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影视剧本都要用到哪些专用写作术语?

影视剧本里都要用到哪些专用写作术语?

就是在剧本创作中会用到的一些剧本专用名语术语?越全越好!

比如:空镜、画面淡出、画面淡入、画外音、推出片名、画面重叠……

什么是镜头(shot)?
镜头就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
场面是由镜头组成的。是单个镜头,还是一组镜头,无
论多少,还是什么样的镜头,这都无关紧要。镜头有各种各
样的。你可以写一个描绘性的场面,如“太阳从山后升起”。
而导演可以用一个、三个、五个或者十个各种不同的镜头,
从视觉上来获得“太阳从山后升起”的感觉。
场面是用主镜头(master shot)或若干局部镜头
(specifie shot)写成的。主镜头覆盖一个总的地区,如
一个房间、一条街道、一个休息厅等。局部镜头专拍房间的
某一部分,如房门、或某一条街道上的某一商店的门前或
某一座建筑物。《银带》和《唐人街》的剧本都是用主镜头
形式来表现的。在《网络》里,局部镜头和主镜头都用上了。
如果你要用主镜头写一个对话场面,你只需要写上“内景·
饭馆·夜景”,并且直接让人物讲话就行了,用不着写摄影
机或镜头。
你可以按需要写成总的或局部的。一个场面可以是一个
镜头——一辆汽车沿街道急驰,也可以是两个人在街角争吵
的一组镜头。
镜头就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剧本的形式。

(1)外景·亚利桑那沙漠·日景

(2)灼热的骄阳照在大地上,一望无际的荒漠。远
处,一辆吉普车穿过原野,卷起一团尘雾。

(3)运动摄影
吉普车在艾灌丛和仙人掌中急驰。

(4)内景·吉普车内——主要表现乔·查科
(5)乔莽撞地开着车。吉尔坐在他身边。她是个
媚人的二十岁姑娘。
(6)吉尔
(7)(喊着)
(8)有多远呀?

大概两个小时吧,你怎么样?
(9)吉尔疲倦地微笑着。
吉尔
我能坚持到。
(10)忽然,马达突突作响,他们担心地相互望着。
(11)切至:

