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6-14
何为艺术?这是千百年来众多艺术家、理论家、思想家不懈探求的问题。
古希腊人将凡是可凭专门知识来学会的工作都叫做“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之类便称之为“艺术”;而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属于“艺术”范畴。古希腊人将雕刻绘画之类的艺术与手工业、农业等生产劳动归在一起,可见当时人们对“艺术”的鄙视。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感性事物,它所得到的只是真正美的“影子的影子”,因此,艺术是微不足道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艺术的态度不再是鄙视,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艺术”普遍认同的释义之一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我以为,该释义中对艺术“典型性”的解释,就包括了它的“难度性”。凡称的上是“艺术”的艺术作品,都应是作者在跨越了较大难度后才得以创作成功的作品,而决不该是信手拈来或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物;而且,艺术创作的作品应该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有一则报道:西方某大国当红“画家”,坐在地上,两只赤脚往盛满墨汁的盆中一涮,然后用它在挂于墙上的画布上乱蹬乱踹了一通,一幅“杰作”便横空出世。由于人们对此印象极其深,便时刻等待着它的后续报道:某年某月某日,世界上顶级拍卖行,以天价拍出此幅“惊世之作”,但不幸的是,人们苦等许多年后,始终未闻此佳音,也不知道那位“天才画家”此后高就于何处。这种毫无难度可言的作品怎么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许多所谓的“艺术”的作品,追求简单易懂而抛弃了艺术原有的风貌和一定的难度,能称其为艺术吗?
同时,在上述对“艺术”的释义中“用形象反映现实”,表现出艺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也是艺术不同与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之处。
文学、音乐、美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形象性。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能凭感官直接把握,但它通过文字的中介,经过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得以实现;音乐创造的形象虽不够明晰,不够确定,但它以声音为中介,引起听众的联想和想象;绘画、雕刻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则是视觉形象,是完全明晰的,直接为欣赏者的眼睛所把握。
艺术也是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具有艺术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即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欧也妮·葛郎台》通过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家庭关系和当时社会的丑陋。这样真实的艺术形象不但再现了客观世界现象的真实面,而且还揭示了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使艺术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明。
在艺术的创作和艺术的欣赏中,更为突出的表现出了艺术又一重要特点--情感。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它最深刻不过地揭示出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一切真正的艺术作品,无不是作者真实情感的产物。真正的艺术品是不可欺世的,真正的艺术品是艺术家充分的表现自己艺术追求的结晶,它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给人带来的启迪也是永恒的。
究竟“什么是艺术”?我想,也许谁也无法给艺术下一个准确的、毫无疑义的定义,所以,它也就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任人们的想象自由地驰骋。也许,这就是艺术真正的魅力之所在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02
考试吗?给,把书上的归纳一下
艺术的地位:
艺术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属于相对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通过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媒介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本体论:
历史上流行过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形式主义美学等研究流派,对艺术的本质做了各种界定。
艺术的起源:
历史上流行过巫术说、游戏说、符号说、劳动说等多张学说,来解释艺术的起源。
基本上我国的课本都主张: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理解艺术的本质,并同意艺术起源于劳动。
如果是简答题说这么多够了,如果是辨析,就看书去填充这些要点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2-19
我读书的酸甜苦辣
〔 作者:狄逸啸 出处: 点击数:4967 更新时间:2008-10-30 文章录入:狄逸啸 〕
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进化时,我就被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住了,在我听来,那简直是天籁之音!等我出生后渐渐长大,我更是寻觅着声音的来源,我渴望着自己也能拥有那属于我的声音的力量.
可我不是一个好读书者,主要是习惯很不好.
一捧上书就会忘记时间,去书店看书往往是站的腿酸,捧的手酸,看的脖子眼酸,仍不想罢休。学习了一天的人,应该很累了,一沾到床就该睡了。可我却不一样,要是晚上不看点书,死活就睡不着。正因为这个毛病,可不止一次被训斥了!在睡前爱看书的毛病被发现后,妈妈总在睡觉前要对我叮嘱我几句:“别看书了,快睡觉!”我虽然机械性地回应一句:“哦!”但在熄灯后,我老是抵制不住书的诱惑,心里总沉浸在书中那些人物的际遇中……于是不由自主地悄悄地开了灯……冷不丁,门开了!只看见“横眉怒目”的妈妈站在门外,每每此时,我总会识相地把书放回原处(毕竟识实务者为俊杰嘛!),静静地再听听妈妈临睡前的“训斥”。可我心里毕竟是酸溜溜的.
书看的多了,知识积累也就多了,常能说出让老师吃惊同学羡慕的话。记得有一次,自然课的老师提出一个相当有难度的问题:“有谁知道蚂蚁的趣闻?”同学们都愣了,可我不同。那些关于蚂蚁的课外知识不断从大脑里跳了出来。经过一番删减整理之后,我马上举手胸有成竹地说出了答案,老师非常的满意,还给我加了个五角星呢!这时,同学们都用看外星人的目光看我。我心中就像开了朵花似的,甜得没法说。这可都是看书给我带来的好处啊!
有甜就有苦,由于我在写作业时会常常偷看课外书,爸爸和妈妈一致决定“封存”我的宝贝——课外书。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象要被夺走美食时的饿狼,心里苦的难受。没法子,我只好轻手轻脚的“偷书”看。每当我行动成功时,我都会暗喜自得;可有时“还书”时,便看见门口叼着烟装“福尔摩斯”的爸爸,于是辩解为“窃书者不为贼也”……
辣和苦一样,都是令人生厌的字眼。有一回,我带了本课外书去学校看,可能是这本书太有趣,于是忍不住下课看上课也看……这不,被火眼睛睛的老师逮了个正着。不仅漫画书被缴掉了,我还罚站了两节课,怪谁呢?怪自己。谁让自己看书没时间概念,真是自作自受!做事没个度还是要独尝后果的—脸面丢光啊!站在教室后面的我从心里往外烧得火辣辣的难受.
读书对于我酸和苦辣都是暂时的,只有甜,才是永恒的!我会永远品味着它不断带给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