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其特点

如题所述

面对日益临近的WTO,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创”字上下功夫,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展金融领域,开发金融新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真正把银行办成金融服务多样化、业务综合全能化的现代银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本文拟就金融产品创新,成其是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展开论述。

一、表外业务创新的背景

表外业务,指那些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内发生变化,却可为商业银行带来业务收入或减少风险的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在表外科目记载或在资产负债表外附列,并形成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的业务。从业务内容上看,表外业务主要指银行充当中介者提供的一些非资金服务,通过这些银行服务,能保证某些交易能够顺利完成,同时银行也获得一定的手续费。表外业务不等于中间业务,它只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即与信用业务有关的那部分中间业务,除可为银行创造中间性服务业务收入外,还可直接改善银行表内资产负债业务的质量,降低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因而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表外业务创新是传统银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以间接信用为主,银行具有集聚资金(存)、分配资金(贷)和实现资金的流转(汇),即负债经营、资产经营与结算等基本功能就足够了,但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入了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质量已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日趋活跃,直接融资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对经济工具,尤其是金融商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存、贷、汇”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银行业不仅成为充满风险、机遇和竞争的一个行业,而且传统银行业也进入微利时代。银行存贷款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十分狭小,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和利率管制的逐步松动,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而且由于现有的国有企业大都微利,有些甚至亏损,自有资本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生产经营大多靠银行贷款,因而今后一个时期内商业银行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这大大限制了信贷资产增量的拓展,从而限制了信贷业务的发燕尾服。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由于科技手段的发展,其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和服务网络的日新月异,任一银行必须跟上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在同业竞争中取得生存资格,这要求银行业必须进行金融创新,调整经营方式,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开拓发展中间业务,扩大服务范围,通过开展代收代付、代办保险、代理股票、债券发行、证券买卖、代客理财、融资租赁等业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为寻求规避风险的方法,获得新的获利空间,表外业务创新应运而生。

(二)表外业务创新是“一切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出发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体现。

客户要求的多元化决定了银行为满足客户需求必须进行创机关报。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金融意识的增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已越来越由客户追逐银行转向银行追逐客户,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银行必须要根据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的特点,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开展适合不同客户群需要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客户融资选择增加,既可以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可以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中介职能在弱化。再加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之间业务交叉的限制逐步放宽,使得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从事一些《商业银行法》未明确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甚至国际化的资金流动、资产重组及资源的重新调整配置是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国企业界改革的成败。而市场化的企业改革,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并、收购乃至集团化发展都有赖于投资银行从多方位给予企业以金融支持和服务。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而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人才和信息优势,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银行完全可以参与,比如资产重组中兼并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资产负债情况的确认、并购方案的项目评估配套的融资安排、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公司理财等都可以成为高收益低风险的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由于客户的需求多元化从而促使银行产品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

(三)表外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实施现代经营管理策略的要求。

面对竞争导致成本上升、资产质量下降、风险日益加大的现实,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依靠不断扩大的负债、资产规模求得发展的策略,转向重视资产质量、减少风险、提高资产收益的经营策略上来,而大量的新开发的表外业务,因其特有的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增加收入的功能,恰好适应了商业银行新经营策略的要求,因而在短期内获得了迅速发展,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现代电子、通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也为银行大量从事表外业务创造了必须的市场、技术条件。

二、国内外表外业务的基本种类及在我国展开的状况

按照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划分方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传统金融产品和近年新创新的金融产品两大类。传统的金融产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信贷业务、租赁业务和代理业务;二是对外担保业务,包括客户偿还贷款、汇票承兑、信用证使用的担保等;三是贷款与投保承诺,它包括可撤销的和不可撤销的。而新创新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期货、远期利率协议、互换等;但从目前看,可供操作的表外业务有如下向种:

(一)租赁业务产品创新。是指银行出资或贷资购置一定的财产设备、直接或间接地以出租人的名义将设备借给承借人在约定期限内使用,通过租金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一项业务。这项表外业务的种类主要有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又包括直接租赁、转让租赁、回租租赁和杠杆租赁。租赁业务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融资与融物结合,以偿还租金的方式偿还本息。它是金融业和边缘性业务,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功能有:融资、投资、销售和管理,这项业务在工行还未开展。

