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有着更为健康智慧的婚恋观,这是他齐家有道的关键。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作家普遍将“爱情解放”看成人性解放的衡量标准,并渐渐将之发展为一种信仰或神话,即爱情至上主义!因之,为了“爱情”而不顾家庭婚姻和伦理道德,为了“新”的爱情而抛弃“旧”的爱情,为了自己的“爱情”而不顾他人的爱情甚至生死,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达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这就是人们常奉为金玉良言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如无爱,勿宁死”,于是“爱情至上”成为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母题。一般意义上讲,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比无爱的婚姻要好,但将爱情绝对化甚至神话也是错误的。鲁迅笔下的子君成为“爱情至上”观念的牺牲品;巴金笔下的鸣凤因得不到爱而自杀,梅小姐和觉新也因不能结合而郁闷终身,过着度日如年、味同嚼蜡的人生;更有甚者在当代中国作家笔下,三角、四角甚至更多角的恋爱关系俯拾即是,而相互间你死我活的拼杀更不在少数。林语堂认为,这种爱情观是有问题甚至是异化的,因为它机械、片面和狭隘地理解爱情与婚姻。他说:“在婚姻里寻觅浪漫的情趣的人会永远失望。”“不追求浪漫情趣而专心做良好而乐观的伴侣的人却会在无意中得之。”(33)他还说:“结婚生活不是完全沐在蜜浴里的,一半也是米做的。……你得早打破迷梦,越早排弃你龆龄小女学生桃色的痴梦,而决心做一活泼可爱可亲的良伴越好,因为罗曼斯不久要变成现实,情人的互相恭维捧场,须变成夫妇相爱相敬的伴侣生活。”(34)其实,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爱情是点心,婚姻是饭,我们现代人的毛病就是,拿爱情当饭吃,而拿婚姻当点心吃。结果“爱情”换了一个又一个,爱妻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可离婚又比结婚更迅速,快乐与幸福也越来越渺茫。林语堂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相反,即拿婚姻当饭吃,拿爱情当点心吃。而且,更重要的是,爱情是创造出来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同样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幸福,其关键在于夫妻双方能不能互尊、互爱、互敬、互相欣赏和互相创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