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下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人文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我们所找到的人文主义体育思想的案例就是去年在我们祖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大家都知道北京奥运提出了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和谐”,体现为以奥运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家庭邻里关系之间的和睦、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和爱。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将有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以体育文化促进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转型,以体育文化促进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动。人文奥运理念也包含了体育对人本身的关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发展理念。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体育对人而言不仅仅是“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体育作为人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承载着人对于自身自然、客观自然以及人化自然(社会)的体认、改造和思考。奥运会不仅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它体现了体育运动对人的精神教化,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和体育的文化功能。人文奥运的提出,彰显了体育关注的对象从物转向人,强调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的人文认识论。
科学主义的体育思想我们中国现代历史中有很多相关的案例,比如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继颁布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实施对象和重点中明确提出“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全社会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起点和基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提出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到了2000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1年教育部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大目标。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通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突出地方特色等途径予以保证。这些相关体育计划以及标准的提出正是体现了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理念。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就是要以一切可以科学为主进行体育发展和研究。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特征包括: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构建弹性化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下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区别以及联系。在我们小组查阅的《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中我们查阅到了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先生的一篇有关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互相交融的文章。在文章的蒋先生提到了科学和人文是幸福生活的两个面。科学能从生活的各个层次供给人生的需要,但科学的结果是创造的物质财富,仅有物质财富而没有精神财富的生活是不圆满的。所以需要人文来达到精神方面的富有。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是健康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我们小组对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认识是这样的。人文主义好比“德”而科学主义好比“才”。一个人有才无德或者有德无才都是不圆满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能够更好的在社会生存同时也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所以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需要相互融合。
新世纪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的主要特点:2000年1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明显增长,速度、力量等素质指标有所提高,但耐力、柔韧性素质、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例增加明显,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另外我国学生心理品质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薄弱与社会发展环境和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002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2]12号文件,从2002年9月起在全国部分学校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6年12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专门针对学校体育工作召开的会议。会议提出“应把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纳入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规划,并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上的种种事例都是说明了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特点那就是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口号以“用体育为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为主题的广泛性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全面推开,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了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探索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载体。深化落实“健康第一”,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道路成为了这一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在新世纪以及未来学校体育将进一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健康第一”、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并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真正落到实处。这将会是基础教育体育以及健康课程的改革的特点。
新的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主要遵循的体育指导思想,我们小组认为就是我们这个讨论的重点也就是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我们认为让两个体育思想互相交融是新的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对体育老师提出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中老师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体育课程的改革对老师的影响是很巨大的。教师不仅要更新理念、改善行为,还要进行课程的构建。同时老师还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发展变化从而使自己的体育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引领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还应该多参与体育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学习、研究、交流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还要求体育教师主动构建课程的能力需要增强,创造能力也需要不断的激发。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专业素养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当然我们认为老师最需要具备的是对教育的热爱以及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