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8-27
一直以来,对电影有种难以抗拒的感受。
曾经的一段生活很困难,在无聊当中打发时间,忽然发现自己喜欢上某种东西,它不仅能给你带视觉的享受,更能让你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我认为电影不仅仅是荧幕上的光辉,它更是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梦。
导演把对某种感受寄托在电影之上,给予它新的生命,让它伴随着自己的梦而转动。而演员则是给自己赋予了新的身份新的生命,用另一种情感去对待一些的事物,一些感情,一些人。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则像是一个聆听者,去感觉,去虚构地体会一些自己无法触及的情感,去填补自己内心的某种空缺。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丧失人格的人或者事时,会气愤,会咬牙。而面对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或者事,我们会像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心中的某处被触动,这大概便是电影最大的魅力,它能让人去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去抚平自己的情感。
所以,一直忠于电影,忠于自己的梦想……
(和LZ感觉一样……)
第2个回答 2009-08-27
电影告诉我们很多,
教会我们很多,
我们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到别人的影子,
看到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战争片让我们领略战争的残酷,
爱情片让我们感受爱情的美好,
亲情片让我们知道最亲最爱的人就在身边,不曾离去
于是我们知道了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
科幻片让我们那好奇的脑袋被唤醒,
魔幻片让我们知道人的思维可以这么强大,
强大到可以创造一整个世界。
纪录片为我们摊开了一个个令人惊叹和震撼的事实,
于是我们认识到自然和社会。
词穷了,自己随手写的,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电影编剧,我正为此而努力。电影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啊。
第3个回答 2009-08-27
“因为有了电影,人类生命又可以延长。”这是某部电影的台词,电影的具体名称我忘了。人最大的财富是经历,你的经历越多,你的生命就越长,你的人生就越有意义。但人并非什么都能经历,我们有很多想经历但没机会经历的事,我们也有很多不想经历但想知道是什么回事的事,而电影就提供了这个活生生平台。即时想经历但没经历过海枯石烂仍不变的爱情,我们也可从电影中看到这样的爱情。即时我们没杀过人、没抢过劫,电影仍会告诉我们杀人是什么回事、抢劫又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把生命局限于生理上的寿命,而把它定义为在有限的寿命里所经历的事,那么电影无疑是延长生命的灵丹妙药。
第4个回答 2009-08-27
电影的本体就是似动现象,但是它比动画的似动现象还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纪录。纪录形成的似动现象就是电影的本体。有人想消灭掉电影的本体,这是枉然的。因为电影的本体论也就是似动现象的幻觉,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北京电影学院也一直在教本体论,所有电影制片厂的技术部门都懂得本体论,电影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的也是本体论,电影机械制造厂制造摄影机的时候依靠的是本体论,甚至保定胶片厂在制造感光胶片时给胶片打齿轮孔考虑的也是本体论。电影的原理就是要用机械实现似动现象,因此它的装置本身就是用来创造似动现象的,发明家发现只有间歇运动(代替人手掀页)才能产生似动现象。于是,突轮、卡萨布蓝卡轮、抓钩、叶子板,就是用机械方法来掀页的装置,统称间歇运动的装置。
但是在中国由于最初搞电影的人对理科的知识很贫乏,于是他们楞楞生硬地把电影的技术和艺术分家了——搞创作的人不知道似动现象,他们以为似动现象是科学技术。孰不知似动现象不是科学技术,是心理现象。现在的电影只不过用机械来激起人的心理活动,搞创作的人、搞理论的人拒绝了似动现象实际上他们拒绝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的心理活动。他们不知道似动现象是什么,因此也就不可能充分的发挥电影的作用。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
过去在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电影理论界刚有人开始研究似动现象的时候(技术界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是研究电影究竟是什么的时候,那些综合论者并没有感到太紧迫,所以他们只是提出了“不要津津乐道于电影是什么”。可是在二十年的过程中,除了技术部门的人员以外,在电影创造和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电影是什么,这下那些综合论者和符号学家就急了,可以看到,这些人急疯了。他们感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他们就要反了。可是反也没有用了,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暴露出我们早就估计到的电影符号学家和综合艺术论者的原形,骂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