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十四条,额外赠送四条
为政第二 5 孟懿(yi音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而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樊迟这件事:“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也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为政第二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子女身体有疾病或工作、生活出乱子有麻烦,子女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再额外操心,这就是孝。这种解释在逻辑和情理上都能说通,我想其对象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吧,我们还处在为自己和妻儿努力赚钱的阶段,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少让父母操心就是孝。2.“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能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上升到个人修养的层次了,我想其对象大概是那些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吧。这种孝不容易做到,她需要很高的修养啊。
为政第二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物质赡养(养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
为政第二 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音转),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有事情,年轻人(我们)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学而第一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看一个人孝不孝)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治家),要观察他的意志(思想、态度);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先进第十一 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敬)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一个人孝不孝,是有标准的。什么标准?——别人说了算!
再具体一点就是“非直系亲属”说了算!什么是“非直系亲属”啊?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司法取证中需要回避的那些人吧。。。孔夫子举了个例子:闵子骞是真的做到了孝呀!因为“非直系亲属”都同意他孝。
这个标准是原则,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她对我们这个需要“常回家看看”的时代依然有效。
二、 从社会的角度即大孝孝于民(社会)
学而第一 2 有子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级的,而喜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务本,根本建立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在行为方面)仁的根本啊!”
这是从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孝是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学而第一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平辈或同事),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学习文献方面的知识了。
为政第二 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纳税人)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又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纳税人),他们做事就会严肃认真;你(倡导并带头以身作则)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尽心竭力;你既提拔德才兼备的人,又教育能力需要提高的人,他们就会勤勉了。”
为政第二 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云:‘(真正的)孝呀,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影响到社会管理上去。’这也就是从政(服务了社会)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从政(服务社会)呢?”�
这也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孝的,小孝孝于亲、大孝孝于民,大孝就是为社会服务。这里孔夫子大概要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论工作者也是社会重要的生产力,她和从政而服务于社会是一样重要的。
子张第十九 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别的都容易做到;而留用他父亲的旧臣,保持他父亲的政策,是难以做到的。”
(感兴趣的朋友请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论述,详见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上下册版《论语别裁》,下册第881页—884页。)。
泰伯第八 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u音福)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u音旭)。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异议挑剔的了;他自己饮食简单而把祭祀先祖和神灵的祭品办的很丰盛;他平时穿的衣服简朴,而把祭服做的很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普通,而(把财力)致力于修治沟渠水利。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异议挑剔的了。”
子路第十三 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keng音坑)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里仁第四 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参考资料:《论语》中的“孝”拷问: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