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在考研复试被淘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05
首先,复试之前没有为掌握专业知识“做足功课”。
考研的复试过程包括笔试和面试,有些人在考研初试之后成绩不错,就在思想上松懈下来,从此没有了“危机感”,甚至自认为通过那么难的考研初试之后就如同进了“保险箱”,就很少为考研复试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我们知道,如果考研复试的笔试环节成绩不够理想,那么正好是因为其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没掌握到位,属于如同“夹生米饭”的状态。在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不仅笔试的成绩会受到限制,而且面试的时候当导师问到相关的专业问题时,也可能会答非所问,表达起来可能会不知所云。

其次,心理素质比较差影响发挥。
每次的考研复试,总会有一些研友因为心理素质比较差而在面试的时候吞吞吐吐,不知所云——走进复试的考场时脑海一片空白,而走出考场之后所有的答案都一一浮现在脑海当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因为两个字:焦虑。正因为过度焦虑,所以有些研友很难以心如止水的心态来迎接考研复试的挑战;正是因为过度焦虑,所以有些人无论是在中考、高考还是在考研中,其成绩都不太突出。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可以套用一种方法,那就是“在战略上藐视复试,在战术上重视复试”,先在考研复试之前做足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向同专业、同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讨教导师可能会问哪些问题,笔试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试题,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复试之前吃下“定心丸”。同时在真正复试的时候,要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成固可喜,败亦无悔。

第三,大大咧咧,没“咀嚼”面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有些研友在进面试考场的时候大大咧咧,说好听点叫“不拘小节”,没有敲门就直接推门而入甚至踹门而入,那么你的这个举动就会在无形中让面试的导师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时,站的时候不要驼着背,坐的时候不要翘着二郎腿,男生更不要以抽烟来“缓解气氛”……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你到最后能否被目标院校录取。
第2个回答  2020-03-03
首先,当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考生最终能否顺利走进研究生课堂,要根据初试和复试的表现进行整体的排名,所以当前复试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在复试阶段直接被淘汰的情况非常少,如果没有出现复试科目不及格的情况,或者是面试出现重大“事故”的情况,通常复试是不会被直接淘汰的。不同学校和专业在复试期间也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考生在复试之前应该详细了解这些规定,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通常在复试阶段会有三个比较大的考察环节,其一是笔试环节,笔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很多学校也会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但是笔试环节一定要达到及格线,一部分高校会规定达不到及格线的考生直接淘汰,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考生的重视。
其二是实践能力考察,一部分学校会采取上机实验的考察方式,按照历史经验来看,上机实践的难度会相对比较大,往往会考察不同场景下的算法设计和算法实现能力,而且上机考察也会占据较大的比重。如果上机考察的成绩特别低,也很有可能会被淘汰。
其三是面试环节,面试环节在整个复试环节的占比是比较大的,虽然不同学校有相应的规定,但是面试环节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考生的复试成绩。在面试环节,通常要重视表现出自己的读研愿望,同时也可以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读研规划,能够从多个方面让老师感觉到自己对于读研已经有了充分地准备
第3个回答  2020-03-03
第一,报考条件不符合,盲目报考,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些同学根本就不符合报考研究生的条件,也开始盲目的备考,很多咨询的同学中,发现很多专科生、本科生、少数民族考研的报考条件都不符合,若不是经过老师及时提醒,这一年真的是白白的准备了!您要仔细想一想,我符合报考条件吗!我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我是不是一时的兴趣呢,如果你不能解答,可以做一下专业方向在线测评,看看自己报考的专业,是否如心中所想!

第二,本末倒置,弄混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关系。

  经过对同学的持续跟踪,最终入学的同学都是专业课分数比较高的,而公共课例如政治、英语过线即可,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把精力花费在了公共课上,对提分最有帮助的专业课置之不理。或觉得很简单草草一看!2010年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刷掉了大部分专业课和总分不过关的同学,而公共课不过线的人比例实在是太少
第4个回答  2020-03-03
复试为什么被刷?原因有很多,无法一一详细展开陈述,就挑几个自己印象深刻的话题谈一谈。

