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
市场运营: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
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 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
内容运营: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当然了,很多知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很愤怒自己的文章被抄袭,不署名转载等等,但其实做内容运营的那些同学,抄袭就是工作之一,所以大可不必在意。我非常理解你们,所以本文欢迎抄袭,欢迎转载,不需署名,但经常更新,请记得转载全了)
社区运营: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都算。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nga的“喷斗士竞技场”,这个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论坛或者社区引用,效果相当不错)
商务运营: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
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产品:把东西想出来
技术:把东西弄出来
运营:把东西用起来
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
二、运营要做什么?
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
无论你是初级小编,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
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
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
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理解你的产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
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的产品进行商务合作。
三、运营的上升轨迹
在我看来,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并没有严格的分水岭
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你在以上这四个环节,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子项目(例如微博运营专员,微信运营专员,内容编辑,社区活动策划等等),那可以被定义为初级运营。往往初级运营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贯彻就行了,还没到参与决策的地步。这时候你是一个执行者,踏踏实实做就是了。说实话,这阶段,你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计算,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看过拉勾的招聘数据,一般都在5-8K之间,这活也就值这个价。
而当你做的越来越好,对你所在的环节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并且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能力范围覆盖到整个环节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个中级运营了。你可能不关心市场投放,只关心留存,甚至不关心留存,只关心重复购买/粘性用户UGC。说白了就是你在整个产品的业务链条中,作为某个环节的manager,已经形成了某一种不能被绕过去的关卡,这也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时候你值8-15K之间,除非你在企业最核心的环节,不然你还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这时候开始以周作为计算单位来考量你的工作效果。
然后当你做着做着,能力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你开始琢磨怎么向上下游进发。
例如你是一个市场经理,你已经开始考虑拉来的流量能否留下来,主动开始配合社区运营人员做一些活动,或者你是社区运营经理,你策划了一个社区内的UGC活动,然后主动协调市场人员去把这些精彩的UGC传播到外圈,你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向高级运营进阶了,视野更大,资源更多,需要布的局开始以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去计算,你的任何一个决策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运营状况,风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我之前说的核心目的其实里面有2个层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从1突破到2,或者从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开始控场,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关注不同阶段整个运营环节里最应该先从哪里突破,用全盘考虑去合理的配比资源,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都在你眼里是可以调配的资源,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线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运营总监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还要考虑投资人关系,PR,各路vender的调配,大型的商务合作,不过这些就已经跨入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上的运营了。
而这一层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旧“其中一个领域中深耕的话,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难以跳出来去理解另一个领域。因为这里面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用户完全不一样,你花了N长时间,理解了陌生用户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会一步步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而你需要花几乎等量的时间,去理解你的熟悉的用户他们具备的是什么特性,如何会连续使用。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百度的凤巢系统(就那个搜索推广的后台)。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拉来新用户用,你需要让用户有这样一个认知:“在百度投广告靠谱”,你可能得花好多时间去跟用户灌输“简单,易操作,流量大,帮你挣钱”这些点,这就是拉新运营的重点。这时候在用户心智中,你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广点通,微博粉丝通,门户投banner,还包括线下的广告体系。而由于你的用户太”蠢“,不能极快的理解你这些点,于是乎你需要销售死磕,上门,办各种会,做案例推广等等,各种地方投广告,刷墙。
