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 如何治愈

想要听清别人说的话,即使知道了,还是想一遍一遍的确认,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看强迫症书,让你更强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8
应该就是强迫症的表现,明知道这些行为没有任何的意义,还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就得及时治疗了。强迫症不治疗的话,对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我们对社会方面的某些能力。当我发现我的强迫症比较严重时,我就很及时的找到了这位,他那采用的是独创的疗法,在他的耐心开导下,我的强迫症现在已经完全好了,效果挺不错的。

他的秋 .秋号是4.. .6....1. .9.. .3. . .6.. .8. . ..0..5

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这类病人在病前往往具有强迫性格缺陷.特征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处理事务一丝不苟,井井有条.与人交往严肃刻板,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强迫症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强迫性怀疑和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如:有的病人老是想“人的头上为什么不长出两只角”;有的病人出门后总是不放心门是否关好;有的病人寄出信之后常担心地址是否写错.患者明知这些想法毫无意义,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虑不安,非常痛苦.

强迫行为强迫性反复洗手,有人每次洗手一定要洗20分钟左右才肯罢休.强迫性计数,有人每次进卫生间一定要用30张手纸.强迫性礼仪动作,有人每次穿衣服时一定要左袖伸3次,右袖伸3次,然后才肯把衣服套上身.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现象.如有的人怕脏反复洗手;有的人走路时总喜欢数路灯.不过这些人的动作和思维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不会因此而产生焦虑,仍属正常心理的范畴.而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现象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维持时间也比较长,患者常为之痛苦焦虑.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性措施.

心理治疗:主要采取解释性心理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使患者认识到强迫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而不是器质性疾病,经过治疗,会逐渐好转,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行为治疗:对于有强迫行为的患者,应采用行为治疗.其中,以系统脱敏疗法最为有效.例如对于登上高楼总是想往下跳的患者,可由专业医护人员带领患者走上2楼,然后再走上3楼、4楼.经过这样反复多次训练、实践之后,常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我们知道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导致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的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要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才是治本。

接纳症状
  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症状。当然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些症状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们心中那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情,所以他们对症状的不接纳、自责,甚至是憎恨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却是和你尽快想好起来的初衷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将打一比喻来说明为什么接纳症状才会真正地让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比如说,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为等到这块疤痕下的皮肤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会脱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们把这块疤痕比做强迫症,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块伤疤的呢?他们是不断去抠这块伤疤,恨不得瞬间就把这块伤疤永远地去掉,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其结果无非就是越抠越流血,越抠伤疤越大。而最终强迫症也就这样被患者紧紧地抠住了。

  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会事情,那么症状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

  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中,因此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

  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则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些症状,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我们知道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导致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的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要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才是治本。

接纳症状

  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症状。当然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些症状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们心中那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情,所以他们对症状的不接纳、自责,甚至是憎恨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却是和你尽快想好起来的初衷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将打一比喻来说明为什么接纳症状才会真正地让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比如说,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为等到这块疤痕下的皮肤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会脱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们把这块疤痕比做强迫症,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块伤疤的呢?他们是不断去抠这块伤疤,恨不得瞬间就把这块伤疤永远地去掉,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其结果无非就是越抠越流血,越抠伤疤越大。而最终强迫症也就这样被患者紧紧地抠住了。
  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会事情,那么症状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

  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中,因此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

  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则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些症状,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双刃剑
  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完美的,是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既过度到偏执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与现实的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所以他们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他们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
  对强迫症的解释,其实可以用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这两个简单的名词来解释。

  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等这些事情是一点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

  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两个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第2个回答  2009-10-13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强迫症的倾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得心医,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药物治标不治本,有副作用与依赖性,我们建议您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免影响您的生活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两类。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
(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第3个回答  2009-10-14
这位朋友,你好。从你的描述来看,有典型的强迫症和强迫性人格。
所谓强迫人格,其突出表现为不安全感、不完美感、不确定感,因而有以下的表现。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小心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的2倍。这种人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总似乎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难以满足,因而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他们常常过分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平时拘谨,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思想得不到放松。
像您这样的情况,应该尽早接受心理治疗,通过潜意识输入,认知调整,内观静心,性能量的转化和提升、自信心的建立,静心引导等技术来修复强迫性人格,提升生命品质。
祝你快乐
第4个回答  2009-10-13
你说的这就是强迫症的表现,不过即使我说了解决方法也没人会理睬,人都相信权威嘛,权威除了复制粘贴理论知识就是吃药,所以我建议你直接去搜索强迫症治疗方法吧,不然一会儿又有人给你复制粘贴,而且对患者基本没用,因为那都是给心理医生看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