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冬至以后白天又变长了?

为什么从冬至以后天早上天亮的早点了,天黑的要晚点了,白天慢慢变长了.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系的南北偏移。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一、太阳直射点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以太阳为焦点,地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二、北半球:

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在这个半球内,陆地占39.3%,海洋占60.7%。

亚洲属于北半球的国家有45个,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国家有2个。

(1)、完全位于北半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2)、部分位于北半球: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冬至

百度百科-太阳直射点

百度百科-北半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向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下面我就分别来讲讲:

    01 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

    首先,冬至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从阴阳转换的角度来说,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在十二辟卦中,冬至时节是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所以有诗云“冬至一阳生”。

    其次,冬至是“数九”的开始。我们都知道,从冬至这天开始,就进入了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也就是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数九寒天从冬至这天算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就“出九”了。俗语道“九尽桃花开”,说的就是数完九天气就暖和了,桃花会开。

    最后,冬至是元始天尊诞辰日。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类似于民间传说的盘古,是传说中的创世之祖, 冬至这天是元始天尊诞辰日,你说这节日大不大?

    我国周代时,冬至曾被定为新年岁首,是个非常重要和热闹的节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开始过年了,是新一年的开始,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02 为什么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一般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前后,从天文学角度看,此时的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是全年日照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所以,天文学上把冬至这天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这天,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纬度越高,白天越短,黑夜越长,到北极圈以内,会出现终日为夜的现象。过了冬至,太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移动,白天逐渐加长,黑夜逐渐缩短。所以,古代有句谚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过了冬至后,虽然白天渐渐变长,黑夜渐渐变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的。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要少,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所以冬至虽然开始数九了,但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

    03 为什么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北方,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但好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饺子。其实,饺子最早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他就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

    张仲景经过一番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他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再包上面皮,形状像耳朵,起个名字叫“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吃,每个人分两个娇耳,再加一碗汤。

    这碗娇耳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畅,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张仲景这个分娇耳汤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所以,有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后来,人们为了庆祝耳朵痊愈,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都吃饺子。

    我曾经写过一首关于冬至的诗,诗中也提到了阴阳转换、数九开始、吃饺子。也一同贴过来凑个热闹:

    七律·冬至咏怀

    文/乔平

    又到隆冬数九天,亲朋酌酒赋诗篇。

    嗟伤木落千山瘦,惜叹风吹万物蔫。

    热饺一锅催好梦,梅香几缕蕴新年。

    阴阳转换今方始,静待春归百卉鲜。


    第2个回答  2020-12-28

    因为从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偏移。

    首先从冬至以后白天变长是只针对北半球的居民才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得好,“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天。”冬至在我国北方的民间又叫做“冬节”是冬天里的大节气,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为冬至之后就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一、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

    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往南移动。在冬至日这一天从地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左右,也就是此时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也可以叫冬至线)。此时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达到了一年之中最小的一天。所以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这一天白天最短夜间最长。而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又开始从南往北移动,同样的北半球的居民被阳光照射的时间开始逐渐增加。所以冬至以后白天会越来越长,直到夏至日达到峰值。

    二、用太阳运行的轨迹来进一步解释

    我们都知道白天与黑夜的变换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而泾渭分明的一年四季则是由地球公转导致。而且正是因为地球无时无刻的不再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还导致我们每天白天与黑夜的时长都是不同的,虽然差异很小。经科学家们计算我们昼夜时长的变化每天大约差90秒。真正让我们有所察觉的便是二分二至日。也就是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从立春前后开始计算,从每年3月21日前后的春分到6月22日前后的夏至太阳直射点都是在北半球,也就是在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徘徊。之后便开始向南半球移动,9月21日前后的秋分直到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便完成了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之后便开始向北往复移动。所以冬至日以后北半球逐渐开始变得昼长夜短直至夏至。

    因为冬至之后便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也用吃饺子的方式来庆祝团圆。而且从冬至日之后,北半球开始变得昼长夜短,所以冬至也被看做是一种新的开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冬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


    “过了冬,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祖国地域辽阔,虽说这时白昼最短,但短也短得不一样: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汕头、广州等地,白昼约为11小时31分;北纬40度左右的秦皇岛、北京、嘉峪关、喀什等地,白昼约为10小时20分;最北的漠河镇,白昼不到7小时。农谚“冬走百里不明,夏走百里不黑”,说明了冬至和夏至日夜相差之大。


    冬至日这一天,在地理学上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对于处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此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对于南半球的人们来说则正好相反,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之时,他们则正好处于炎热的夏至,冬至日的南半球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8

    因为一年中冬至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然后逐渐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过了冬,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冬至日这一天,在地理学上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 因此对于处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此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而冬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周而复始。

     而对于南半球的人们来说则正好相反,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之时,他们则正好处于炎热的夏至,冬至日的南半球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