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0-07-02
简介
荀彧[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荀彧 - 简明历史传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阿瞒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 - 简明演义传记
荀彧初为袁绍手下,因见其难成大事,遂携其侄荀攸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编辑本段]郭嘉
简介
郭嘉[字:奉孝] 生卒:170—207(37岁)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官职:军师祭酒,追赠司空
郭嘉 - 简明历史传记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 - 简明演义传记
演义中的郭嘉,基本继承了其历史形象,对大的战局观分析透彻,对时事人物评判敏锐而准确。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轶事。 郭嘉智慧渊深,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编辑本段]荀攸
简介
荀攸[字:公达] 生卒:157-214(58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荀攸 - 简明历史传记
荀攸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荀攸 - 简明演义传记
荀攸,荀彧之侄,曾在何进手下任职,后弃官还乡。曹操在兖州时,荀攸同其叔荀彧一同来投,为曹操重用,定都许昌后,被拜为军师。荀攸在征讨吕布,平定北方,以及官渡、赤壁之战时屡出奇谋,立下大功,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成为魏政权第一个中书令。曹操称魏王之际,荀攸表示反对,触怒了曹操,荀攸忧愤成疾,不久病死。
[编辑本段]贾诩
简介
贾诩[字:文和] 生卒:147-223(77岁) 籍贯[凉州]武威姑臧 [今甘肃武威]
贾诩 - 简明历史传记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永汉元年(189)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军攻打张绣。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嗣
贾诩 - 简明演义传记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人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乡。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编辑本段]程昱
简介
程昱[字:仲德] 生卒:141-220(80岁) 籍贯 [兖州]东郡东阿 [今山东阳谷]
程昱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程昱 - 简明演义传记
三国时魏国名臣。于演义第十回中,经荀彧推荐而受聘于曹操,成为曹军重要谋士之一。曾於于徐州用计迫降关羽;曹操鏖战河北时,程昱保举关羽以敌颜良,又於仓亭献「十面埋伏」之计,俱显其谋略过人。其后与刘备战,昱献策「挟亲赚徐庶」,使刘备失其羽翼。赤壁战时,程昱保持冷静,多番谏议曹操拒防火攻,又揭破黄盖粮船之伪,方免大寨遭受重创,操亦因此逃逸得及。后又于濡须一役劝曹操班师,始终所见高明。其子程武复破蜀将赵云于凤鸣山,亦不失乃父之名。
第2个回答 2019-01-17
三国天才多如狗。这排名非常难,我就说说个人观点吧。具体事件请各位去翻翻书。
第十,李儒,陈宫(董卓虎踞中原,他居功至伟,诸葛亮隆中对中说人谋就是指李儒,而吕布听了陈宫的话才能得到徐州,而不听他的话,吕布就死了。)
第九,程昱,刘晔。(曹操扩张离不开他们的谋划,包括官渡之战)
第八,田丰(袁绍能得河北全靠他跟沮授,然而袁绍太废柴了,与曹老板死磕前关重大谋士,真是猪,不愧是袁大头。)
