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直升机能悬停,倒飞?

如题所述

悬停原理,从“竹蜻蜒”玩具说起

高山河流、森林湖泊养育着人类,但同时也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很早就梦想从空中超越这些障碍。为了超越地面障碍,在古代中国,早在14世纪前人们就尝试飞上天空的办法。中国人先是做出了能飞上天的“竹蜻蜓”,不过,那只是一种以陀螺原理制成的玩具。大约到了明代,中国的“竹蜻蜓”传到了欧洲,被称为“中国的飞行陀螺”。

15世纪,欧洲的一些人开始探索直升机的发展道路。最先提出设想直升飞行器并画出了草图的人是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又是一位发明家、工程师和科学大师。1483年,这位艺术与科学的前辈以他超人的想像力绘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垂直升空飞行器草图———空气螺锥图,又称莱奥纳尔多螺旋。1490年,他又设计了一种以木料和上了浆的麻布为原料、以弹簧装置为动力的飞行器。达·芬奇将它称为螺旋体。达·芬奇绘制的螺旋图以及他设计的飞行器为人类设计、制造能垂直升空、自由飞行并且能够悬停于空中的直升机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直升机的旋翼就像一个旋转的“竹蜻蜓”,旋转时产生升力,向上飞行,转速减弱时就会下降。如果我们不断地给它一个力,并加以必要的控制,“竹蜻蜓 ”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会随升力的大小,保持升降。生活中自行车轮的辐条、电风扇的扇叶一旦转动起来就形成一个圆盘,风雨都不会穿透,特别是电扇产生的风不仅给我们带来夏日的凉爽,而且使我们明显地感到一股推力。直升机旋翼的长度是电扇叶片的许多倍。当它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推力将是电扇的几千倍。这种力是巨大的,使得几十吨重的直升机都可以随意地悬停、升降。

悬停不坠,靠的是旋翼高速旋转产生的拉力

直升机和飞机同是重于空气的航空飞行器,都需要翼面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以产生向上的升力,来克服地心引力在空中飞行。但是飞机在空中飞行,升力主要靠与飞机机身固定在一起的机翼所产生,而前进力靠另外的螺旋桨(或喷气式发动机)所产生。直升机在空中飞行,升力和前进力均为旋翼所产生。

旋转着的旋翼是一个均匀作用于空气的无限薄的圆盘(即桨盘)。它给空气向下的作用力,推动空气向下加速流动。与此同时,空气就反过来给圆盘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理论上说的直升机的拉力。即使前进速度为零,只要旋翼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就能产生支托全机重量的拉力。所以,直升机不仅可以飞得很慢,且可在空中悬停和垂直升降。直升机起飞,只要旋翼产生拉力大于重力,就能离地升空。下降时,也只要通过操纵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拉力小于重力,就能降低高度垂直降落。直升机能够悬停,尾桨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没有尾桨的作用力,直升机就会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打转,也就不能保持自身平衡和正确的方位。也有的直升机没有尾桨,那就要采取别的措施了。

悬停功能,使直升机在战场上作用独特

由于直升机可以空中悬停、垂直起降,使它在战场救护、搜索救援、解救人质、抢险救灾和空中吊运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战场的“急救师”。直升机战场救护可以大大减少战斗伤亡。越南战争中,在美国空军卷入战争的日子里,直升机承担了救援飞机被击毁、击伤后跳伞飞行员的任务,共拯救了3883人的生命,从而使其成为空中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支救援力量。

搜索救援的“雄鹰”。直升机在搜索救援遇险或遇难人员任务时,可充分利用直升机悬停飞行的特点,不受地面、水面各种复杂情况的限制,快速赶赴求援现场,降落或低高度悬停飞行,灵活机动地实施作业,并迅速脱离险境。例如美军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常用直升机营救被围困在山头或丛林中的战斗人员。在越战中美军曾用直升机在夜间穿过越军层层防线,潜入河内附近的美军俘虏关押所,营救被俘美军,甚至在撤离西贡时,将被围困的美国外交人员,从使馆楼顶直接营救至美军军舰上。

解救人质的“奇兵”。直升机在解救人质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它可充分利用夜间和复杂天候,低空飞行躲开对方雷达侦察,以达到出人预料的效果。例如 1983年10月19日,格林纳达发生政变,有130名美国留学生被围困。10月26日,美军第82空降师和特种部队别动营受命解救被围困的留学生。别动营乘坐直升机接近目标后,低空进入医学院上空。当直升机将悬停高度降低到3米时,别动队员们就跳下来,冲进校园。看守留学生的格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别动队员们已经将130名留学生全部救了出来。

抢险救灾的“生力军”。直升机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改革开放后,直升机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19 97年初,我国新疆的塔城、阿勒泰等地发生了特大雪灾,900多名群众被大雪围困,交通阻断,断水断粮,情况万分危急。陆航直升机接到命令后,立即奔赴灾区。在天气恶劣以及飞行航线十分复杂和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在一条积雪深达两米、宽几十米的峡谷寻找地面失踪人员。直升机一再降低悬停高度,从几千米降到几百米,又从几百米降到几十米,终于发现了遇险群众,完成了营救任务,被灾区群众誉为救命的“活菩萨”。

