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指南者学员投稿

香港大学就读体验

X学姐

香港大学理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FSTX)在读

本科: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

GPA:86.05雅思:6.5

我是因为特别喜欢香港和英国,所以申请的时候只考虑了香港和英国的学校。在指南者教育的帮助下,我幸运地拿到了英国和香港一共5所学校的offer。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则是考虑到可以有机会在香港工作至少一年,从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我现在仍然研究生在读。在港大的半年时间里,我已经很好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正在完成最后一门课程。在香港还有些冷的2月,我码下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我的就读体验。

About HKU

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位于港岛西环的薄扶林道,面朝大海,背靠龙虎山(太平山),从学校里就可以沿着龙虎山晨运径爬上太平山顶。

(从港大University Street看海)

港大是一所“山上的大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门,从港岛线香港大学地铁站A口的电梯上去以后,就到了连通着各个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建筑的University Street,上上下下都靠四通八达的扶梯和升降梯,所以直到入学快一个月我才勉强熟悉了这个3D魔幻学校。(这里介绍的是main campus,医学院和牙医学院抱歉我不了解?)

(地铁通往港大的电梯)

香港大学的“食堂”丰富多彩,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食堂(中式、港式、越式、日式、西式随意挑选),也有粥面餐厅、素食餐厅、西式快餐(例如pasta)、印度餐厅、Subway、两间对港大师生有7折优惠(!!)的星巴克等等,可以满足世界各地的口味偏好。

(我最喜欢的智华馆)

Main Library和智华馆是主要的自习场所(智华馆比图书馆自由的多,大家可以在里面用正常音量讨论问题;同时也设有我超级喜欢的古色古香的研修室quiet study room),此外很多教学楼里几乎每一层也都有少量的自习区域;图书馆、智华馆、教学楼等都有电脑和打印机。学校里随处可见一群群学生聚在一起讨论和学习,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我们专业最常上课的KK楼)

港大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健身房、舞蹈室、钢琴室等等一应俱全,离港大不远的坚尼地城也有一个很棒的游泳池。此外,学校里还有超市、书店等等,生活非常便利。

FSTX:一个神奇的专业

FSTX大概有着全港大最神奇的课程设置:一个月一次final。

首先,我们专业特点之一在于,每一门课由不同的lecture组成,老师来自世界各地: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印度、香港和大陆等等,所以在这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我们的上课体验相当棒。

老师也不局限于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授,还会根据课程内容(例如食品管理)请来食品检测公司的工作人员、食品管理领域的QA或者CEO等等,有助于我们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课堂)

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专业会有必修+选修,我们的7门课全部必修,分别是毒理学原理1&2、毒性测试和风险评估、管理毒理学、食品中的化学和微生物风险、食品安全管理、以及project。

虽然没有选修的机会,但课程设置其实非常合理,因为6门课从生物、化学、营养、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涵盖了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的方方面面,并且每一门课都很好的互相衔接,所以其实更像是6个连贯的topics。

上课的形式也丰富多样,正常授课之外还有presentation、role play、case study等等;每个老师都会有tutorial时间,除了Q&A以外,有的老师会讲case study让我们更好理解课程内容,有的老师发一些文献让我们分析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所以老师们致力于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这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

此外,其他专业会依照校历上课和放假,而我们则基本每个月开始一门新课,一门课结课后有10天左右的break来复习,然后final,接着又会是新的一门课。2月底时全部6门课都将结束,3月初选project(lab based和non-lab based)和导师,8月中旬答辩。

正是因为不按校历出牌,我们专业的break都非常完美地安排在了所有重要节假日之后(中秋、万圣节、圣诞、农历新年等等),所以即使和小伙伴们一起欢度佳节,前方不远处也永远有一场final等着我们(比如10月3日、11月1日、12月28日和3月1日的final)。不过当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惨,因为复习时间很灵活,所以我们都会选择在break期间出去玩、回家等等。

我们专业的学习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同学之间关系也很好。上课时候,老师总是在鼓励我们积极提问,让我们don’t be shy。最开始主要还是香港local和外国学生比较主动,不过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们很快都开始很轻松自然的与老师互动,下课时老师身边也总是围满了人,问完了之后再互相解答,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平时大家也会在群聊里面讨论作业和考试。local小姐姐小哥哥还会带我们吃吃吃逛逛逛。

关于考试,难度并不会很大,题目也不刁钻,基本只要认真复习了PPT,都可以比较顺利地答题。我们专业的考试只有问答题,有几位老师来教课就分为几个section,每个section都是3选2、2选1这种形式,我们只要选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回答就好啦。

另外,最终课程分数一般是80%考试+20% lab report/assignment,成绩标为A+/A/B+/B?,考的最好的人会是A+,然后按照百分比依次向下排A/B+/B?,A是GPA=4,B是3,A+就是所谓的“过3爆4”(港大各大餐厅在考试周都会免费送苹果祝“劲过”)。

校园活动

港大的社团活动特别多,每天在校园里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宣传摊位。专业里有同学参加了舞蹈社,也有同学参加了学校很多次徒步、登山之类的活动。

