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4-25
虽然程本写了贾府被抄,宝玉出家,但是这不是续书者的功劳,因为他的续书是假托真本,造假要造的像就必须在情节上和原书相照应,这些抄家的悲剧情节是在前八十回中一再暗示的,他不得不接下去,否则就不像了。但他又没有老老实实的写下去,而是拼命的往封建道德的正统上拉。我们看高鹗的序中“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前八十回书怎么可能不谬于名教呢,是他把后四十回给续成不谬于名教了。
我们具体来一下,宝玉出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出后怎么样呢,脂批中有线索。
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后部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庚辰本第十九回)
可见宝玉出家后不是享福去了,而是一个缁衣乞食的穷和尚,更不续书那个披大红猩猩毡,在两位仙人护持之下,成佛做祖的得道高僧。鲁迅先生就两次就到这个事:
“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诧异。”(《<绛洞花主>小引》)
“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论睁了眼看》)
我们再看看宝玉出家之前干了些什么,第八十一回就是“奉严词两番入家塾”为以后蟾宫折桂作准备去了,但是又怕这变化太大了,读者不认帐,在八十二回又写了一回宝玉骂八股文:“我最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这那里是阐发圣贤的道理。”但是黛玉的几句话就不是味了:“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的头里。” “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这是就是“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的林妹妹说的吗?而且接着就是一大堆的“老学士讲义警顽心”,于是宝二爷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于是高中乡魁,光宗耀祖,而且和宝钗成亲后,宝钗又有了身孕,省得落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之后也是“一子成佛,七祖升天”。皇上又赐了号,可以说是为贾府的复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宝玉哪里是什么败家子啊,明明就是个孝子贤孙。应该大力宣传,号召学习的。
与高鹗大约同时代的沈赤然写过《曹雪芹红楼梦题词》其中最后一首是这样的月老红丝只笔间,试磨奚黑为刊删。良缘合让林先薛,国色难分燕与环。万里云霄春得意,一庭兰玉昼长闲。逍遥宝笈琅函侧,同蹑青鸾过海山。大意是说他认为红楼的结局不好,要改写,他所认为的最好结局是:宝主要先娶黛玉(良缘合让林先薛),再娶宝钗(国色难分燕与环),然后是考取功名(万里云霄春得意),还要儿孙满堂(一庭兰玉昼长闲),最后是与钗黛二人一起成仙(逍遥宝笈琅函侧,同蹑青鸾过海山)。这就是当时人所认为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大多数红楼续书的结局,细看高续书其实除了没有娶到钗黛二人之外其他的都实现了,这就可以知道高鹗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再看贾府抄是抄了,可是一转眼就“沐天恩、复世职”了,原本第五回贾元春的曲子《恨无常》中:故向爹娘梦里寻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而且旁边还有脂批:悲险之至。可是呢,娘娘千岁这话是白说了,托高大才子的福,人家家道复兴、兰桂齐芳了。
另外我在贴吧里还贴过两篇,是专门说续书的情节安排与艺术细节的,如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标题分别是:从情节安排论高续书的不可取 .高续书的艺术细节 在百度上直接搜就行了.
