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确认识什么叫抑郁症。以下是从网上摘抄的关于抑郁症的几大症状,可以对自己进行自查。现代人因为工作,学习,婚姻等等的问题,压力比较大,看到你的叙述,感觉你是一个追求完美又向往安定的人,相信其中的压力,会比一般人更大。你提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不会是对现下生活的不满足,或者你应该跟你最好的信得过的朋友倾诉,他或她是你身边的人能了解你的过往及现在,旁观者清嘛,一己之见。希望你早日从阴霾走出来!
抑郁症的症状:
情绪障碍:患者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丧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精力减退,常常感到持续性疲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严重者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大部分患者有着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有的曾说过“要不是因为父母、妻儿,早已了却此生”。其中也确有付诸于行动,造成不良后果的,手段也很残忍。
思维缓慢及自我评价降低:表现思考能力下降,患者常常感到思维变慢了,脑子不好使了,各方面能力都下降了,常常自疚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明明学习工作很好,却对自己事事不满意,将自己过去的一些小错误、小毛病都说成是滔天大罪,甚至认为自己罪该万死,是导致自杀、自残的主要因素。
精神运动迟缓:患者精神运动明显抑制,联想困难,言语减少,语音低沉,行动缓慢。有时闭门独处,淡漠亲情,无力学习、工作,不能料理家务,严重者不语、不动、不吃、不喝。
其他症状:患者常常出现食欲、性欲明显减退,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失眠严重,多数入睡困难,恶梦易醒,早醒,醒后无法入睡,抑郁症常表现晨重夜轻的规律。
伴随症状: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而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变化,如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有时因躯体症状突出而掩盖了抑郁症状,造成一时误诊。
典型的抑郁症并不难识别,但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总是表现为终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和寻死觅活。许多抑郁症的表现形式不易被察觉。
微笑型"抑郁:这类患者虽有抑郁的主观体验,但在旁人面前却总是有说有笑,旁人很难察觉到他是"强颜欢笑"。
"勤勉型"抑郁: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愿动、工作效率低,而有些患者却表现为"工作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终日忙忙碌碌,最怕"闲下来"。
"隐匿型"抑郁症:以躯体不适为主,抑郁情绪却不明显。这类患者多辗转于内、外科求治,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被误诊。这类患者在我国较为多见。
上述几种抑郁症由于不典型,故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使病人长期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故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有无抑郁症 自查也重要
抑郁性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有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言语动作迟钝或易激怒;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内疚;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下降;性欲明显减退。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便可断定为抑郁症。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根据国外近20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 心理治疗适合于轻性抑郁或经过药物治疗后抑郁程度减轻的患者, 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经过心理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的处理或帮助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如美国曾作过一项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门诊病人的有效率为60% - 80%。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起因是有一定的心理应激引起的,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心理治疗具体说来, 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 疏导与渲泄
积“压”成疾是抑郁症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一定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如工作、学习、生活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 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无处诉说, 他们来到心理医生面前首要的需求是表达痛苦,吐露心声, 但又顾虑重重, 医生应该做的是除了为患者提供宽松、保密的环境外, 重要的是平等、热情地接纳患者, 给予患者一定指导, 劝解, 帮助解决现实的困难, 同时应倾听他们的痛苦, 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 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明确生活的动机, 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 改变不良的认知
从心理的角度看, 抑郁症的深层问题是患者的病理性认知模式, 这种认知模式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 它导致了患者的感知错误, 促使其情感及行为异常, 当然也影响到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形成心身恶性循环。由此可见, 改变这种认知模式是心理治疗的核心。这种病理性认知模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如患者对自身、对以往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前途总是负性评价, 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过去一无是处, 前途一片灰暗。在对具体的人际交往或学习工作及生活上, 患者常任意推断, 过分概括, 放大或缩小, 选择性注意, 二分法思维(非此即彼) , 个人化(“揽错”于己) 等。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即认知) 是决定其情绪和行为的内在因素。认知治疗是通过医生帮助患者辨认这些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让患者亲自用事实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 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等方法, 去掉患者的“有色眼镜”,引导患者走出“云雾山中”, 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 使患者能客观地对待自己, 看待世界, 预测未来, 该病也就从根本上得以治愈。
(三) 接受现实, 积级行动
森田疗法将“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应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 自己按本身应有的“生的欲望”积极的行动。行动是去做你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具有建设性的活动。通过积极的行动, 去获得成功和喜悦, 经反复实践再行动再成功再喜悦, 以这种良性循环替代失败与痛
苦的恶性循环。
(四) 健全人格与完善自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抑郁症的产生是缺乏基本的安全感,把挫折转化为针对自己的愤怒, 因而颓丧、抑郁。精神分析治疗通过挖掘潜意识的欲望, 隐蔽的动机, 尚未明了和解除的情结, 让病人对自己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了解与领悟, 洞察自己对困难的反应模式、促进人格的成长。
(五)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改进抑郁的重要措施。研究发现, 社会支持可缓冲心理压力, 从而起到预防或减轻抑郁。家人、朋友、同事的精神支持, 经常与其谈心, 密切朋友关系, 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关心、尊重, 将有助于病情康复。通过社会支持, 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可以说, 社会支持是比物质帮助有效得多的“灵丹妙药”!
(六) 自我及时强化法
自我及时强化法是在吸取东西方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理论基础是: 有些人之所以患了抑郁症, 主要是他们本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 不断地及时地强化自己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忧郁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 最后消失。
“自我及时强化法”的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坚持正常活动。
有的患者本来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家务, 却不去上班、甚至连家务都不做, 这是很有害的, 越这样越感到自己没用。实际上患者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有能力搞好家务, 只要该干的坚持干, 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日益低落。
第二、定计划要适当。
每天晚上睡觉以前, 考虑明天干什么。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 充分留有余地, 这样每天都可以顺利完成计划。
第三、及时肯定自己。
每天晚上睡觉以前, 要充分肯定自己这即将过去的一天的成绩和进步, 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然后分析、认识它, 把好的体验、进步、成绩记到日记上。天天都这样记日记,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意思。
第四、不向亲友谈消极的东西, 亲友也不听患者的消极的言谈。这并不是不同情患者, 主要的是亲友听患者谈消极的东西, 会强化他们的消极思想。
第五、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 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 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 参加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活动, 如讲演、参观、访问等, 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另外, 根据不同的抑郁患者表现, 可以选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果病人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的抑郁性性格, 可以采用支持、安慰或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着重消除自卑心理, 提高自信。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 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 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 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 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 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 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 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可见, 心理治疗与心理防护不仅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 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 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而且可以教会患者如何减少自己的抑郁症状, 如何面对那些生活中经常引发抑郁症状的问题。
总之,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与心理防护在临床上举足轻重, 从临床实践看, 患者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说教和一成不变的心理治疗, 而是需要医生的人格、素养、经验与理论有机结合, 需要创造性的心理治疗。关注世界, 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世界, 当你明白抑郁症是怎么回事的时候, 但愿你能挣脱抑郁症的罗网, 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