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该如何备考?

如题所述

一、明确目标,摆脱迷茫。
很多同学在备考之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省考之中,虽然在备战中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但可能因各种原因错失了机遇,过后却不知道下一步的目标何在。对于目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们来说,下半年的国考是一大好机会。明确了自己的公务员之路之后,上半年省考失利的同学们要重镇旗鼓投入到下半年19国考当中去。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的重新学习,积极早备考。
二、及时总结,寻找薄弱。
明确目标之后建议广大考生应从以往的教训入手,找到自身短板才是走上成“公”道路的基石。公职考试区别于学术性考试,它不要求应试者在某一方面极为突出,更要求全面、权衡的能力。从以往经验看除非竞争不激烈否则在某一学科上存在明显短板的同学很难突出重围。那么如何寻找自身缺陷呢?在此中公教育提醒大家可从以往的公职成绩中寻找。例如行测方面可关注省考的试题解析,通过核对参考答案,关注五大学科中的短板,特别是在数量、资料、言语、逻辑这四类中重点关注。而申论则可以通过今年省考成绩进行初步判断。如省考申论分数低于40分,说明基础类小题作答方法掌握较差,资料阅读方法欠缺;如低于50分则需要在作文方面做到有针对性的加强。例如下载中公教育申论批改APP也是很好的选择,通过短时间的测试及专职老师的批改,能够全面、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并为未来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轻装上阵,不懈努力。
正所谓成绩不说没不了,问题不改不得了。发现问题也不过是一个基础性作用,更多的则是付出努力去弥补短板。通过以往的经验可以发现,能够进入面试的考生,无一不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考前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而非东一天、西一天,浮浮躁躁;其次善于思考,能够独立思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非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再次勤奋,生活、学习、工作能协调的井然有序,而非读书心不在焉,做题只看不写,自认为什么都会;最后听话,无论是上课训练还是课后作业,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认真完成,这类人被很多人认为是“傻”,殊不知此方为大智慧者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要到来了,不少想要成为公务员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复习了,可还有不少第一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生的考生还对公务员考试很陌生,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申论科目。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些申论考试的时间。申论考试在下午考,考试时间自2014年起由150分钟变为180分钟,给了考生足够的时间答完题目,大部分考生都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整张试卷,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期间完成模拟试卷就可以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来要求自己,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
(一)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在注意事项这一部分,我们要注意选择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进行作答,字迹要工整,考生可以在平时训练时就养成用黑色笔答题的习惯,同时注意练字。
(二)给定资料
第二部分给定资料也是试卷占比最大的部分,大概有五篇左右的材料共同构成,近年来申论在话题与材料的选择都比较偏向于社会和人文层面,在选择时具有消极性和辩证性,也要求考生看待问题需要有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备考时就注意对一个问题的全面分析,看见问题的不同方面,同时也要多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内容增加积累。
而且考生需要阅读给定资料后按照作答要求依次在答题纸上进行作答,这就要求考生需要具备一定在7000字的材料中找到答案的阅读能力,所以考生在备考时注意对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准确的找到答案。
(三)作答要求
再介绍一下第三部分申论考试的作答要求,即问题部分,在作答要求里主要有五大题型,分别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论论述(大作文)五种。在真正考试中一般由五道题组成,四道非作文题目和一道作文题目,但要注意并非五种题型各一道。
这五种题型中,申论论述是必考题型,其余题型的是常考题型。考生在备考时不可忽视任何一种题型,平时要每种题型都要做到,对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都记住。
而且要注意每道题目都有字数要求,作文一般字数要求在1000字到1200字的范围之内,与作文题目不同非作文题目一般都要求字数上限,即不超过,若超过要求不得分甚至是扣分,所以我们在平时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注意锻炼语言的简洁性,注意培养概括能力。
第2个回答  2020-10-16
2021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告已发布,报名时间为11月1日0:00至11月7日,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1月23日0:00至11月29日,笔试于11月29日进行,想要报考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复习
考察工作突出政治标准,重点考察人选是否符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政治要求。招录机关将采取个别谈话、实地走访、严格审核人事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本人面谈等方法对考察人选进行深入考察,全面了解政治素质、道德品行、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职位匹配度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