第七,郭嘉,戏志才。(两位都死的太早,郭嘉官渡之战全程不啃声,然而明于事理,情报分析确实卓越。曹操说前期发展戏志才功勋卓著,又有人云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第六,沮授(真的是牛掰人物啊,可惜太可惜了,跟了白痴袁绍。他让袁绍先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不听,击败公孙后,他让袁绍过2年出兵曹操,袁绍不听,他让袁绍不要分立儿子,以免以后内乱,袁绍不听,他让袁绍不要让颜良文丑单独领军作战,袁绍不听,沮授说:。。。袁大头道:不听不听就不听。袁绍以前也挺英明的,不知道平定河北后脑子是不是坏了,沮授的一句没听。但凡听了任何一句,曹操就只能打酱油了)
第五,庞统,法正。(庞统算无遗策,平蜀三策,刘备取中,得益州;邓艾取上,灭蜀汉;法正,汉中之战居功至伟。这2位可惜死的比较早,特别是庞统,史书载每每说起刘备都要哭,可惜这2位跟刘大耳的日子太短了)
第四,司马懿。(大智若怯,事件多不胜数)
第三,鲁肃。(大智若愚。造就了三国,一生都在维护蜀吴同盟,借荆州江陵给刘备,吓得曹老板都懵了,其战略眼光几乎为三国第一。东吴其他3位都督算卓越统帅)
第二,荀彧,荀攸,贾诩(在三国志中,这3位是在一传中,曹操后期干不过刘备,很大原因是荀攸死了,可以这么说,没有这3位,曹操根本得不到的大汉八州。荀攸传清清楚楚注明了曹操是如何得到河北4州的。而荀彧,无论政治,谋略都是首屈一指。贾诩虽然自保第一,可谋略之深也实在罕见,他一句话,汉朝灭亡了,他一句话,西北十联军灭掉了,他一句话,曹植打酱油了,顺便曹操还砍了杨修(曹植派系)。他不死,估计司马懿都不敢抬头)
第一,诸葛亮。【3流的老年刘大耳得到他后从颠沛流离、奔走不暇,寄人篱下变成三分天下(徐庶,庞统,法正时间都很短,还是要诸葛出马。),他从将不过双,兵不过万,变成名将数十,雄兵10多万。如果刘备在徐州时得到诸葛亮,那时刘备的实力该有多么强大啊。诸葛亮谋划三分天下时超级BOSS曹操已经得到最重要的8州了,可就是这样,他还是成功了。他春去秋回平定南蛮,他以敌方三分之一的步弩打得魏国拥精锐的组团名将死的死,做乌龟的做乌龟。他的政治,军事水平连司马家族都叹息不已,蜀中百姓在诸葛亮死掉后数十年,仍四处传播他的美好政绩。虽然最后他的隆中对失败了,可失败在于渣权的背信弃义,可当时关羽出宛洛,打得曹操要迁都。这也证实了隆中对的正确性。陈寿语,他凭一己之力硬抗数不清的人杰,他的失败实在是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不愧是千古一相。】
第4个回答 2010-07-02
先申明以下排名是本人自己的看法也许会与很多朋友有异议,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我把这些谋士分为三个层次:
一层次:司马懿、诸葛亮、庞统、周瑜
二层次:郭家、贾诩、鲁肃
三层次:荀攸、陆逊、荀彧
各个层次很难分谁先谁后,忘楼主谅解,待我稍作解释:
一层次中我个人觉得司马懿是最成功的谋士,他有与诸葛亮抗衡的谋略,尽管赢少输多,但是其毅力强,不折不饶,最后是他胜利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初期,司马懿并不起眼,但是凭着自己的信念,不屑努力,最后爬到了谋士的顶端。所以个人觉得司马懿是综合能力最好的谋士。诸葛亮不用我多说了,对三国有所耳闻的都知道诸葛,甚至有人喻其为神。卧龙凤雏得其一得天下,可见凤雏庞士元也是谋士中一等一的高手,也应排在一层次。周瑜,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总设计、总规划。不得不佩服其谋略和胆识,苏轼十分喜爱周瑜,曾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古人对周瑜的认可,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未能帮助东吴打下天下。
二层次郭家一直是曹魏一流的谋士曹操曾为郭嘉的死痛心不已,曹操经常在自己爱将死时大哭,但更多的是收买人心,郭家的死是给曹操带来巨大的伤痛,曹操是痛由心生,曹操知道郭家一死自己就失去了臂膀。贾诩事于董卓,出名较早,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如果没有贾诩,光凭一莽夫怎么可能实现。鲁肃是即周瑜之后东吴最优秀的谋士,周瑜死后是他扶持孙权,毅力江东,使东吴与其他二国抗衡,并立于不败之地。
三层次:荀攸、陆逊、荀彧此三人都是三国优秀谋士,也帮助自己的主公鼎立三国,立下汗马功劳。这里也不一一举例。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见,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