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3-03
这个推荐您关注考研专业户——张雪峰老师。
因为他的讲课风格比较幽默风趣,所以关注了他。
1.你要穿得得体大方,不要穿正装,像卖保险的,穿休闲点就行,干净整洁,给人很自然阳光的感觉。
2.你考研前做好工作,那些学校的考研通过率高。比如你就读的本科院校来申请考研通过率高,或者选择一些院校,只要你敢报名,他就敢录取你。
3.在考试中,做题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不会的放一放,先做会的,最后回头再看不会的题。
4.自信,相信自己。
5.休息到位,保持良好的心态,别第二天考试兴奋得睡不着,休息不到位影响正常发挥。
记住的就这么多,您还是关注下张雪峰老师,他的意见更透彻。
第2个回答 2020-03-03
1.复试分数占比很大,其中面试比例大。部分学校认为应试分数高的学生可能其他能力一般,就会非常看重复试,特别是面试。个人觉得非常不合适,初试高分的学生,无论从学习能力、耐性还是考试时的临危不乱来讲,都是最优的那一批次了。如果复试没有出特别的纰漏,只是面试时老师抛出一些问题没有很快的反应过来,而表示不会的情况下被刷,那绝对是学校的锅。大多数学生应该是人生第一次面试,会很紧张,可能简单的问题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而慌乱,也会影响整个面试。这就能说明这个学生基础差、能力差、高分低能了?不完全对吧。如果老师仅凭15分钟的接触来否定这个学生一年的努力,那初试的意义在于什么?
2.复试人数/录取人数远大于1.2。复试人数太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影响复试的因素会更多。学校复试就是为了再挑选一轮,放大可挑选数量,就说明初试会不那么看重,更重视其他的。
3.看重本科学历。客观来讲,分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学校择优录取可以理解。也不应该称为歧视,因为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也是公平的。但是确实有些院校可能非常看重本科学历,复试会很大程度刷掉学历一般的学生。
第3个回答 2020-03-03
面试准备:
1、搜集信息
找出意向导师或者意向研究方向的相关信息,例如发表的文章,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前景;了解竞争对手是什么水平,什么层次的学校、本科经历(是否本科期间就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竞赛等);报考学校学院专业的相关信息。
2、预测问题
网络搜集,把考研复试可能问到的问题罗列一下。例如读研规划,研究意向,还有涉及到报名表上有的信息相关的问题(例如参加了什么比赛,或者参与了什么项目,发过什么专利和论文)。
罗列完问题,在一个文档上整理问题答案,尝试口语复述。答案利用好搜集的信息,被问到的实际问题不会偏差太远,总会兜得回来。我自己准备的问题在最后面。
3、英文自我介绍和相关英语问题
先写稿子,注意内容简洁有重点并扬长避短,语法,用词,如果不会写,请同学朋友帮忙修改,然后背。相关英语问题网络上有许多,就像练课文练雅思口语一样,两个字背、套,可以额外准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问题。纠正发音,语速,总时长。英语介绍(如果有)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一是看人谈吐,二是看内容,三是看英语水平,缺一不可。
4、心态
调整心态,可自己对着镜子并录音模拟一遍面试过程,面试时注意礼貌,走姿站姿坐姿,谈吐清晰。反正就当成在面试工作吧。
既有条件好也不要对面试掉以轻心(大学成绩,笔试成绩或本科经历等),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既有条件差也不要慌,既然有资格复试或面试,就代表你已经就快走到目的地了,很棒了。如果遇到最终公示结果存在疑点的情况,一定一定要反映!!大不了丢个小小的脸而已,但万一,万一真的是?呢?
以下是我自己当时的问题列表:
1、为什么会选择在xx学校读xx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研究生生涯规划
3、科研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这个方向?
4、大创项目xxx是什么,我做了什么(具体工作是什么,这个工作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各种扩展问题),为什么没有结题(我的大创项目没结题)
5、xxx竞赛做了什么,意义是什么
6、其他获奖经历
7、学生工作经历
8、实习经历
9、国外高校交流经历
10、个人优缺点
很常规的问题,每个答案引申出去的内容都挺多的,都是往“为什么我要读研”这个问题上靠。答案因人而异。
本答案仅供短时间抱佛脚,考研复试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个人专业素养,而好的面试状态是最大化的表现你的专业素养而已。各位研友,好好准备笔试和面试,坚持住,加油!!
第4个回答 2020-03-03
1.答非所问。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几乎所有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是理解力的问题,有可能是过度紧张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基础不牢的原因。每个人面试的时间极其有限,所以考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呈现出最好的自己,尽最大可能打动老师。但据我的观察,很遗憾,几乎很少有人做到,因为基本上都是答非所问。我们专业的老师都很和蔼友善,会善意提醒一下,也就是说把一个专业问题说的啥子都能明白。如果你还是漫无边际扯来扯去,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那基本就凉凉了。
2.基础不牢。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致命的。读研究生,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学科基础是基本前题。在面试过程中,老师对你专业基础的了解,除了你成绩单上显示的修过的专业课(这个可以反应你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反应出你的专业功底。
3.逻辑不清。其实研究生和本科生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你的研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面试过程中就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专业的面试,都会各有一个中文问题和英文问题。一般回答都是先解释是什么?为什么?再说怎么办?但是很多同学上来没搞清楚问题,就开始胡乱开药方,做评价。
4.英语不好。这是一个老大难,但也绝对是一个加分项。据我的观察,不管你英语水平怎么样,只要你非常流利地回答完老师的问题,那基本就是稳了。就算是你回答的内容,没什么专业性没啥深度,你也成功了一大半。因为你的竞争者大多都会卡壳,时间用不完,所以你只要表达流畅,那你不仅面试加分,在老师的心中也绝对加分,说不定未来的导师就注意到你了。
5.知识储量不够。虽然面试只是短短十几分钟,但是不仅仅考察你的专业基础,而是考察你方方面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社科管理专业,你必须对很多国家大政方针甚至区域性的政策有所了解,否则在面试时很容易触及到知识盲区。除此之外,你还要对其他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因为管理学(就我的专业而言)是一个下游学科,也是交叉性学科,它会涉及很多专业的知识: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不是要你精通,而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面试的时候老师提起来,你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6.自身特色不足。其实考研面试,和其他任何面试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面试官让他打心底里认为非你莫属。
第5个回答 2020-03-03
1、初试分数较低,复试没能“逆袭”
我们知道,考研最后的总成绩是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加权计算,初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最后总分和录取的。在大多数人复试正常发挥的情况下,总会有些考生,虽能进入复试,但初试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往往很少有人能在复试中发挥出色,进而“逆袭”,最终,导致了毫厘之差而被淘汰,这是每年都很常见的事情。
2、初试分数还不错,但复试遭遇“滑铁卢”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有些考生,初试成绩虽然不错,顺利进入复试环节,但在复试中表现欠佳,导致最后被淘汰。
复试时表现欠佳,往往有几个原因:
(1)有人是因为初试不错,开始盲目乐观,结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复试表现较差,最后失利;
(2)有考生心理素质较差,在面试环节表现不佳,没能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水平,导致“拖累”了总分,最后失利;
(3)对于名校而言,复试标准相对较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进入名校复试环节的考生,整体水准也相对较高,但有些考生综合素质虽然也不差,比较而言,就明显较弱,最终复试表现相对欠佳,最终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