简单,正规!
这是一个正确的、当代的、专业的电影剧本形式。这种
形式只有很少几条规则,下面我们把要点举出来。
第一行(1),是一般的或具体的故事发生地点。我们是
在室外,外景,是在亚利桑那沙漠的某地,时间是日景。
第二行(2),空两行后。全部空一格,介绍人物,地点
和动作。对人物和地点的介绍,只应用很少几行。
第三行(3),空两行,“运动摄影”这个一般的术语是
指摄影机焦点的变化。(这不是对摄影的指示,只是建议。)
第四行(4),空两行。从吉普车外转到车内。我们的焦
点对准乔·查科这个人物。
第五行(5),新出现的人物要用黑体字。
第六行(6),说话者的名字用黑体字,并且居中。
第七行(7),场景说明要另起一行,写在说话者下面的
括号内。切忌滥用。只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用。
第八行(8),对话要居中。两边均空格,不与上下的叙
述部分混在一起。不同人物的对话都另起一行。
第九行(9),场景说明还包括这个场面中人物做些什么,
是做出反应,还是沉默或其它。
第十行(10),音响效果和音乐效果要用黑体字。效果声
不要写得太多。电影制作的最后一步就是把影片交给音乐和音
响效果的剪辑师。画面已经“固定了”。这就是说画面不能再
改动了。剪辑师要从剧本中寻找音乐和音响效果的提示。通过
黑体字的音乐或音响效果参考,你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电影包括两个系统:画面——是我们看到的,声音是我
们听到的。画面部分是在处理声音之前完成的,然后把两者同
步合成。这是一个又长又复杂的加工过程。
第十一行(11),如果你要标明一个场面的结束可以写
“切至:”或“化至:”(“化”是把两个画面相叠,一个浅
出的同时另一个淡入)、或“淡出”。(一般是渐隐到黑。应
当指出,象“谈入”、“淡出”或“化”之类光学效果应由拍
片的导演或剪辑师做出决定,它不该是剧作家的决定。)
这些就是电影剧本的基本形式的一切,很简单。对于大多
数想写电影剧本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形式。你要花点时间
去“学会’它。别怕犯错误。掌握它要有个过程。你写得越多
就越得心应手。有时我让学生写(或打字)上十页纸的剧本,
仅仅是为了让他找到这种形式的“感觉”。
我曾有个学生,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他想写
个电影剧本,但拒绝学会这种形式。他按新闻故事那样来写剧
本,甚至用新闻稿纸。当我提醒他注意时,他说等写完初稿后
再改过来。他解释说,这是他写东西的方式,用别的格式写起
来不顺手。其实他并不想改过来。结果,他始终没能完成这个
电影剧本。
如果你要写电影剧本,那就按正规写。从一开始就要按电
影剧本的形式写。这是对你的忠告。
摄影机CAMERA一词在现代电影剧本中是很少用的。如果你
写120页长的剧本,那么,提及接影机的地方只能有很少几处。
可能十处。人们会说:“但是,如果你不用摄影机一词,而镜
头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那你怎么写镜头说明呢?”
规则就是:找出你的镜头中的主体。
摄影机或在你前额正中的那只眼睛看到了什么?在每个镜
头的画面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比尔走出公寓,向汽车走去,那么这个镜头的主体是
什么呢?
是比尔,还是公寓或汽车呢?
比尔是镜头的主体。
如果比尔进入汽车,沿街出去。那什么是镜头的主体呢?
是比尔,还是汽车或街道呢。
汽车是镜头的主体。除非你想让这一场面发生在汽车里面:
内景·汽车·日景,运动或不运动的摄影。
一旦决定了镜头的主体,你就可以叙述镜头内发生的视觉
动作。
我列举出在电影剧本中代替摄影机一词的一些术语。如果
你拿不定主意是否要用摄影机一词的话,那就别用。找出别
的词来代替。这些在镜头说明中的一般用语能使你的剧本写得
更简单、有成效和富于视觉性。
电影术语(screenplay terms)
(用以代替摄影机一词)
规则:找出镜头的主体。

术语 含义

1、【角度对准】 ┃ 一个人、地点或事物:角度对准比尔,
Angle On ┃ 拍他走出公寓大楼。
(镜头的主体) ┃

2、【主要表现】 ┃ 也是对人、地点、或事物:主要表现
Favoring ┃ 比尔离开他的公寓。
(镜头的主体) ┃

3、【另一个角度】┃ 镜头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比尔
Another Angle ┃ 走出公寓。

4、【更宽的角度】┃ 场面中焦点的变化:从角度对准比尔
Wider Angle ┃ 变到更宽的角度,这样就包括比尔和
┃ 他周围的环境。

5、【新角度】 ┃ 另一种镜头变化,常用来“冲破纸面
New Angle ┃ 限制”而获得“电影化的面貌:从一
┃ 个新角度表现比尔和简在舞会上跳舞。

6、【视 点】 ┃ 一个人的视点,他看到的东西是怎样
POV ┃ 的:从比尔的角度拍他和简跳舞。从
┃ 简的视点看比尔在微笑。他过得很愉
┃ 快。这也可以看作是摄影机的视点。

7、【反拍角度】 ┃ 视角的变化,通常与视点的镜头相反:
Reverse Angle ┃ 比如从比尔的视点看到简,然后是反
┃ 拍角度,简看到比尔,也就是她所看
┃ 到的对象。

8、【过肩镜头】 ┃ 通常用于视点和反拍角度镜头。一般
Over the Shoulder┃ 把一个人物的肩头摆在画面的前景,
Angle ┃ 他所看到的东西处在画面的后景上。
┃ 画面是摄影机所看到的界限,有时称
┃ 作“画框边”(frame line)。

