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你知道到底强调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基于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描述了一位摔跤手爸爸训练自己三个女儿成为摔跤手的励志故事。

整个故事抨击了传统对歧视的女性,强调了女性也可以有追求个人事业的权利,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

摔跤手马哈维亚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完成夺得世界冠军的梦想,他一直渴望生个儿子,来达成自己未竟的理想。

结果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尽管影片采用了喜剧的手法来处理,但每当马哈维亚生了女儿就万分愁苦,邻居们也热心的想着法,助他生儿子等等一系列细节之中,我们能嗅出印度重男轻女的传统,已经是根深蒂固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在两个女儿表现出打架的“天赋”之后,马哈维亚开拓思路,决定培养她们成为摔跤手,在他看来,时代不同了,女子夺冠一样能为国争光。

没曾想,此举遇到了巨大的环境阻力与舆论压力。两个女儿不但一直被人取笑,马哈维亚也被认为是个奇怪的人,当他带女儿们去参赛时,遭到了赛事方组织人员的取笑,甚至建议马哈维亚带女儿去参加厨艺比赛。

种种遭遇显示出,在印度,女性想要挑战一个传统上被男性垄断的领域,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

更可悲的是,马哈维亚的女儿们,都不理解自己的爸爸,她们不想这么辛苦的训练,不也懂练习摔跤有什么意义,女性意识匮乏。

直到有一天,她们参加了一个年轻女孩的婚礼,从早婚女孩的一番话中领悟到,练习摔跤能让她们像男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用像传统女人那样,终其一生围绕锅碗瓢盆,更关键的是,她们将拥有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而不再需要依附婚姻、依附男人。

马哈维亚的女儿们这才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开始积极训练,尽管成功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也历经了一番波折,但最终大女儿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5公斤比赛冠军,实现了父亲的理想,也证明了自己。

整个故事感人又热血,不仅批判了传统男权思维,也激励了女性去自强不息,大胆拼搏,勇敢的参与竞争,努力的实现个人价值,因为女人,有这个权利与能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是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父女情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主题是父女两代人对梦想的坚持。

若非中文版的译名加了煽情的爸爸两个字,或许父女情从一开始就不会被人们当做是主题了。电影的印度片名Dangal,直译过来就是“摔跤”的意思,这个名字既简练又燃,比译名《摔跤吧,爸爸》要精彩的多。

当然了,这也是为了照顾中文语境的观影习惯,译名的风格加了很温柔而且在电影里面也绕不开的“爸爸”一词。

电影讲述了父女两代人以夺得摔跤国际奖牌为梦想并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天赋异禀的男主马哈维亚在夺得国家冠军之后,因为贫穷被迫中断了职业生涯,此后他埋首于平庸的生活,并悄悄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在第四个女儿诞生的时候,马哈维亚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把所有与摔跤相关的东西都锁进了箱子。直到后来无意中发现两个女儿继承了他的运动员天赋,他才豁然开朗,是这个社会一直以为只有男孩才能参加的摔跤的性别偏见束缚了他,也束缚了女儿们的前途。金牌从来都不限制性别,只有人们的偏见才限制性别。

此后的马哈维亚,开始了长时间的对女儿们的职业摔跤手的训练,他自己没有钱,周围也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女儿们跟那些男孩们同台锻炼,他只能自己在家东说搭建训练场所,亲自监督日常训练,亲自为两个女儿另开小灶补充营养。

逼着女儿们剪掉了那作为女孩标志的一头长发,脱下了那不方便行动跟训练的长裙,打扮成男孩的模样,按照男孩一样的标准来训练。一开始,这两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女孩受尽了邻居的嘲笑,甚至她们自己都怨恨着父亲。可一年后,一切都改变了,她们不再是人们眼里只能生儿育女一辈子就该跟锅碗瓢盆打交道的柔弱姑娘,而是成了把同龄的男性选手一一击败的摔跤冠军。

事实证明,不是生而为女的生理性别限制了前途,而是社会对男女的差别对待斩断了女孩们的梦想之翼。

在最后那场决赛前夜,身为父亲的马哈维亚对连输两场的大女儿吉塔说,你必须赢,因为你不止是为了自己而战,也是为了印度千千万万和你一样被禁锢的女孩而战。

在送女儿们实现梦想的路上,马哈维亚已经看清了整个印度千千万万女孩的命运,也深知这一战对她们的意义。这部电影也借男主之口,道出了它的主题,是对梦想的坚持,而且是女性对梦想的坚持。

第2个回答  2019-10-17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刷了三次,该片强调的并不是什么父女情,也不是什么对梦想的坚持。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父亲帮助女儿练习摔跤,最终获得冠军,这是父女情,或是认为父亲自己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冠军,然后让女儿继承父亲的梦想,这是对梦想的坚持?算了吧,如果是这么认为,建议再去看多几遍吧!

