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缓解焦虑?

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心态不好在所难免,那么该如何缓解这种焦虑的状态呢?

第1个回答  2019-05-09

调整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听音乐。
音乐可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增加营养,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适当调低高考的期望值,缓解高考前焦虑的直觉通过以上方法,和心理调适,希望顺利通过高考

第2个回答  2019-05-08
引起同学们焦虑的原因还是心魔在作祟,焦虑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考试,不知道自己能考到什么水平,是否能考出另所有人都满意的分数;二是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精神状态和情绪才更加饱满;
三是对自己期望过高,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考试这件事情上,整个人处于紧绷状态,心里状态这时可能不是最好的,甚至可能此时心里素质处于偏低的状态。
缓解焦虑情绪的几个方法
既然知道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焦虑问题。首先是提高自信心,那就要从平时的复习抓起,砸实每一个知识点,除自己增强自信外,同时他人也要多鼓励、多给予中肯的评价。其次是多休息、多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与锻炼,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这样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排解出去。
最后就是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准备考试,不用有任何的顾虑,减少焦虑。如果焦虑症严重的话,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请一个心理医生。
考前焦虑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只不过有的早有的晚,有的长有点短,每个人克服考前焦虑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人选择淡化它,有的人却久久不能释怀。最常见的焦虑就是考试前夜睡不着觉,以及考前跑厕所,缓解方法就是不要强迫自己去想考试或者强制自己睡觉,顺其自然就好,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一天晚睡没有任何关系。
考前焦虑很多同学要静下心来,尤其是考试前可以多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处于平静的状态下,不烦躁自然就会缓解焦虑。大家可以想一下,平时的成绩已然定型,焦虑是无用的,考什么样算什么样才是该有的状态。
第3个回答  2019-05-07
高考了高考了,一说到高考,考生的压力就来了,压力越大,考试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更让考试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释放压力,我也是经过高考摸爬滚打过来的,而且也是经历诸多坎坷,才杀出了一条人生的道路。

因此,我倒是觉得有这几种方式,也可以说是消除考试焦虑的小妙招,大家不妨一试。

首先是转移视线法。高考时,就不要再去碰书了,可以看看电影,出去走走,散散步步。或者聊一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把视线转移出去,便会有不同寻常的发挥,也较好地释放了压力。

当然出去旅游也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考试前的两天,可以到就近的风景区游玩一下,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也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这样让你的心情既得到了缓解,而且也让你的心情得到了较好的释放。

其次就是一种放松心情法。每个考生十年等的是高考这一天,谁也紧张,这时候,每个考生的心情都是非常紧张的,这时候要放松心情,让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得到缓解,这样一放松心情,压力自身释放。放松心情绝非是一句话,如何释放,就是可以通过放慢呼吸,或者说锻炼身体,或者说是可以聊天 ,散步,等等的方式,放松心情。

第三是音乐调节法,就是多听听音乐,音乐是最好的压力释放机,听音乐,尤其是那些缓缓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进入到了无人之地,这时候,压力也会荡然无存。
第4个回答  2019-05-08
1,认真复习。大部分的人产生紧张是因为没有准备好导致的,所以在考试之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全力以赴做到最后,才可以把高考前焦虑降到最低。

2,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前焦虑。在高三进入总复习阶段经常都会有各种考试,这些考试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尽可能在考试中学会放松。

3,运动。运动对于高考前焦虑患者的治疗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长时间缺乏运动会使得患者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相反适当的而运动却可以宣泄焦虑,所以在情绪紧张的时候不妨适当的进行运动。

4,调节家庭关系。很多时候孩子的压力其实来自于家长,所以家人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否则只会导致高考前焦虑变得越来越严重。

5,沟通。在高考之前孩子多和前辈,朋友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宣泄个人的情绪,让心情得到宣泄。

6,参加文体活动。高三,不少考生都会停止所有文体活动,其实没有必要,适当的活动可以调节身心。
第5个回答  2019-05-06
首先必须减轻各种压力,包括家长、学校以及学生自己的心理压力。不妨把考试看得淡泊一点,只把考试看成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其次在考前身心放松一些。琴弦太紧难以弹奏出富有表现力的音调,神经太紧张难以应付超负荷的智力劳动。你不妨在临近考试的前几天,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打打球、聊聊天、做点家务等,比整天把昏沉沉的头埋在书堆里好一些,必要的睡眠会赢得更充沛的精力。另外,把饮食调剂得可口一些,适当增加一些蛋类、奶品、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适时适量用餐,切不可暴饮狂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