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合同索赔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不是除斥期间。
《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中关于五年期间的限制是指被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请求期间,只要在五年内向保险人提出均为有效,但自其收到拒赔决定之日起,应启动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也称消灭时效,指请求权持续不行使经过法定期间的情形,其法律效果通常为产生请求义务人拒绝给付的权利。
由该概念可以看出我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
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范,当事人不得以协议的方式排除适用或更改时效期间。诉讼时效的适用具有普遍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适用于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除斥期间及其与诉讼时效的比较: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了该项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共同点是:
第一,发生的条件都是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了一定的期间;
第二,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第三,都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第四,都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效力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立法目的在于维护新的法律关系,在期间经过后,权利人丧失了胜诉权;而除斥期间的立法目的在于维护旧的法律关系,期间经过后消灭的权利不是请求权而是形成权。
第二,起算点不同。依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我国诉讼时效原则上从请求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起算应受最长期间限制,在我国,即使请求权人不知道或应当不知道,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以保护;除斥期间则一般从权利产生时起算。
第三,计算方式不同。诉讼时效为可变期间,可以发生中止、中断或延长;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或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