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症治疗后还是不想上学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抑郁症治疗后还是不想上学可以在家自我治疗,要想缓解它就要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努力去适应它。包括:学习技术、外出交际、整理感受、阅读书籍。具体如下

1、学习技术 

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行动迟缓、邋遢、懒惰的状况,长期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身体机能,更会加重抑郁症患者消极、负面情绪



2、外出交际

把自己关在家里,逃避与人接触,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尽管开始内心会很痛苦,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负面的情绪感受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会重燃起来。



3、整理感受

抑郁症患者在他们的认识层面上有时也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情绪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仍是无力摆脱,要想真正转变这种认识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整理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无论是多么荒唐的或者在你认为是可笑的。



4、阅读书籍

多阅读与医学、哲学、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对自身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超越过去的思想局限。如能完成以上自我治疗的行动计划,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抑郁症。觉得很有道理那就去行动,因为只有身体力行才是唯一可以让你走出抑郁症的途径。

扩展资料:

疾病危害

型抑郁症病人,言语动作都明显增加,焦虑恐惧,激动自伤,危险性很大。反应迟钝,行动能力渐失严重的抑郁症表现之一,是患者逐渐呈现出一种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的思维特点,往往病人的一言一动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

消极演进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是最主要的症状。起初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各种情感体验能力的减退,表现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病人感到‘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回不去。瞻未来渺茫暗淡,欢乐之情完全消失,渐萌发厌世之念。

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的动作,尤其手势动作会有明显减少,行动缓慢。有少数抑郁状态严重者,可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称抑郁性木僵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轻度抑郁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3

抑郁症是一种病,是一种可以痊愈的病。

但很多家长都觉得上学重要,其实不然,抑郁症是很多心理咨询师都不愿意去接的个案,因为自S风险很高。

确诊抑郁症的孩子不上学是很正常的,上学对于孩子而已非常痛苦,常人根本无法理解孩子内心的活动。

但对于家长来说,却觉得学业非常重要,别人都能上,就你为什么不能上?

是选择孩子的成绩还是选择孩子的生命,全凭家长的一念之间。

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  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  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  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8
你好,这位家长,对于孩子或成人来说,得了抑郁症,一般来说,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神态萎靡,不愿多说话,也不愿意多和别人接触,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

这个是抑郁症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所以请家长先不要惊慌,或者用比较强制的手段去对待孩子。抑郁症的起因是从情绪上的应激开始的,作为家长,您已经积极的在给孩子做治疗了,这非常好。但治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尤其是精神上的疾病,它需要循序渐进的来。

我建议您可以先让您的孩子在家里多开始接触一些人,比如,您可以邀请孩子在学校里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到家里来玩,或者讨论作业等等。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家里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那么让他在这个场所里面慢慢的接触一些熟悉的伙伴,可能会比较有利于他恢复以前的个性特征。

然后,让他尝试在家里附近的小区游乐场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再慢慢的过渡到学校里去。如果突然让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到了学校,他可能会被这种环境给又吓的躲回自己的小天地里去了,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另外,如果孩子执意不肯回到学校,作为家长,可能需要有所警惕,是不是在学校中发生了某些事件,让他有阻抗,不愿回去,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能只靠家长的力量了,有可能老师和学校方也需要介入并引导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15
当孩子表现出抑郁倾向时,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有些孩子做错了事或者经历了几次失败,就会精神不振,尤其是抑郁的孩子在这一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了孩子的过失和失败,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耐心地启发诱导。绝不能盲目指责,否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当孩子不愿意参加某些活动时,父母的任务不是催副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经历不幸和伤害。对孩子所担心的事情,父母要加以科学的解释,争取尽早地消除孩子的顾虑。
  作为父母还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仅能真正地了解人,而且以对于倾诉者来说,也会释放内心的压抑,从而消除顾虑。作为父母,在孩子紧张、不安,或者苦闷的时候,不妨试试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能理解他,在内心产生欣慰之感进而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在平时,父母也要注意让家里形成一种轻松的气氛,父母们经常讲讲笑话,说点有趣的事。当然父母也可以有意地运用一些排除苦恼的技巧,比如当自己不快的时候,可以听听优美的音乐,走到室外散散步,向别人说说自己的顾虑等方法,这些都可以消除郁闷。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排除苦恼,那么当孩子不高兴的时候,他也会模仿父母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缓解不良的情绪。
第4个回答  2014-10-10
抑郁症要及时治疗,可以通过药物、心理以及物理方式治疗。
抑郁症的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治疗抑郁症可以咨询情绪能量,情绪能量是一个专注心理以及情绪健康的平台,能够通过科学的治疗方式,帮助孩子重拾健康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