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的高考志愿都是在争取父母意见,甚至是他们代为填报的——他们选择高考志愿的重要依据,就是就业率。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我的好朋友当时遵从其父母的意见,填报了在当时看来很不错的采矿专业(事实上现在也蛮不错),但他现在也会不定期陷入焦虑:如果说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地区矿产储备不足,倘若技术落伍,未来能干什么?
我当然能理解他的焦虑,但如果现在转行,会承担非常大的风险。至于以后的选择,我个人觉得,只能凭他自己去把握和定夺。
回到这个问题:采矿专业的学生原则上最为匹配的岗位是采矿工程师,那么倘若第一份工作和采矿没有关系,是不是大学四年就白白浪费了?
引申一步:跨专业找工作,是不是对于专业的浪费?
2
相信绝大多数小伙伴们都会觉得,就业时不从事本专业,对不起读书的这几年。
但如果翻看近些年的就业案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跨专业就业的同学似乎越来越多。譬如学农学的同学进入电商行业,学历史的同学进入游戏行业,学物理的同学做起了量化投资的工作......
但你说他们大学期间“不务正业”,浪费了大学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对的。
如果说一个人两个人成功跨专业就业是偶然的话,那么这么多人选择跨专业就业,就决不能用“个例”来分析这种现象了。
所以,我们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跨专业就业”?
3
我们可以尝试从企业的人员架构上说起:一家合格的企业,基本上有三个大的模块构成:营销模块、生产或服务模块和执行模块。
如果再细分一下的话,营销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生产和服务模块是产品研发、生产、客户的跟踪追踪以及售后服务等;至于执行模块,说白了就是管人管钱管物——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岗位便在此范畴。
这些职能部门加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用人的核心需求。
在这三大模块中,务必专业对口的岗位绝大多数在生产和服务模块:产品研发、生产以及流程化的服务等等;
财务岗位也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不见得从业者一定是科班出身,但一定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这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学习过程。
而像市场、销售、行政、人力、客服等岗位几乎没有门槛,互联网行业中的产品及运营岗位原则上也不需要岗位上的匹配,更多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行业与岗位的认识,阿萨哈哈啊哈哈哈啊(ಡωಡ)hiahiahia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