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9-13
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3〉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我”“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6〉用在表示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意思:
1〉到······去。
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3〉指示代词。这、此。
4〉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第2个回答 2006-12-09
之:1.取消句子独立性
2.结构助词“的”
3.是提宾的一个标志
4.代词 待人或物或事
我的答案简单明了,比楼上的强!
第3个回答 2019-12-07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
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
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5.这、此,如《愚公移山》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6。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
7.我,《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8.定语后置的标志。《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如《曹刿论战》“公将鼓之”。
第4个回答 2019-08-31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
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
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5.这、此,如《愚公移山》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6。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
7.我,《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8.定语后置的标志。《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如《曹刿论战》“公将鼓之”。
打得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