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实训、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职业学校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多数职校生在实习过程中都要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下,参与各种生产实习活动。实习生、学校与企业单位如果忽视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就容易出现事故。尽管学校与企业为了做到安全实习,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据调查显示,实习生伤害事故发生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挑选以下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对策。
  一、典型案例
  案例1:某校实习生,参加毕业实习。在粉末加工面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心理紧张,反应不灵敏,伸出去的右手没及时抽回,导致右前臂被机器缠绞轧伤。
  案例2:某职校生实习时,因操作对象是台旧车床,且车床皮带轮防护罩缺失,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不慎袖子被绞,经医院抢救后右手被截肢。
  案例3:某校实习生,进入公司实习时,随指导师傅进行拌料操作,拌料过程结束后,带班师傅进入隔壁车间闲聊,留下实习生一人清洁该混合机中的剩余底料,实习生误启动了混合机,左手被卷入而导致残疾。
  案例4:某校实习生许某,在实习现场,面对从未见过的1000吨压砖机,在指导师傅不在场的情况下,开始安装工作,不料推料架突然倒塌,将躲闪不及的许某压个正着。
  从以上四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实习生本人操作不当,学校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及单位安全管理松懈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这三者归根结底都涉及当事人、企业及学校等因素。排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安全意识,增加防范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实习生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
  1.实习生心理准备不充分。实习前,学生往往对企业环境、实习工作过程和生产环境的认识理想化。进入实习现场对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与突发事件,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因此,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变得手足无措,从而因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如案例1。
  2.实习生安全意识淡薄。实习生对于学校与企业的安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看到带班师傅的工作觉得比较简单,认为自己已完全掌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对于实习伤害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深刻,如案例4。
  3.实习生操作技能水平低下。实习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及对操作规程的了解,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操作的可靠性。尤其是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实习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决定了对事故的判断与操作行为的决策,并决定了事故控制处理的成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如案例1、案例3。
  4.实习指导教师对生产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实习生参与企业实习时,实习指导教师没有做到跟踪指导,关注实习生实习现场与工作状况,如案例2。
  5.学校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没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学校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教育上,要求学生记住通用性的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注意事项等,没有站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下理解安全问题。同时,企业的带班师傅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特点缺乏了解,很少结合真实的工作环境,逐点讲解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6.实习单位安全管理松懈,缺乏安全实习意识。从我们对发生事故的部分案例进行追踪分析可以看到,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有明确的实习管理制度,保障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指导。而有些实习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大多数自身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备,管理松懈,职能及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实习指导师傅安全意识不强,这也对实习生的安全造成影响。在案例3中,除了实习生操作失误等原因,实习指导师傅不在场,没有及时制止失误操作,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7.学校与企业实习单位缺乏沟通,安全责任制不明确。学校缺少与企业良好的沟通,没有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生安全实习协议等,明确双方的管理职责。很多情况是校方联系人跟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联系,或由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企事业单位认为他们提供学生实习,是对学校的一种支持,但缺乏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存在学校、企业双方的管理均不到位等现象,出现责任事故后又互相推诿。 
  三、实习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实习生、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由于伤害事故问题而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凸显,而在我国,关于实习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实习是必修环节,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掌握操作技能。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比校内实习、实训场地更为复杂,不可预测性及安全隐患更多,管理上更为困难。因此,如何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对职校实习生伤害事故原因探析,提出相对应的预防策略,尽量把实习伤害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显得非常迫切与重要。
  1.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应是实习生上岗的第一课。无论是校内实习还是企业实习,安全实习是第一要务,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学校、企业都要认真上好安全实习第一课,教育学生懂得安全是不能马虎的,一时的疏忽可能影响一生。
  在设备运行前、运行中必须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设备带故障运行。严格按照轮流换岗制度,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自身安全。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杜绝违章作业和不良的工作习惯。在学校期间,努力掌握所学技能,加强技能训练,提升操作技能,熟练规程与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学校各项技能测试。
  2.学校的安全教育要落实到学生实习的每一个阶段,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学生安全实习保障制度,建立学生实习管理小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学校要针对实习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根据具体实习单位来定,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分析可能发生的隐患,使安全教育真实,做到针对性强、有用性强。
  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实习生签订安全实习协议,学校与实习单位要明确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以及各自的责任,分工协作,全方位落实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实习带班师傅的管理与安排。
  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与带班师傅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建立实习指导教师与带班师傅定期联系制度,同时要求企业选派技能水平高、工作负责任、安全意识强的师傅担任企业实习带班师傅。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如果在安全方面有突出表现,则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健全激励机制。
  3.企业实习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健全安全制度。企业领导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健全学生实习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学生实验设备安全检查机制,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经过检修后方可投入使用,而对于那些无法消除安全隐患的设备,必须坚决予以撤销。要明确规定,在实习生操作过程中,实习带班师傅必须全程跟踪,确保实习生的误操作率降到最低。实习生就是实习带班师傅的徒弟,实习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实习带班师傅的问题。把学生的安全实习列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任务之一,为学生的安全实习提供保障。
  4.学校应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设计学生实习的方案,争取企业的支持。根据我们对实习生伤害事故案例的追踪分析,实习生伤害事故案例均发生在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但对熟练工人又不常发生,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作为学生培养的主体,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考察学生实习的企业、学生实习的内容,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提醒企业实习指导师傅。学校安排学生实习,不仅仅对学生进行安排、组织、管理,而且要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了解实习的工作环境,了解实习的工作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方案,争取企业的支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