(二)对外担保业务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对外担保是指以自己的信誉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责任,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它主要包括:1、提保鉴证业务——监督付款、保证付款、交纳保证金、投保鉴证等;2、保密业务——投标业务保密、履约保密、预付款保密、付款保密、延期付款保密、租赁保密、补偿贸易保密、来料来件加工保密、借款保密;3、备用信用证、它是代替企业签发保证金或保密文本的较为流行的一种银行对外担保业务。4、贷款承诺是银行对其客户提供担保的一种业务,它包括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诺等。这项业务在工行及其它银行中部分开展,尤其是在国际业务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三)代理业务产品创新。主要有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通资金、代理客户发行和买卖有价证券和买卖有价证券、代理保管业务、代理组建新公司、代理客户会计事务等。它包括代收代付劳务费、管理费、环保费、水电费、房租费、电话费、交通罚款等。其代保管业务主要是密封保管业务,包括对股票、债券、大额定期存单等有价证券和企业和黄金、白银、珠宝首饰、珍贵文物、契约文件进行保管,这是一种利用银行自身安全设施,向客户收取保管费用的边缘性金融业务。此种代理业务是目前国内各家银行开展的最常见的中间业务。

(四)信托业务产品创新。商业银行信托业按形态可分为财产信托、融资信托、投资信托、职工福利信托、公益信托和事务代理等。但商业银行的表外信托业务多为证券投资信托、财产信托及信托存款、信托投资基金等。它们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融资投资、理献策和社会保障作用。前几年由于广信、中农信事件,尤其是94年《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都已与自办信托公司脱钩,已停办资金信托业务。现可以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部分财产信托业务和其他信托业务。

(五)金融期货市场创新。金融期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套期保值、保值者利用这一功能,通过分别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各建立一个交易部位相反的头寸,就可以使两个市场的盈亏大致抵消,从而达到避免因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等因素变动而带来的巨大损失,以稳定其资产价值。2、莫过于杠杆投资,即“以小挣大”。这一功能主要是相对于市场中的投机者而言。在期货市场交易中,投机者只需投入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交易,同时,期货投资的收益率也远远大于现货市场的收益率,这样就为广大的投机者提供了一个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市场。3、价格晴雨表。金融期货价格是通过买卖双方在交易所里集中总价而确定下来的,这一价格反映了广大入市者对未来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走势的预期,而且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又具有趋同性。目前,由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金融期货一直没有恢复,金融衍生工具的许多创新尚不能开展,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分业管理限制,而不能从事金融期货市场交易,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重新开放金融期货市场将是大大势所趋。

(六)融资方式证券化创新。从国际上看,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等集资金铁方式开始让位于通过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注重股市和债市均衡协调发展,尤其是着重发展长期债券市场以及发展企业债券市场。2、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改资本市场上个人散户投资为主为机构投资为主。从而“集体投资、专家经营、风险分散、收益共享”。设立投资基金帐户,由于投资基金是投资于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可随时变现,开放式投资基金又不受时间、数额的限制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并能取得较高的收益,投资基金帐户的设立既可满足客户安全性的要求,又可兼顾客户收益性的要求。

三、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银行业发展逐步进入业务创机关报阶段,新业务开发与发展的能力将越来越成为决定各商业银行发展好坏与成败的关键。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转向新业务领域,能否早日实现银行业务创新,尤其是高智力型的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抢占新业务发展的制高点,推广及延伸,占住并扩大自己应有的市场份额,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1、银行表外业务产品品种少、质量低、范围小、收益低,并缺乏拳头产品和支柱产品。