这是一部强调了印度女权的电影,借助父亲教女儿练习摔跤的线索,来突出女权的这个主题!众所周知,印度的女性是很没地位的,阿米尔汗做过一个访谈类节目《真相访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再描绘印度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的种种不幸:杀女婴、儿童性侵、强奸、包办婚姻、巨额嫁妆、家庭暴力……越看越会觉得生为一个印度女性实在是太凄苦了。

有的人质疑这部片子透露着令人作呕的男权思想,以梦想,金钱,冠军,强制女儿的人生,还是在表现出女性没有选择权,只能被男性安排。但是我们不能以中国的思维去看待印度的国情,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过度,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生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印度的女性则是大多数人生由不得自己安排!

在印度的婚姻中,虽然都是同样的嫁人,但是印度的女性很多是嫁出去后永远不能独立,不被赞成出去找工作,也认为不应该接受教育,他们只能在日常锅碗瓢盆中消磨青春,度过一生,而绝大部分的婚姻都是父母承包的,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接受,因为你是女性。

所以在这样的印度背景下,《摔跤吧爸爸》米叔所饰演的父亲,正是为了让女儿拥有可以选择的人生,才强制他们去学摔跤,这样她们以后的人生才能有选择权,而不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被打包嫁人,在无穷无尽的家庭生活中度过余生。

所以这部电影,强调的是印度女权问题,这是一部表达大爱的电影,而不是表达小爱的父女情或是追求梦想这么肤浅的电影!

第3个回答  2019-10-17
《摔跤吧,爸爸》是父亲想让女儿通过摔跤拿奖而奋斗的过程。在传统的观念中,女生怎么能够学习摔跤这种活动,打破了人们的观念!
这是个先例,在印度女性地位是很低的,尤其是这种体育,更是让人费解。当时女儿还是白白嫩嫩的姑娘,可是为了练习摔跤,把辫子剪掉女儿感到羞耻,在当时的社会氛围里根本就没有过,几乎就是将印在骨子里的东西把它给颠覆掉,怎么不痛苦。女儿很不理解,甚至还怨恨父亲,可是这个父亲就是顽固不化,很固执继续让女儿刻苦练习,一刻也不松懈。经过多年练习,女儿进入到了国家队,摆脱了父亲的束缚,不再勤学苦练,有点松懈;就在一次比赛中,结果也反应了努力,失败了。就回家和父亲总结,也继续用父亲的方法最后成功了。
这部电影关于父女情的也有,父亲让女儿苦练,女儿的不解,怨恨,到后来的思念,理解;到最后的感谢和激动。梦想的坚持,女儿虽然怨恨但也一直坚持,并没有放弃,父亲也在坚持摔跤梦想,奋斗前行。这是个用梦想来抒发父女情的电影。
我自己感觉也有突出女性在印度的地位,一直一来只有男性可以参加体育比赛,女性备受歧视,这部电影也展现了女性在体育方面的特点,并不总是很柔弱。
第4个回答  2019-10-17
《摔跤吧爸爸》
这部电影印度版总时长169分钟,中国大陆版140分钟,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影中,电影院中时而充斥着笑声,时而一片安静,尽管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多么新颖,而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的结局其实大家都预先知道了,但是我们还是被电影的情节牵引着,感染着,震撼着。这部电影也让我有许多感触,因此打算写一个系列,分别说说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什么。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记住了电影里的三句台词。

“我一直想要个儿子拿金牌,可我忘了,每个人都可以拿金牌,不论男女”