空中吊运的“大力士”。直升机的特殊性能使其在现代生活的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建设中,人们往往需要将重物吊装到高处,起重机械经常受到地形和高度的限制。而对直升机来说,空中悬停和垂直升降是它的拿手好戏,空中吊运如小菜一碟。例如1975年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建造期间,直升机将39段共102米的电视天线吊装到这个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物的顶部,又快又好又省力地完成了吊装任务,并使吊塔建设经费减少了80%。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悬停救生,导演出一幕幕人间喜剧

1951年,美国贝尔公司的一架Bell47j直升机正在秘鲁的利马展示,恰巧新闻报道一个秘鲁小女孩在海拔5000米的山上摔伤,伤势严重,急需救治,车辆无法沿着崎岖的山路及时到达,人们十分焦急。贝尔公司立即决定派直升机营救。直升机迅速飞抵出事地点,悬停下降高度,及时将受伤女孩接回。直升机返抵利马机场时,受到近千人的欢迎。飞行员因此获得秘鲁的金质奖章。这件事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

1973年哥伦比亚波哥大市40层的阿维安卡大楼起火。大火吞没了楼房,并向楼顶蔓延。急欲逃生的人们慌不择路地纷纷涌向楼顶。情况十分危急。4架直升机奉命前去营救。它们利用楼顶作直升机平台,拿出空中悬停的绝活,使500多人登机顺利逃生。

1979年英国10万吨的“荷莫特”号起重船在北海的狂风恶浪中遇险。13架直升机立即奔赴现场。它们冒险低空悬停,经过拼搏救出了全船527人。

直升机就像“上帝之手”,导演出一幕幕人间喜剧。那么,这种能悬停的飞行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悬停原理,从“竹蜻蜒”玩具说起

高山河流、森林湖泊养育着人类,但同时也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很早就梦想从空中超越这些障碍。为了超越地面障碍,在古代中国,早在14世纪前人们就尝试飞上天空的办法。中国人先是做出了能飞上天的“竹蜻蜓”,不过,那只是一种以陀螺原理制成的玩具。大约到了明代,中国的“竹蜻蜓”传到了欧洲,被称为“中国的飞行陀螺”。

15世纪,欧洲的一些人开始探索直升机的发展道路。最先提出设想直升飞行器并画出了草图的人是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又是一位发明家、工程师和科学大师。1483年,这位艺术与科学的前辈以他超人的想像力绘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垂直升空飞行器草图———空气螺锥图,又称莱奥纳尔多螺旋。1490年,他又设计了一种以木料和上了浆的麻布为原料、以弹簧装置为动力的飞行器。达·芬奇将它称为螺旋体。达·芬奇绘制的螺旋图以及他设计的飞行器为人类设计、制造能垂直升空、自由飞行并且能够悬停于空中的直升机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直升机的旋翼就像一个旋转的“竹蜻蜓”,旋转时产生升力,向上飞行,转速减弱时就会下降。如果我们不断地给它一个力,并加以必要的控制,“竹蜻蜓 ”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会随升力的大小,保持升降。生活中自行车轮的辐条、电风扇的扇叶一旦转动起来就形成一个圆盘,风雨都不会穿透,特别是电扇产生的风不仅给我们带来夏日的凉爽,而且使我们明显地感到一股推力。直升机旋翼的长度是电扇叶片的许多倍。当它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推力将是电扇的几千倍。这种力是巨大的,使得几十吨重的直升机都可以随意地悬停、升降。

悬停不坠,靠的是旋翼高速旋转产生的拉力

直升机和飞机同是重于空气的航空飞行器,都需要翼面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以产生向上的升力,来克服地心引力在空中飞行。但是飞机在空中飞行,升力主要靠与飞机机身固定在一起的机翼所产生,而前进力靠另外的螺旋桨(或喷气式发动机)所产生。直升机在空中飞行,升力和前进力均为旋翼所产生。

旋转着的旋翼是一个均匀作用于空气的无限薄的圆盘(即桨盘)。它给空气向下的作用力,推动空气向下加速流动。与此同时,空气就反过来给圆盘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理论上说的直升机的拉力。即使前进速度为零,只要旋翼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就能产生支托全机重量的拉力。所以,直升机不仅可以飞得很慢,且可在空中悬停和垂直升降。直升机起飞,只要旋翼产生拉力大于重力,就能离地升空。下降时,也只要通过操纵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拉力小于重力,就能降低高度垂直降落。直升机能够悬停,尾桨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没有尾桨的作用力,直升机就会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打转,也就不能保持自身平衡和正确的方位。也有的直升机没有尾桨,那就要采取别的措施了。

悬停功能,使直升机在战场上作用独特

由于直升机可以空中悬停、垂直起降,使它在战场救护、搜索救援、解救人质、抢险救灾和空中吊运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3-09-20
因为有个后边的小尾翼,能够控制方向
第3个回答  2013-09-20
不能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