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理科是上了贼船
文科是上了海!盗!船!
––––––––––––––––––––––––––––––
文科真的超浪漫啊
交错纵横的山川河流 琢磨不透的季风气候 好词佳句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 老师平缓的语气诉说一个朝代的跌宕起伏 一笔一划去了解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的思想情感文化底蕴 虽处于方寸 却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汲取天南地北的故事 如一壶老酒 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苦涩变味反而浓郁醇香 沁人心脾
我知道漠北的荒芜 南国的河川 塞外的风雪 东边的海水和山峦 西域的风沙与落日 驼铃声声入耳 长烟袅袅
我知道夏商时期王室衰落的无奈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纷乱天下的惶惶 始皇帝一统天下的豪迈 大唐繁荣昌盛史书留载的荣耀 康乾盛世落日余晖的悲哀
我愿意用三年的时间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历 这其中有辉煌 有挫折 有奋进 有辛酸 指尖淡然翻过的几张薄纸却是别人惊心动魄的一生 幸有生之年同祖国荣辱与共
理科
国家发展阶段决定,理工科还处在需求的旺盛期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改革开放前后国家范围的口号,对父辈有相当大的影响,难以避免让教育向理工科偏向。要知道当年满清输送留洋学童,专业是必须局限在医科,军事,工业这样几个专业范围的。
教育资源有限,自然向国家需要的范围偏转,这可以理解。国家重视理工科,市场自然也重视理工科,理工科的工作机会就比文科更多,也造成了文科在国内的弱势情况。理工科的工作机会和待遇都比文科生更好,自然从社会舆论角度,更加倾向于选择理工科,这样才像是走向了“人生巅峰”。
原因二:不能量化考量的东西,总是充满了争议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就会变成没有道理可讲。国内的文科就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在社会人群眼中,文科似乎就是写写文章,写写文案,难说好坏,能用就行,能把句子写通顺就行,这也造成了社会对文科没有客观的认识,“学语文就是能把句子写通顺就行”的观点让文科生相比理科生要得到社会承认的难度更大,生存难度更高。
原因三:文科涉及面广,缺乏宽松的发展土壤
学文的人,思维发散,思想前卫,会“来事”,这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因素,但也是国家管理上的一些“麻烦”,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终于获得了一个,但总的来说,文科生的发散思维与传统僵化的统治思维相比,总是背道而驰,双方需要一个互相适应的合适点。
国家需要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文科力量的参与。国家重视改革,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相信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从过去领导人中清一色的理工科背景到现在越来越多法律背景的领导人出现,国家也发现改革需要文科带来的分散思维和定性思想。
从职场角度,单一学科背景人才已经越来越被跨学科人才超越,从个人在科技公司就业的时候就感受到,有文科思维的程序员,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相同的,有理科思维的文科生,也是精英般的存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