而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已经开始用凤巢的人花更多的钱,那就不仅仅需要让用户觉得你好,还得让用户觉得,他在这里也好。我见过太多人用了一下凤巢就玩不转然后弃之不用的情况了。这个时候你的思考维度就已经变成,我怎么让用户从凤巢挣更多钱,持续加大投入balbla。然后你就需要技术指导,关心用户的账户状况,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这时候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干扰项已经变成了前段的销售,客服,或者产品,技术等等内部因素。
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斥的,因为从拉新的角度讲,你不怕伤害用户,因为用户都不知道你,没的伤害。而后者,你可能会要伤害用户,在用户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之间做博弈和平衡。通俗点说,就好比一开始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坏,让你去砍他,后来又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好,让你去救他。
一般人到这就精分错乱,结果导致砍人时候下不了狠手,救人时候顾虑太多。
而只有领会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脉,称得上是一个高阶的运营人。
这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千万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个面就行了,那样你的发展就会止步于一个年收入不会超过20万的运营经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顶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就算你自己没有产品能力和技术能力,你也能做一个非常NB的COO,带好负责拉新或者留旧的团队。
我见过无数的人死在这里,一个UGC社区产品,什么都没有时候就开始投广告,或者一个很棒体验的产品,不能及时激发用户的好评,作为市场武器去花钱传播,结果被大厂山寨迅速干死。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四、运营人总结
我觉得运营的职业发展曲线是阶梯式的,这不同于产品或者技术较为平滑的上升曲线。有空大家可以参考猎聘,拉勾等网站的薪资,运营的跨度非常大。不用去羡慕程序员刚毕业1-3年起薪就很高,你看看年薪七八十万的架构师能有几个职位和几个人能做。运营是一个入行门槛很低的工种,入行门槛低就意味着整个人口基数大,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你每上升一个段位都要历经时间或者金钱的积累。运营是最像打仗的了,你一开始就是个小士兵,然后慢慢你开始成为老兵,开始指挥一个小班,继而指挥一个连,营,团...十万人里面,最后就出一个将军,而当你成为将军的时候,你的胜利是拿人命换来的,有些人就是要被牺牲掉,有些人就是要被放弃.....对运营来说也是一样,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大量没有职业发展,没有晋升机会,没有积累,日复一日做着毫无成长性的工作的人的基础上的。你的决策NB了,企业成功,一起加薪,开拓新业务,成长,你的决策失误了,你浪费的就是无数人的宝贵年华。
如果把一个产品当成是一条航路,产品是方向,保证飞的到目的地,技术是基础,保证别掉下来,但当一个公司的产品已经基本定型,开始起飞的时候,只有强力的运营能让这个产品稳扎稳打的飞的更高和更快,以及甩开那些抄你的产品,学你的技术的那些竞争对手。
参看58和赶集,拉手和美团,京东和当当,太祖和校长。
因为一个企业之中,离用户最近的就是运营。
——————————————————
最后我要说一下所谓数据结果的问题
何为数据结果,就是能被定量或定性(对,某个用户跟你发了一大篇抱怨信,这也是数据)的数据体现的结果。
没结果就别做了。
根据我的感觉,有很多同学在工作中做的事情,都是目的不够强的,或者干脆就没有目的。
比如我来谈谈发微博这个事儿。
我相信在座有不少同学是做企业的微博,微信账号运营,这也是最初级的运营工作之一。
一般来说,企业官微最核心的作用有两个:1、和已有的用户保持联系 2、从微博获取陌生的用户 。
第一个其实大家都在做,例如所有网站,所有产品都会说,哎呀我们的官微是xxoo,请用户关注,偶尔做个抽奖,回答回答问题,解决一下售后,了事。
但第二个,本质上是一种营销行为。你挖空心思,做出一条内容,搞出一个活动,然后利用企业本身已有的用户作为基础,进行二次或者多次传播,来造势。
一般来说,第二种会有更强的目的性,因为营销行为本身就和数据结果捆绑的,你会关注转发量,ROI,订单数,咨询量,这都是数据结果。
但如果你做的工作是第一种,你往往很容易失去目的性。反正干好干坏一天发几条微博,回答回答问题。我这么说吧,如果你没有目的性的去干这工作,你做的工作充其量就是一个客服,一个搬运工,无论你做三个月还是做一年,你都是没有成长的。
那怎么样才能有成长呢?
你必须尽量往第二个工作靠拢,因为虽然你的企业不重视你的微博营销工作,但为了你自己的发展,你需要去让自己快速理解营销。例如就算你仍然是回答用户问题,能否挖空心思想一条妙语,让看到这个回答的用户们哈哈大笑,帮你转发,继而让那些没关注你们产品的用户觉得你这个官微有意思,关注一下,这就算是在获取陌生用户了。
或者说你的用户使用你们的产品有很多抱怨,你找时间,学学PS或者请公司的设计师吃个饭,整一个轻松可爱卡通的塔图出来,大概讲解你们的产品有哪些用户可能的困扰。然后已有的用户看到又会因为你做的内容好帮你传播。
这种的工作,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得转发,尽可能多的获得新关注,你做10个,能撞上一个引起联动效应,很多事情吧还真不好说,一不小心撞上个破万转发的,以后你找工作写在简历上都值2-3K的上浮。
你应该去为你做的每一个工作去寻找它的数据结果,如果你打破头,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某些工作的数据结果在哪里,就恰恰说明这个工作是毫无成长性,没有积累,你随时可以被一个2000元工资的实习生替代(这部分工作确实是存在的)。而你一旦找到了这个行为的结果,你会发现你做的跟之前做的质量差别非常大。
所以我说,做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拿回来数据,然后不断的让自己能操作的盘子越来越大,做到最后你会发现,做什么产品已经不重要的时候,你就是个好运营了。
——————————————————
再最后,谈谈如何看待和产品技术的关系问题。
我之前说的很激进,产品和技术做出来一坨翔,运营也要让人吃下去并且打好评。这其实背后反映是我的运营观。
我认为运营在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中,起到的是加速,扩张,倍化的作用。例如我们给某个产品赋予一个初始值是1,那么一个强力的运营执行人可以让这个1乘以10,超神的运营执行人可以让这个1乘以100。没有产品时候自然就为0,你怎么倍化都没用,但是产品一旦做出来,哪怕是坨翔,那也就算0.01,靠你的本事也可以乘以10,乘以100.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运营,你需要关心的不是如何抱怨这个1为什么不变成2,不变成3.你最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的运营倍化能力是否能从10变成100,变成1000。
这就是为啥我说别去逼逼产品或者技术,你逼逼,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家从1到2到3,但对你自己的运营能力提升无足轻重。对产品越多的不满,对技术越多的抱怨,就意味着你关注自己的能力越少。多关心自己的成长,不要用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对他人的抱怨上。
当然,碰到优秀的产品和产品团队是你的运气,这时候他们的提升速度也许会超过你,你也许可能也会掉队噢。我们都听过“xx是个好产品,运营一坨屎”这样的言论吧。
转自知乎 刘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