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没什么希望。广西经济教育水平都还相对较弱。
高考改革在推进不会让31个省份全部自主命题
“教育部不会让31个省份全部自主命题,因为没有必要。”应书增说。分省命题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各有优势,分省命题对本省教学的针对性强,使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风险降低,但命题风险的范围扩大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就开始试点自主命题,后来扩大到北京、天津,2004年,自主命题的省份增加到11个,2005年是14个,2006年达到16个。
为什么不是每个省份都能进行自主命题呢?应书增指出,高考的出题原则有二,一是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招收新生,二是有利于中学教学。“不是有老师就可以命题的,命题是一门科学”。
分省命题是有条件的。首先是考试机构对考试命题的组织管理具备很强的能力和经验;其次,本省要有足够的命题教师——他们既了解高等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知识储备,也必须了解基础教育,还要对所命题的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学科门类齐全。有的省就很难组织自主命题。这跟当初的大学分布不够合理有关,有一些省份没有重点综合类大学,学科能力先天不足。“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过半省份(除港澳台外)、三分之二的考生在进行自主命题的考试,量已经足够大了。”
应书增说,从科举制诞生到现在,考试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无一不用考试来区分人才、选拔人才,所以考试是人类文化的遗产,是中国人的创举。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前苏联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而由各高等学校单独进行招生考试。后来的俄罗斯却开始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各国都一直实行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各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统一考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它是社会公正、公平的体现,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机制。
高考题出得好坏关系考生命运
应书增认为,考试的科学性是除了考试安全性之外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的高考题目题干特别长?”社会上有人认为,现在高考考卷太多,每门都是一大厚本,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我们就是要防止考生发生误解,出现审题错误,以确保考题的科学性。”
“我们用高考来评价学生,但高考试题同样要接受评价。一些省份的出题质量并非都很好。”应书增透露,从2001年到2005年,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对考生、家长、学校进行调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开座谈会、填写问卷。目的是从宏观层面检测高考试卷的科学性、对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影响、对中学教学的导向等。
同时,考试中心也请专家从另一个角度对试题的科学性进行评判。“任何事不可能百分之百不出错,我们就是要尽一切努力确保考题的科学和安全。如果出了问题,有必要的预案来补救,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面朝大海还是背靠大山
全社会最关心的还是高考的公平性问题。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对招生考试而言,公平主要体现在机会的公平和程序的公平。比如高考中曾经出现过有关猪的饲养的试题,这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而言就是不公平。
命题人员命制试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我们不能只有利于城市有利于有钱人家的考生”。比如,考查学生对一些科技原理的掌握程度时,空调的制冷原理有时会成为考查内容,但在我国一些地区空调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家庭还没有空调。
上海有一年的作文题叫做《面向大海》。对上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道好题,发挥和创作的空间都很大。但如果出题人把这道题当成全国性统考的题目,就不能用。很多山区、内陆的孩子从来没有面朝过大海,对于他们,背靠大山这样的题目也许更合适。
大家都知道,中学英语必须摒弃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作为导向,高考中应该加进口语考试,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很多农村老师本身英语口语就差,一些农村考生的英语口语不好,不是农村的学生学英语不努力。所以,全国统一考试目前还不能把口试加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分省命题就有其优越性。陕西就可以考查本省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的了解程度,因为这些考生大学毕业后很多会留下来为本省的经济发展服务。这就符合本省的公平性原则。但如果在全国考题专门中考查陕西的历史文化,可能就对其他省的考生不利。
高考试题要不要和中学大纲结合
美国的高考试卷SAT有些是完全脱离中学课本的,“有点像智力竞赛”。一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
“高考是中学、大学教育的接合部。中国与美国不同,教学大纲是全国统一的,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中国的高考如果脱离了大纲、教材是行不通的。这会给高中教学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能进行统一高考的基础,而美国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大纲,不得不采用脱离教材的SAT考试。”
高考改革的趋势
高考好在哪?在陕北,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的话给应书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娃经过努力就能考上大学,县长的娃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学!”高考承载着老百姓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巨大期望。
谈到将来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书增说,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更加公平公正,要保证高考试题公平、考场管理上的公平、评卷公平、分数的公平,以及录取上的公平公正。当然公平公正也是相对的,它的程度是和社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的。
在考试内容上,应该鼓励创新精神,对具有不同思维方法的考生不应该歧视,而应鼓励和引导。
应书增说,中学历史课要讲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考试也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我们评卷一直以来是采点给分。但今天的孩子看了于丹讲的“论语心得”,可能就不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历史课本上,而是结合现在的最新动态进行思考答题,我们将来是否也应该鼓励这些新思路呢?
另外,高考改革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今年,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4个省份将举行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新的高考方案有很多好的尝试,当然,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跨模块做题怎么办,选考题目做多了,分值如何计算,这些都是应考虑的问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