这部电影是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这位爸爸一开始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儿子能代他完成他的夙愿,赢得摔跤比赛的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此,他尝试了各种土法子,全村的人都给他支招,大婶告诉他妻子说“把黑白芝麻裹在玉米叶子里日出时分用左手喂牛,可生男孩儿“,村里的年长者说:“适当禁欲,只有在周末同房才可以生出男孩”,算卦的说:“每天早上念诵一遍此经,便可生子”……所有的办法他们的尝试了,但是他们连续有了4个女儿。

印度的历史文化情境跟中国完全不同,因此也不能以偏概全地随意评判印度女性的地位,但总体来说,在印度北部的农村地区,女性的地位仍然较低,数据显示的印度女性的遭遇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每年在印度死于堕胎的女婴达上千万;童婚率高达47%,童婚女孩数量居世界第一;在1000多万19岁女孩中,超过410万已婚、离异或守寡。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甚至是从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她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第二胎的机会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

在一部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里,以赤裸裸的方式展示了印度女性面对的残酷的现实,村里唯一一个女人被父亲当成物品出卖,一人共事六夫包括公公。女人完全被剥夺话语,像是一具行尸走肉,当她产下女婴后,在稀缺女人的村子里,却被扔进河里。

回到电影中,这个家庭就处在印度北部的一个村庄里,而且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几十年前,那时女孩子更是没有地位的存在,只能在第一次初潮之后嫁给别人为家里添点家用,一生围着老公孩子灶台转,更别说从事只有男性才能从事的摔跤职业,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大逆不道。

两位女主人公吉塔和芭比塔每天都承受着全村人怪异的眼神、嘲笑乃至谩骂,当她们剪去长发后,更有人将他们视为怪物,甚至当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参加比赛时,几乎遭尽了羞辱和耻笑,所有人都排着队等着看她们的笑话,等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被打得体无完肤,被担架抬出去。

但是她们却抵住了这样的压力,面对质疑和嘲笑,像一个斗士一样勇往直前。当吉塔在参加人生的第一场比赛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没有选择最瘦弱的那个男孩作为自己的对手,而是直接选择了最强壮的那个男孩和她一起比赛,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余地,尽管她并没有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但是这场比赛却开始了她斗士的荣耀之路,为她赢得了尊重。就像他父亲说的那句话一样:“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我女儿已经战胜了不是吗?”

在这场比赛之后,吉塔对自己的父亲主动提出,想继续参加下一场比赛。往后的训练更苦,比赛更残酷,但是姐妹俩从未放弃过,最终如父亲预言,取得了全国的冠军。

“我将培养出一位非常伟大的女儿,他们没有资格挑选我的女儿,而是我女儿来挑选他们”

这句话的背景是姐妹俩的妈妈质问孩子的爸爸,说她们的辫子都被剪去,还做男孩子才会去做的摔跤,以后肯定没人要。

爸爸说了这句话,它对于姐妹俩以及这个社会是多么大的一种突破。坦白讲,即使在女性地位比印度高的中国,也鲜有父亲能讲出这么霸气十足的话。

两个女儿最开始也是不能理解父亲,时常抱怨父亲对她们的训练太过严苛,苦苦哀求父亲不要将她们的长发剪去,还做破坏不让父亲监督她们训练。但是情况的转折发生在一场婚礼上,婚礼中的新娘只有14岁,是俩姐妹的同班同学,但是她的命运却已经板上钉钉,无法更改。当俩姐妹向她们的朋友这位年轻的新娘诉说自己遭受的痛苦时,小新娘说:

“我倒是很想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我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并把自己交给一个从来没见过面的男人,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生的宿命。再看看你和你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什么?”

那一刻,她们才发现,真正自由的人是她们。尽管看似她们在父亲的压制之下,但是她们却可以通过摔跤去争取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你暂时享受到的快乐,而是你能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有这么一句话,是说:“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影片的插曲里还有一句歌词:“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看到一个成天痛苦的人,也许他正在经历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而一个看似成天无忧无虑,比如像电影中两个小女孩还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她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如果顺其自然的发展,她们也可能沦为生殖繁衍的工具。

我们有时也会在深夜里痛哭,酩酊大醉,想着如果那时候再稍微逼自己一下,也许我现在可能有更多的选择。

选择的权利都是挣来的,就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这样一句话,“在人生游戏的开始,你的选择越多,那只会让游戏中后期的你越没有选择”。真正的自由都是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