1.答非所问。几乎所有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是理解力的问题,有可能是过度紧张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基础不牢的原因。每个人面试的时间极其有限,所以考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呈现出好的自己,尽所有可能打动老师。但据嘟嘟的观察,很遗憾,几乎很少有人做到,因为基本上都是答非所问。嘟嘟专业的老师都很和蔼友善,会善意提醒一下,也就是说把一个专业问题说的啥子都能明白。如果你还是漫无边际扯来扯去,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那基本就凉凉了。举一个例子:老师问一个同学关于一个问题研究设计怎么做?结果他一直谈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五分钟过去了还在谈理解。老师听不下去了,就问他你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说一些你的思路。结果,他依然在讲这个问题多重要,自己之前做过那些了解。结果,你懂的。而且,还很大的挤占了后边其他问题的回答时间。

2.基础不牢。嘟嘟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致命的。读研究生,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学科基础是基本前题。在面试过程中,老师对你专业基础的了解,除了你成绩单上显示的修过的专业课(这个可以反应你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反应出你的专业功底。但很多同学,课是修了,学分是拿到了,成绩甚至很高。但很多时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这个理论叫什么名字,具体什么意思,但是理论应用,模型分析,就不会了。更要命的,社科很多理论,而且有的很像,很容易混淆。而且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演化过程和适用领悟,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这个专业的理论都是舶来品,因此在分析的时候还要考虑中国情境的特殊性,因而在使用时更要注意。基础不牢,更容易被老师识破。如果是常识性的错误,就很减分。

3.逻辑不清。其实研究生和本科生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你的研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面试过程中就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嘟嘟专业的面试,都会各有一个中文问题和英文问题。一般回答都是先解释是什么?为什么?再说怎么办?但是很多同学上来没搞清楚问题,就开始胡乱开药方,做评价。首先嘟嘟要清楚这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还是一个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就是定位要准。很多同学看完题,就是一通乱答,恨不得用上毕生之所学,但答到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甚至回答到后边又把说过的重复一遍,全然看不出逻辑思维能力。

4.英语不好。这是一个老大难,但也是一个加分项。据嘟嘟的观察,不管你英语水平怎么样,只要你非常流利的回答完老师的问题,那基本就是稳了。就算是你回答的内容,没什么专业性没啥深度,你也成功了一大半。因为你的竞争者大多都会卡壳,时间用不完,所以你只要表达流畅,那你不仅面试加分,在老师的心中也会加分,说不定未来的导师就注意到你了。就目前而言,嘟嘟现阶段本科生还是哑巴英语,虽然口语有练习,但真的很突出的不多。因为英语不是嘟嘟的母语,日常使用几率很小,除了自己练习很少用到。此外,面试时考生心态都特别紧张,这种紧张导致有时中文问题都会回答不好,更不用说英语面试了。所以,如果你的英语足够好,那一定很加分。

5.知识储量不够。虽然面试只是短短十几分钟,但是不仅仅考察你的专业基础,而是考察你方方面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像嘟嘟这样的社科管理专业,你必须对很多国家大政方针甚至区域性的政策有所了解,否则在面试时很容易触及到知识盲区。除此之外,你还要对其他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因为管理学是一个下游学科,也是交叉性学科,它会涉及很多专业的知识: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不是要你精通,而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面试的时候老师提起来,你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5个回答  2020-03-03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从准备考研到考研复习,初试到复试,这中间的酸甜苦辣,谁能一语道情?
首先复试之前没有为掌握专业知识“做足功课”。有很多人都觉得在出事之后成绩不错,就会在思想上松懈下来,因此没有了危机感,自认为初试成绩好,提前联系了导师,就很少为复试做相关的准备工作。但其实如果复试的笔试环节成绩不理想的话,那正是因为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到位,在这种情况下面试的时候,老师如果问了相关专业的问题,就可能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其次,心理素质比较差,会影响面试发挥。有些人会因为过度焦虑而难以心如止水,这个时候到期,线下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讨教导师可能会问的一些问题,笔试会出现的一些试题等等,以平常心面对考试。
第三目标院校太火,报考的人数过多。有些同学的成绩还可以,但是报考同一导师的人数超过了录取的人数,但是初试成绩和其他报考同一导师的同学的初试成绩相比,没有他们的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