第2个回答 2009-04-24
同情ing
红学家郑铁生引用作家王蒙在一篇文章中的观点,论述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学价值。他说:“王蒙在一则短文中写道,‘从理论上、创作心理学与中外文学史的记载来看,真正的文学著作是不可能续的……至于像 《红楼梦》这种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立体多面,内容生活化、日常化、真实化、全景化的小说,如何能续?不要说续旁人的著作,就是作者自己续自己的旧作,也是不可能的。而高鹗续了,续得被广大读者接受了,要不是民国后几个大学问家特别是胡适的考据功夫,读者对全书一百二十回的完整性并无太大怀疑。 ’王蒙是作家,有着创作的深刻体验,他谈后四十回首先着眼的一是叙事;二是整体;三是创作过程。 ”
即便是第一个提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胡适,也没有彻底否定高鹗的功绩,他认为,高鹗“替中国文学保存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结论末段说:“以上所说,只是要证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之死被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俞平伯也曾说:“高鹗补书,在大关节上实在是很仔细,不敢胡来。即使有疏忽的地方,我们也应当原谅他……我很不敢看轻他的价值,正因他已竭力揣摩作者的意思,然后再补作那四十回。绝不敢鲁莽灭裂自出心裁。我们已很感激他这番能尊重作者的苦心……”俞平伯在临终时,更说:“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 ”
大连中山区退休干部、红学研究者张兴德提出,那些认为后四十回是附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传的,是把问题弄颠倒了。 “《红楼梦》流传史上,那么多的形形色色的《红楼梦》续书,不下十几种(有人说有几十种),为什么不能附骥于《红楼梦》流传,而单单是这后四十回呢?后四十回在《红楼梦》的传播史上之所以能获得群众的认可,起到保全《红楼梦》这样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它虽然有诸多问题,但仍属于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张兴德主张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高鹗以及后四十回,比如鲁迅先生曾经客观评价说:“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
学术界应当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研究高鹗,同时也应当承认高鹗对 《红楼梦》的贡献。平心静气地论说高鹗,不仅仅是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和风气的问题,也是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问题,更是对铁岭未来发展负责的问题
张兴德告诉记者:“当下,否定后四十回、“腰斩红楼梦”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正在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更广泛的层面扩散,甚至形成了一种潮流。各种媒体、新闻报刊热衷宣传的 ‘红楼揭秘’、‘红楼探轶’、‘红楼解梦’之类,无不如此。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关注。高鹗以及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
正是因为“高鹗伪续后四十回说”在红学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学术界对于高鹗的研究和评价,存在着某些主观偏见。红学家杜春耕在 《谈红楼梦研究的特殊性》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研究者,尤其是资深学人,均以为后四十回是狗尾,写的不好,可偏偏老百姓读此书掉眼泪处在后四十回最为集中。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多重思路与创作冲动并存的现象,扩大了封建社会的容量,接近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性质。 ”
铁岭市红学会副会长卢祥云认为,学术界应当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研究高鹗,同时也应当承认高鹗对《红楼梦》的贡献。作为一名铁岭本地的红学研究者,他表示:“我们平心静气地论说高鹗,不仅仅是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和风气的问题,也是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问题,更是对铁岭未来发展负责的问题。高鹗有功于《红楼梦》,有功于中国文化,对高鹗的研究应该作为铁岭红学文化研究工作的重点,并要成为铁岭人的共识。高鹗乃铁岭之高鹗。铁岭不研究高鹗,是铁岭人的失误。铁岭人不懂高鹗,不能客观、公正、理性地看高鹗,更是铁岭的悲哀。 ”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也提出,现在需要更加公正地、历史地认识高鹗。 “高鹗不是破坏《红楼梦》的罪人,他是《红楼梦》的功臣。过去有人认为高鹗故意改变了《红楼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实际上这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根据现在对高鹗的研究,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整理出版《红楼梦》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第3个回答 2009-04-29
