是人体的经络系统,在人体活着的时候,它是人体的传递光子信息的通道,当人体死后,活体的光子信息消失了,转变成了死人的光子信息了,原来的光子信息通道存在,但是它是暗物质,用解剖的手段是无法找到的。二、由于人体在死时,有一个光子信息转化的过程,是突然消失,思想与灵魂在死亡过程中向空间传播的能量强度要大一些。无论是以何中形式存在的思想与灵魂,它们都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要少很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5-06
有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18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圣严法师的开示
第3个回答  2013-04-25
科学家认为 人的灵魂是人的思想体

如果从纯物理学、生物学进行理性的分析,所谓的灵魂,其实只是大脑中的电流。人为什么有思想?是因为条件反射。人从哇哇坠地开始,一直在学习、接触,当某个词语、物体、动作,使用久了之后,便会形成条件反射。比如你的头皮痒了,你会下意识的举手去抓痒,而不会再过多的去思考,我该不该去蹭墙止痒。比如,喂宠物吃东西的时候摇铃铛,时间久后,当你摇起铃铛,宠物会欢快的像你跑来要吃的。而造成一系列条件反色动作的,是活跃在大脑组织内的脑电流。我们可以认为,条件反射就是大脑的固定单位的神经元素进行刺激,从而形成一些列的反射、动作、反应。

其实,所谓的濒死体验,个人认为,只是进行一种深层次的睡眠。死亡其实很神秘,脑死亡但身体没死亡,那叫植物人,身体死亡了,但大脑还在工作,那叫帕金森,或者渐冻人之类的。

当大脑进行所谓的濒死状态时,人的思想会进入无意识状态,而脑电波的活动这时候会减弱或者加强。在减弱的时候,由于不再刺激大脑组织,人的思想会陷入一片黑暗,或者一片空白。在加强的时候,很多在幼年、少年、青年所幻想过的时间、物体,便会在大脑深层里被脑电流刺激而激发。

大脑组织是靠什么传递信息?是神经电流。假设,如果该电流无意中接收到外界同频、同步电波,会不会在大脑内造成刺激,使神经元素受到影响,影响一些潜藏已久的固定单位神经元素,形成一种刺激,并影响人的大脑记忆?

科学家为什么能造出电脑,却不能造出像人脑一样的电脑?个人觉得,其实有一个误区。在制造电脑的时候,只是执行程序,摆脱不了固有观念【它是机器】的思维,一切都在以【它是机器】来进行。人脑与电脑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我个人觉得,在于条件反射,在于电波的刺激,在于记忆,在于经过刺激后进行的化学反应。比如难过,我们为什么难过了会哭?我们在哇哇坠地是哭泣的,但是该哭泣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哭泣。带感情的哭泣,是在后天逐渐形成并加以完善,其中也有外界的影响,之后在思想里,这便是带感情的哭泣。由于难过,大脑组织进行一系列的刺激,激活固有的几条神经元素,经过这几条神经元素,产生化学反应并加以控制。于是便形成了有感情的哭泣。

比如笑,笑是什么,任何人刚出生都是不会知道的。笑容、笑声,是孩子纯洁的眼睛进行观察。孩子发现,当人们露出这么一个动作、一个声音的时候,孩子便会享受到大人们的爱护、关怀。而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关怀。长久下去,孩子便会知道,当笑容、笑声出现的时候,便是友好、受到关怀的时刻。同时,对于大脑组织内的神经元素内刺激会固定下来,形成条件反射路径。
第4个回答  2008-07-27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

,也就是灵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

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

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

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

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

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

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

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

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

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

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

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

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

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

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

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

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

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

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

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

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

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

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

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

,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圣严法师讲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