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3-27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流行的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如游国恩本、文学所本、袁行霈本、章培恒本等,都略去”古代”二字,径直称做《中国文学史》。这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充分肯定了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我国丰厚的古代文学遗产,并非遥远的记忆,而是现实的营养;并非死气沉沉的往昔梦魇,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体验。
古代文学,主要是汉语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铸就当代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灵魂和动力。尽管当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当代人的眼界更加开阔,远比前人更多地接触到外来的文化,但古代文学依然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源头和文化主食,恰似牛奶面包虽然日渐普及,菜汤米饭和馒头面条依旧是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一样。
但是,文言汉语毕竟不是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用语,古代文学也确与当代中国人有些隔膜,尽管其传承始终没有断绝,其活力也确有衰减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断裂、解构与漠视。断裂主要指因古今生活的变动、观念的转换以及文化积累的变异,以致其传承常常出现误解和遗忘,造成文献的中断、传播的空白等文化含量衰减,以及受众人数的缩减。如今人能通读《诗经》、《庄子》等经典的已越来越少,而且读过的人对其真谛的理解也未必合于古人的原意。解构主要表现为当代人往往用自身好恶和理解评价和改造古代文学,使其变味变形、面目全非,传给今人乃至后人的根本不是传统的中华文化,而是解构后重组的杂糅货色,如各种“戏说”所传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只能误导受众,部分群众却简单地认为这样的东西传承了古代文学。漠视主要表现为将古代文学看做过时的历史遗产,认为只需少数爱好者传承即可,而对当代世界的主流文化即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这些负面的影响,对于古代文学的传播当然不利,但也正因此激起了有心人的焦虑,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与迫切。对于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必过于担忧。无论如何,古代文学的传播可能会有暂时的低落,但绝对不会中断。
反过来,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说的语言是汉语,即使你没有特别留意,甚至不喜欢,也无法和中国古代文学完全断绝联系;正如没有吃母乳的婴儿,血脉中仍会有母亲的遗传基因一样。从传播角度讲,古代文学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对当代中国人发生作用:一是教育,特别是绝大多数人都要接受的义务教育。在认识方块字的同时,中国的儿童和少年就已经开始接触中国古代文学,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和小说片断,就是通过中小学课本进入一代新人的脑中和心中的。这种直接传授不但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成长,也成为古代文学整体传承最基本的环节。只要有本国语文的教育,古代文学的延续就不会断绝。二是文本的传播,尽管今人所读的文本已不是原始意义的文本,也未必是当初传播的载体形式,如竹简、帛书等,但毕竟是古代文学的基本形态,是后人接受前人文学遗产的主要方式。不过因传播技术的发展,当代人接触的古代文学文本已不限于纸质媒介即书本,而有多种新的形式,如电台播音、电视播映、音像制品、电子媒体等等。当然,多数人接触的只是选本而非原著,但这种文本的传承仍可谓最主要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三是各种文艺的改编或再创造之作,尽管它们应该算是当代人的作品,但其题材来源或创作构思来自古代文学,也确实使当代人借此了解或接受了古代文学,如歌曲、戏曲、舞蹈、电影、电视等等,便使得许多从未读过古代文学作品的人也能对古代文学有所认识。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不就将这四大名著送入千家万户了吗?再如音乐、绘画、雕塑及各种工艺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古代文学而创作,或借助古代文学而增饰的,实际也以自身成为传承古代文学的载体。四是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习惯、道德意识、审美观念等等,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除非你不生活在中国的大地,不接触汉语文化圈,否则就不可能不受汉语古代文学的熏陶。
有人认为当代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压力太大,以至不能用较多的时间学习古代文学,除一些短小的诗文外,多数高中毕业生对于古典文学名著几乎未曾真正涉猎,对很多名著从头至尾读过的人实在太少,这同许多外国文学名家名著在其祖国的普及率相比,其现状令人感叹并担忧。因而,他们希望能减少外语的学时。但是,在日益开放的当代社会,减少外语的学时是不合时宜的。不管对个体发展来说,还是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外语教学不但不容减轻,而且必须强化。不过,强化外语教学不必以牺牲古代文学的传承作代价,也不会成为传承古代文学的障碍,现实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人才并不罕见,说明两者完全可以兼顾。只是应在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上有所改进,其办法不是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而是大大加重中小学的外语与古文教学。孩子们的潜力远比成人的估价大得多,而对语言以及语言艺术即文学的接受,儿童阶段的承受能力远比其成人阶段大得多,只要有合适的课本和师资,学习外语和继承古代文学的双重目标完全可以圆满实现。
古代文学在当代的传播和接受,本应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但由于西方文化事实上处于强势状态,我国的文化传统确实受到挤压和挑战,以至被有些人说成是在国际交往中处于”失语”境况,于是是否应该传承古代文学、如何实现这一传承,成为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这自然应当引发人们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