刚才打了好几千字,一下子全没了,郁闷死了= =
曹公当然要好多少倍了,我觉得高鹗续作如果和曹公的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捆绑售出,所以有人对书有了怀疑。在我看来,有几点我最不能接受:
1.贾母和凤姐,前80回明明是宝黛派,后40回居然倒戈了!凤姐曾多次开过宝黛的玩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凤姐是贾母的代言人,如果老太太没有这个意思,以凤姐那么精明的人,她是不会说出例如“你即喝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家做媳妇”这样的话的
2.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贾母绝对是喜欢黛玉的,不然不会在宝黛吵架最凶的那次说出“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小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如果没有感情,是不会这么说的,而对宝钗呢?给宝钗祝寿,是因为她是客,她开始只是借住贾家,但选秀失败,短住成了常住,人也不好赶。贾母说“两个玉儿”,将宝玉和黛玉相提并论,一对都是她心上的人儿。放鞭炮的时候,她将黛玉抱在怀里。而对宝钗,刘姥姥游园的时候她可是批评了宝钗的屋子了。
3.调包计,黛死钗嫁。我不能接受的在于这么狗血的言情小说剧情,居然是凤姐提出来的,居然宝钗同意了!宝钗何许人也?那是惟一一个可以和黛玉比肩的人物儿,心气高着呢,我怎么也不相信宝钗这么聪明的人居然能心甘情愿的做偷梁换柱做替身,还是当时已经傻了的宝玉!宝钗就是要嫁,也是风风光光的嫁的
4.黛玉开始劝宝玉考取功名,说出“东风西风论”,宝玉居然也开始读书了
5.π那个五香大头菜,人林姑娘前80回顿顿燕窝,到后40回就这玩意?不过如果是尝个鲜我能接受,宝姑娘和三姑娘想尝油盐炒枸杞芽儿,也打发过人去厨子那要呢。不过如果平时就吃这个= =
6.妙玉,虽然会“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但也不用思春走火入魔被强盗掳走强奸吧?太狗血了
虽然高鹗的续不好,但是我对结尾的那首诗很有感觉,就是那个:“我所居兮,清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我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另,矬子里拔大个,就是高续留传下来的原因了,虽然不好但是其他续更让人受不了的
忘了刚才还说什么了,就先说到这吧,以后想起来再补充
第4个回答 2009-04-24
我也是最近迷上红楼,就像周汝昌讲的,它的魅力能让你反复地一读再读,以至百读不厌。看第一遍的时候,看到后面林黛玉死掉的场面,心里也跟着难受。
其实,总的来说,红楼有太多的迷。研究红楼的人很多,想法也很多。我只是一名高中生,也没有太大能力去研究出什么东西出来。反正,就是很着迷。
对于高鄂,也有很多看法。有人很排斥他,说他完全颠覆了曹雪芹的本意,乱写一通。但也有人觉得他写的续本很好,甚至成就比原著还有高。其实,我的感觉跟你一样,看到后40回,突然间觉得味道不对。
有人研究说,高鹗利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来作为故事的悲剧,并不是曹雪芹所写的那样。爱情的悲剧,悲的程度,远远不如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兴盛到毁灭来得悲。我想也是,因为曹雪芹本身也是原本出身大家族,后来沦落到要依靠别人生活的地步。也许正是处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才会写出后来的红楼梦。还有,忘记说了。据周汝昌《红楼小讲》中说,原本是叫《石头记》,《红楼梦》是后来改的。
还有,林黛玉的死也不是因为宝玉娶了宝钗。其实,黛玉之前之所以处处刁难宝钗,说话尖酸刻薄,是因为她误会了宝钗,总以为她会介入她和宝玉之间。薛姨妈是有将宝钗送入宫里的意思,而且后来也和黛玉说,要帮她配与宝玉。黛玉看《西厢记》,在当时所谓不干不净的书,被宝钗知道了,宝钗不但不为难她,还像姐姐一样教导她,说不要看这些不正经的书。这让黛玉很感动,从此和宝钗成为好姐妹,关系很好。所以,宝钗是不会夹在宝玉黛玉两人之间的,她心里明白,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很深,这一点,贾府很多人都知道。不然,王熙凤就不会拿黛玉开玩笑了。
总之,以上想法,都是我看完一些书后总结的,还蛮有道理的。你也可以去看看,红楼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探究。不管怎样,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哭哭啼啼的样子。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她哭,是因为她对宝玉的爱,很深。她叛逆的性格,在当时是很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黛玉知道宝玉不喜欢考取功名,从来也没劝过他要好好读书,这让宝玉很感动。因为宝钗,湘云都说过,让宝玉很反感。所以宝玉说,她是他的知己。但是宝玉有一点很不好,明明很喜欢黛玉,还要到处“沾花惹草”,一会儿觉得宝钗很漂亮,又想对平儿示好,就连对袭人的亲戚,也想招进来当丫鬟,还调戏金钏。
说了这么多,嗯,你自己慢慢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