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逃避批评与惩罚
孩子做了错事,就会受到惩罚。受惩罚之后的痛苦体验往往被孩子记住了,但类似的错事孩子还可能再做。例如,孩子不小心把爸爸珍藏的一瓶好酒打翻了,爸爸一怒就会责骂孩子,甚至把孩子揍一顿。这样,当下一次与别的孩子游戏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将错误推到自己的同伴身上,他的目的很明确:逃避可能的惩罚。当然还有逃避可能的麻烦,包括需要的解释。
2.为了获取表扬与奖励
如果家长把晚上看电视作为孩子做完家庭作业的奖励,当孩子偶尔贪玩没做作业,但为了晚上继续能看电视,就会谎称作业做完了。这种撒谎行为往往发生在平时表现较好的孩子身上。
3.行为模仿的结果
说谎行为也可以通过模仿习得。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小伙伴或是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如果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因为怕妻子(或丈夫)责怪而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欺骗对方,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学着说谎。看了
《西游记》,有些孩子就会模仿
孙悟空,生活中没有妖怪可骗,就骗起同学和父母来。这种说谎只是为了好玩,是非功利性的,常表现为
恶作剧。年龄小的儿童常会有这种行为,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因为这些孩子还分不清现实的东西与想象的东西,往往用自己主观的意想来替代现实的东西。
4,因有某种愿望而说谎。
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做父母的不能加以责怪,伤害孩子的
自尊心。幼儿口中往往说的“我有”或“我已玩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
孩子不是自愿的,如果家长能不失理性的打骂孩子,能够像
华盛顿的父亲一样,打破玻璃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诚实,勇于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值得将功补过,当然,光承认也不行,还要深刻认识和改过,这样教育孩子,是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去撒谎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撒谎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不安的,那是良心的谴责,如果你有良知的话.大人也要尽量别当着孩子说谎话!谁都愿意被人夸,谁都愿意事情对自己有利,本性难为。
不少家长苦于孩子说谎成性,纷纷向
心理医生讨教良方,据从
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获悉,受孩子说谎困扰前来咨询的家长较以往明显增加。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叶斌主任介绍,这些爱说谎话的孩子年龄大多在3-14岁之间。一位家长痛苦地说,她4岁的儿子经常说谎,有一次儿子告诉老师爸爸妈妈吵架了,家里的东西都被摔坏了,当老师不经意向她提起此事时,她一脸愕然,为此她痛骂儿子撒谎,并动手打了他,可此后儿子 还是屡教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