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一般从大四开始就着手实习、找工作、准备论文、毕业等事宜了,有些招聘都是针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来的,比如国考、各大银行的校园招聘、国有企业的校园招聘或是外企、私企等大型知名企业都会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始,在网上发公告、到学校举办宣讲,学校也会举办许多场的招聘会,来为大学生们提供求职的岗位。
大学生就业的第一个方向,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这包括各类公务员考试、各地的事业单位招考、公检法部门、学校、医院等的招考,一般而言“凡进必考”已是惯例,而这类考试,一般不需要必须是211、985的院校,门槛低,程序清晰,至于说的暗箱操作,基本上操作空间较小,只要你的素质和能力够,不必理会。
针对211、985的院校,有些地方还有引进人才的政策,流程少、待遇好。
第二个方向,各类企业,无论是国企、国有银行、外企公司、私营企业、私有银行等等,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参加集中性的校园招聘或留意官网信息、,可以注册一些人才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随时留意信息, 靠谱的企业一般而言招聘流程都会很正规,不会存在提前交押金等行为,谨防上当受骗。
第三类学术研究,考取研究生以后,可以做一些科研院所的研究,同时拿到研究生学历后,选择的职业范围高度上也会有突破。
第四类方向,就是创业或是自由职业者,只要有才能,开自己的公司或是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立足,养活住自己,保证生活质量,也是一个就业方向。
第五类方向,上述没有涵盖的,只要能够让好好生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学教育能够达到的目的之一也是,让人具备发展的能力。
保送研究生,985高校和211高校很多都有这个政策,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如果其他方面也不错,会报送一批人到一个更好的大学去读研,这样省去的考研的繁琐,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可以走这条路那就加把劲。
出国深造,出国这个事情,说实话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是你想在大学期间就公费出国的话,这个名额非常非常非常的少,但是如果你家里有条件,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去国外更好的大学去深造。
自己创业,很多同学在上大学期间就展露出创业的才能,通过自己初步创业赚取了小额财富,如果你有这个能力,那么不要怕失败,勇敢的去商场上闯荡吧。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
调查小组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调查小组在研究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和网络媒体(%);%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而%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我认为大学毕业后主要就有三个方向:
1.继续深造学习考研、考博、考编等;
2.找工作实习稳定下来;
3.回家当咸鱼或者集成家产。
在我大三考虑是否考研的时候,我想起高中的老师都说过一句话:现在这个社会上,大学生真的太多太多了,研究生也是一抓一大把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你之后会做什么事,向哪方面发展都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的。我刚开始是准备考研的,问了老师,问了同学,也问了学长学姐一些关于考研相关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了,我的大学专业没必要考研,跨专业考研难度大,也没有对其他的专业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我真的不想学习了。
所以在我大四差不多没有课了就开始找工作了,也没有考虑去考编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情。我觉得也可能是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吧,我一直都觉得我之后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打工人了,至少在我经历挫折被打倒之后,再让我想想我还有什么其他的出路吧。
毕业后要去做什么,真的关键就看你自己的想法,毕竟之后的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未来父母也不可能一直都能帮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