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需要具备:成为读者思想的引路者
1.读者是编辑工作的起点,编辑又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能否在编辑工作中贯彻“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的指导方针,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编辑工作首先必须面向读者。编辑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作者编辑报刊,而是为读者编辑报刊,是把个人生产的精神产品转化为批量生产的物质形态推荐给读者,以期产生一定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人曾敏锐地指出,编辑不是作者的代表,而是读者的代表。要真正成为读者的代表,编辑工作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首先,编辑应具备开放的意识。编辑应最大限度地深入到读者之中,把握来自各个层次读者的信息反馈,以指导和改进编辑工作。
其次,编辑工作者还应具备敏捷的工作作风,能够在短时间高效率地综合反馈信息,确定或改进内容,让社会最需要的精神产品通过写作和编辑环节,迅速传达到读者手中。
再次,编辑还应具备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能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针对作品中可能出现的错讹谬误,严格把关,既对作者负责,同时又对读者负责。
2.编辑必须引导读者。编辑必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去粗去精,去伪存真,准确地把握涌动在阅读群体中的阅读主潮,顺应并引导阅读潮流的健康发展。
首先,编辑必须树立坚定的自主意识。编辑也不能视读者为上帝,唯命是从,不能让一些思想反动、内容低劣、格调不高的作品散布于社会,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要。
其次,编辑必须对精神产品有独到的价值评估和取向,要善于把那些暂时还不为读者接受的内容,艺术地灌注到出版物中,使之逐渐被读者所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编辑要具备较好的开拓意识和创造性品质。
再次,编辑还应具备敏锐的眼光,有出色的预见能力。优秀的编辑能够在纷纭复杂的阅读需求中洞察秋毫,高屋建瓴地把握阅读潮流的发展趋向。平庸的编辑只能被裹挟在阅读潮流中东倒西歪,人云亦云,有的甚至被抛在潮流后面拾人牙慧,抱残守缺。
成为报刊活力的创新者
报刊是否具有充沛的活力,取决于办报主导思想是否正确、稿件是否高质量、版面是否新颖等。编辑责无旁贷地成为创造这种活力的先行者。
1.编辑要提高对稿件价值的判断力。编辑既可以从大量稿件中筛选出价值较高的稿件,也可以在稿件中某些有价值内容被一大堆次要材料淹没时,通过创造性劳动,将其凸显出来。这种创造性劳动,是决定稿件成为作品的最基本条件。编辑的工作就是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而且将有价值的材料升华,使得稿件的价值大增,有的甚至可以将“死稿”变成好稿。
2.编辑对稿件标题的处理,也是一种最具增值性的创造性工作。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是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编辑制作标题,往往费尽脑汁突出稿件最新颖、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事实,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达到最具吸引力和“诱惑力”。
3.编辑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报刊的版面上对形式、风格的美的追求。编辑编排版面,不是多篇稿件的随便拼凑,而是按照编排思想,赋予它们相应的表现形式。
4.编辑在版面上的创造性,还表现在编排思想上。随着读者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往那种说教式的对政策图解式的报道已令读者生厌,而与
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引起群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编辑需要把握住这一生活的脉搏,独创性地运用各种编排手段,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使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版面的处理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5.编辑在版面上的创造性,还表现在编排方法上。编辑在安排版面时,需要对整个版面全盘考虑,尽可能以适当的、新颖美观的形式来体现编排思想。
甘愿为人作嫁衣
1.编辑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应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工作态度。编辑工作的特点,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襟怀。编辑加工有时比写作更费力费神,没有相当的业务水平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编辑必须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长期安心于编辑工作,才能热心“为他人作嫁衣”。
2.编辑同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厚重的理论知识。编辑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捕捉和鉴别的准确性上。捕捉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是多种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编辑的职业敏感。编辑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了解、收集、整理、传播知识和信息。
3.编辑应加强稿件加工能力和提高文字功夫。一般来说,稿件都需要修改,或大改,或小改,如标点、别字等。而修改文章就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文字基本功,编辑修改文章的水平是由编辑自身素质、水平所决定的,其中文字功夫尤显重要。
4.编辑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应加强。编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能接触和掌握各方面大量的信息资料,这就为科研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只要编辑认真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