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首次北伐赵云和马谡都兵败,怎么只有马谡被杀?

如题所述

夷陵之战后,蜀国国力大减,丞相诸葛亮辅佐幼主刘禅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终于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时候到了,于是兵分三路,挥师北上。众所周知,此战中曹魏名将曹真派张郃迅速攻下了街亭,迫得蜀军撤退。此战之后,镇守街亭的蜀将马谡被斩杀,其属下除了没有任何损失的王平之后,也大都下场凄惨,后世之人在分析此事的时候,也大都认为如果马谡不败,历史可能会改写。然而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蜀军真的就不会被迫撤退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另一路大军同样败了,这就是由赵云统领,镇过箕谷的一路。

有人说,赵云所率的军队,只是作疑兵,人数较少,对上魏军主力必败无疑,所以他的失败非战之罪;有人说,马谡失街亭之后,赵云被暴露,根本起不到疑兵的作用了,所以被击败,错误的根源在马谡身上;也有人说,马谡失街亭损失惨重,赵云却几乎没有损失任何人手辎重。这些说法看起来都很在理,但是如果细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

先说兵少一条,赵云所在的箕谷易守难攻,士兵完全可以以一当十,他却立马被曹真击溃,只能重新集结兵力应战,实在是不应该;再说疑兵暴露,难道街亭不失守,以曹真之能就无法看破这是疑兵吗?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他却没有未雨绸缪,这是失误之二;再说几乎没有损失一事,当时魏军本是仓促应战,以退敌为目的,既然诸葛亮已经撤退,曹真也不必再追,否则的话,他能否安全撤退,实在难说。那么为什么赵云的结局完全不同于马谡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赵云是老臣,而且护主有功

赵云是刘备时期的老臣,效忠这个阵营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而且曾经两次救过刘禅,不管是论资历,还是论功劳,诸葛亮都不能轻易动他。就算他想动,刘禅也不会同意。所以为了避免蜀汉的朝堂再次发生动荡,诸葛亮直接不提重惩赵云之事,只是象征性的将其贬官。不过经过此事之后,诸葛亮也不敢再对他委以重任了,只是将他供着罢了,这一点从赵云未能参加第二次北伐可以证明。


二、赵云在兵败时亲自断后,马谡则率先逃亡

同样是兵败,赵云和马谡的反应是不同的。马谡一看街亭守不住了,于是选择了逃跑,作为一名主将,却带头放弃,这不只是怯懦的表现,还会动摇军心,所以诸葛亮在此之前再赏识他,都必须重惩,否则的话,谁还会为国死战呢?赵云的反应则不同,他在军队被曹真击溃之后,及时将军队重新组织起来,进行反抗,接到撤退的命令之后,也是亲自断后。他虽然败了,却也体现了对蜀汉的忠心。诸葛亮不但不重惩,反而要对他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这本身就是进行一场很明显的对比,只有这样才有更多人有愿意为蜀汉奋战到底。


三、为了稳定军心

诸葛亮准备了整整五年,信心满满的率军出征,结果悻悻而归,受打击的不仅是他一个人,蜀军的士气也非常的低落。这个时候,马谡的失误最突出,于是他斩杀了马谡,并重惩了其属下的将领,使大多数人都认为此战之败,只因马谡一人。为了表达诚意,他自贬三级,明言自己用人不当。如果这个时候再重惩赵云,把赵云的失误也摊开在明面上,士气绝对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所以为了稳定军心,为了下一次北伐的顺利,他不敢也不能重惩赵云,反而还要因为他几乎没有损失而奖赏他。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常胜将军”之称的赵云,实非大将之才,虽然他武艺高强,但是论起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不及关张,甚至比不上曾为马谡副手的王平。只不过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毕竟不是谁都能在曹操的虎豹骑中杀进杀出,也不是谁都敢在刘备悲愤难当,要发兵征讨东吴的时候,劝其以大局为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因为赵云是蜀汉的五虎将之一,地位比较高,又是蜀军的信仰,所以只能够将马谡斩杀。
第2个回答  2020-11-16
因为当时马谡并没有听诸葛亮的意见,我行我素才导致兵败的。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属于抗命,所以按照军法,最后被诸葛亮给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