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其表外业务创新取得的收入占银行收入总额的比重日益增加,美国银行业居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90年代末表外业务收益占比达50%以上,而德国由于推行全能银行制,其几大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60%—70%,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0%,工商银行更低,有些分行甚至仅占2%—3%。而且由于我国推行分业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了很多种表外业务的发展,目前银行表外业务品种少,主要局限于国际业务中的对外担保业务,如担保鉴证业务、备用信用证、保密业务和一些低档次代理业务,如代收代付各种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交通罚款、代保管业务,而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很多代理业务实行免收费服务,有的还“倒贴”。再加上传统的定价方式,造成某些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成本投入收益低,有些行说起来中间业务已有几大类40、50项,但很多都局限于拉存款阶段,还远远谈不上向增效益手段的转变,再加上所在地域经济发达水平的限制,更缺乏高收益的支柱产品——比如高收益高智力型的一些投资银行业务,企业购并设计、配套的融资安排、证券代理、基金托管等等。

2、缺乏表外业务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动机模糊。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机关报的动机不外乎两个,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规避管制,基于此,西方商业银行每推出一项金融创新,都会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需要的技术条件、市场需要程序、推广的经济规模等,而我国由于创新主体错位,行政驱动下的微观创新动机模糊,再加上整个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还未完全建立“服务也应是一种有报酬行为”的观念,鉴于传统的定价方式,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是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3、缺乏创新人才。金融创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那种既懂计算机又懂银行经营管理,既懂货币市场业务又能融会贯通资本市场业务,既能开发设计新金融产品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二)对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1、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必要性的认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新的经营机制。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给、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应把发展表外业务以及其它中间业务当成一项关乎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注重发展“市场有需求、自身的能力、效益有保障”的业务品种,在开办新业务中重视成本核算,在科学预测和市场检验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新业务品种“进退机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金融创新才应得到开发与推广。

2、“借脑”,坚持走引进、改造和研究开发相结合的创新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创新机制。而创新本身既是一种新的东西的创造发明,也可以是传统要素的重新组合,“综合即创新”,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很多金融产品我们没有,对于他们是传统产品,但对于我们即是创新,因此,我们应充分借鉴、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成果,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大大缩短新业务开发的进程。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战略,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对客户市场的不断延伸,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充分利用银行内部资源,发挥中介作用,开发一些高智力型、高收益的新业务品种,建立新业务开发合作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勇立于金融改革的潮头,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1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传统金融产品和近年新创新的金融产品两大类。传统的金融产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信贷业务、租赁业务和代理业务;二是对外担保业务,包括客户偿还贷款、汇票承兑、信用证使用的担保等;三是贷款与投保承诺,它包括可撤销的和不可撤销的。而新创新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期货、远期利率协议、互换等
特点是:
1.银行表外业务产品品种少、质量低、范围小、收益低,并缺乏拳头产品和支柱产品。
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其表外业务创新取得的收入占银行收入总额的比重日益增加,美国银行业居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90年代末表外业务收益占比达50%以上,而德国由于推行全能银行制,其几大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60%—70%,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0%。而且由于我国推行分业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了很多种表外业务的发展,目前银行表外业务品种少,主要局限于国际业务中的对外担保业务,如担保鉴证业务、备用信用证、保密业务和一些低档次代理业务,如代收代付各种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交通罚款、代保管业务,而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很多代理业务实行免收费服务,有的还“倒贴”。再加上传统的定价方式,造成某些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成本投入收益低,有些行说起来中间业务已有几大类40、50项,但很多都局限于拉存款阶段,还远远谈不上向增效益手段的转变,再加上所在地域经济发达水平的限制,更缺乏高收益的支柱产品——比如高收益高智力型的一些投资银行业务,企业购并设计、配套的融资安排、证券代理、基金托管等等。
2、缺乏表外业务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动机模糊。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机关报的动机不外乎两个,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规避管制,基于此,西方商业银行每推出一项金融创新,都会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需要的技术条件、市场需要程序、推广的经济规模等,而我国由于创新主体错位,行政驱动下的微观创新动机模糊,再加上整个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还未完全建立“服务也应是一种有报酬行为”的观念,鉴于传统的定价方式,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是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3、缺乏创新人才。金融创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那种既懂计算机又懂银行经营管理,既懂货币市场业务又能融会贯通资本市场业务,既能开发设计新金融产品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