(圣诞前唱诗班在排练)

同时,港大也有多种多样的讲座、表演、展览等等,都会通过学校每天的邮件发布。

可能是校园并不大、公共区域相对集中的原因(毕竟纵向延伸),我觉得港大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学校,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各种活动随处可见,既有学生会的拉票,也有唱诗班在圣诞节时候表演,每天晚上还有舞团在我们上课的楼下排练;坐在餐厅里,可以听到周围人用英语、韩语、粤语、日语、普通话和其他听不懂的语言交流,多元文化碰撞的感觉非常强烈。

学费&生活费

港大taught master的学费因专业而异,基本在13万港币左右,大部分专业会分两个学期交(我们专业的留位费就是第一个学期的学费)。

在香港最大的开支就是住宿了,港大附近的房租更是普遍比其他地方都贵,基本3-4人合租一套400?詹坏降牧绞乙惶??芗燮骄?5000港币/月,人均5000港币/月。学校还是有少量宿舍供研究生申请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单人间好像是6000多港币/月。

在香港的三餐花销,食堂平均30港币/顿。至于外面的店,既有几港币的豆沙包、十几港币的粥,当然也有人均近千港币的日料和火锅。香港是著名的美食天堂,朋友圈里日常可见打卡和安利。

至于购物,香港只有买不起没有买不到!大家可以盯下各大购物平台关注折扣信息~

本专业就业状况

因为我现在还是在读,所以很抱歉暂时不能以亲身经历分享就业的情况。根据老师的介绍,上一届有5名学生毕业后继续读PhD,另外有在港校做Research Assistant的学生,其余学生或是留港工作、或是回到内地。

此外,港大每天都会有邮件推送校招信息,香港也有几个很大的校招网站。专业的老师也会发布与食品行业相关的career talking、IFSA spring dinner等等信息,所以也会对求职有很好的帮助。

Life in HK &心得体会

可能因为我住在港岛,所以香港对我来说是宛如重庆一般3D魔幻的存在,铜锣湾和上环更是google map都无法掌控的地方,不过我现在已经是半个活地图了啊哈哈。

香港总体天气是宜居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它充足的阳光。香港夏天虽然热但也不至于受不了,反而是室内的冷气太足让我开学不久就重感冒一场。但是冬天真的会很冷!!香港住宅大部分空调都是不能制热的冷气机,所以这个风雨飘摇的冬天我只能到智华馆取暖。

(胶片相机中港大附近的街景)

香港的高楼大厦、狭小的空间和马不停蹄的快节奏生活是压抑的,生活中却又有许许多多热情温暖的人们。

会有大叔一把提过我的行李帮我扛上台阶;在我经常光顾的餐厅,店员们总会用蹩脚的港普和我聊几句;7-11里老爷爷主动教我热便当,听到我来自南京时特别兴奋地竖起拇指说自己去过,是个好地方;专业里的local日常带着大家吃遍香港大街小巷。

香港对于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自由和多元化。这里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耳边充斥着各种听懂的听不懂的语言。大家不会在意他人的目光,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努力生活。

如果说在成都读大学的四年,让我第一次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那么在香港的半年,则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世界文化的融合。或许正是因为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在这个地方,世界各地的文化碰撞与交流显得格外灿烂。

(兰桂坊的跨年夜,歪果仁在街上唱歌狂欢)

香港的另一个魅力点在于,在压抑到窒息的高楼大厦之外,却又有着不少城市公园和自然景观:海、太平山、赤柱、长洲岛、西贡、浅水湾等等。从港大一路慢悠悠爬上太平山顶,或是坐在坚尼地城的海边吹吹风看看落日,大概是告慰赶完deadline的自己的最好方式。这也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坚尼地城的海(近西环码头)

香港也完美满足了我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想看的电影这里都会上映,爱豆们的演唱会也经常开到港澳;又比如hmv和商务印书馆是我心目中的两大圣地,前者既可以淘到老黑胶唱片又可以第一时间入手最新的专辑,在商务印书馆我则买到了许多大陆并不会引进的台版书。而诸如隐藏在中环市井的PMQ元创方,则展现了香港设计师们永不落地的情怀。

我认为,留学对于我们而言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开拓眼界”,更重要的是通过感受不同文化、与世界各地不同人们交流,从而达到内心世界的丰富。

感谢在成都和香港的这两段与前18年截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我自认为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蜕变,比如更加自信和落落大方;比如能够更为成熟、冷静、客观地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遇到的人和事,并且尊重每一个个体和每一种想法;比如会习惯性地通过所见所闻进行自我反省;比如虽然我还是不会做饭,但是自理能力绝对top级别。

有同学说她在香港越来越感到孤独,但是对我而言,毕竟“孤独是一生都会在身后跟随的影子”,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最形影不离的就是自己,所以香港的喧嚣、压抑、快节奏,反而促使我在独处时更加注重反思自己的过往以及思考未来。

最后,祝大家都可以申到心中的女神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