9、【运动镜头】 ┃ 重点在镜头的运动:运动镜头吉普车
Moving Shot ┃ 急驶过沙漠:比尔陪着简走到门口;
┃ 泰德走过去接电话等等。我们只要标
┃ 出运动镜头就行了。别再去分什么移
┃ 动车上的镜头,摇摄、俯仰、推拉、
┃ 变焦还是升降镜头了。

10、【双人镜头】 ┃ 镜头的主体是两人:如比尔和简在门
Two Shot ┃ 口说话的双人镜头。还有三人镜头。
┃ 简的同居者,一个六尺二的大个子男
┃ 人打开了前门。

11、【近 景】 ┃ 就是近:要少用,只为强调而用。一
Close Shot ┃ 个比尔盯着简同居者的近景。在《唐
┃ 人街》里当杰克·吉蒂斯的鼻子挨了
┃ 一刀时,罗伯特·东尼用了一个近景。
┃ 这是他在剧本中很少几次用到这个术
┃ 语中的一次。

12、【插入镜头】 ┃ 某物的近景:把不论是一份电报、报
(某些东西的)┃ 纸报道、标题、钟面、表盘或电话拨
Insert ┃ 盘等镜头插入场面之中。

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你写剧本时更有把握并有更多的选
择机会。这样就不需要用具体的摄影机提示也知道怎么写了。
有问题可以问我,我会尽量帮你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0
  一 画面剪辑的节奏
  1 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度进行处理所形成的节律。
  2 影视片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1)所谓内部节奏,就是由于事物发展的进程、情节发展的必然逻辑及由此引起的人物情绪对于影视作品节律的内在要求。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内容的要求和情绪的要求。
  (2)影视作品的外部节奏有镜头的剪辑形成,服从服务于内部节奏的需要。总体上外部节奏由内部节奏决定,外部节奏又是能动的。
  3 节奏变化的手段主要有:
  通过情节的设置调整节奏
  也就是围绕情节主线,不断加入新的情节元素,以形成一浪接一浪的视觉和心理刺激
  通过多线索的加入调整节奏
  围绕情节主线安排多条线索,互相呼应,把情节推向最后的高潮。
  通过画面剪辑调整节奏
  A 长度。镜头的长度直接影响节奏的快慢
  确定镜头长度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a 保证观众看清画面内容
  b 保证观众的欣赏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c 保证节目所要求的情绪、气氛能够得到有效展示
  B 速度。包含主体运动速度和镜头运动速度
  C 景别。
  二 转场
  所谓转场指的是影视作品中场景和段落的转换。
  <一>无技巧转场
  不用特辑手段,凭借镜头之间的有机联系直接转换。
  1 空镜头转场
  2 特写镜头转场
  3 利用构图的相似性转场。即画面景别、主体动作、画面布局等造型因素的相似转场。
  4 利用视觉错觉转场。比如空中摇上摇下完成时空转换的转场方式
  5 利用相同内容转场。利用上下段落相邻镜头表现的某个共同的内容实现转场。领用视觉错觉。
  6 利用情节和内容的呼应关系转场。如因果关系。
  7 利用遮挡转场
  8出画入画转场
  9 甩镜头转场
  10 虚焦镜头转场
  11 利用声音转场
  <二>技巧转场(特技转场)
  1 叠化
  上下画面交叠,构图相似的镜头叠化能使过度更加自然
  2 淡入淡出
  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另一个画面亮起,能表现较长时间过度和较大的意义变化
  3 划像、翻页
  4 黑场
  非常强烈的段落转场信号。一般采取隐黑、黑起的方式,或者打上字幕。
  5 定格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 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http://www.playauthor.com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制片人: 英文名称为Producer,一部影片行政上的监督者,地位和负责艺术的导演并驾齐驱。制片人负责为一拍片计划筹措资金、购买电影剧本和延聘导演与其他重要的相关人才,如大卫·塞茨尼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