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谈谈宏观调控理论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何借

如题所述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践中,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我国现阶段应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决策标准,理由如下:第一,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失业的存在是对战略资源的不容宽恕的浪费;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第二,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财政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第三,即使不考虑产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业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业的社会影响。许多社会问题可能就导致大量失业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增加产出的意义。第四,财政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情况。要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还在于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规模首先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贫穷者就业机会的一个途径是扩大财政。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使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选取的是单一稳定币值的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在世界主导思潮影响下,针对我国现实做出的正确选择。
(2)主导思潮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在战后到70年代都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而“滞胀”促使它们转为以稳定货币为主。
(3)其他目标不合适。①外汇和国际收支平衡。在经济转轨阶段,国内外运行机制尚未高度融合,人民币对内对外价值不统一是正常现象。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自然难以兼顾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两个方面。②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我国当今的就业问题很难指望货币政策予以解决。而经济增长必须依靠货币供给来支持,就业问题的缓解也有赖于经济增长。这样,只有经济增长目标可与币值稳定目标并列。
(4)目前必须把稳定币值放在首位。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尚未完成,导致通胀的因素并未消除。①综合财政赤字还很大;②经济结构矛盾对增加货币的压力仍然很大;③粮食减产引发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④如果松银根,宏观调控的成果仍有丧失的可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