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夜班也要注意心理保健
夜班作业对人的生理有影响。整值夜班期间,由于工作与睡眠在时间上发生矛盾,使人类长期形成的正常生物节律受到干扰,再加上白天睡眠的环境条件差,受到日光、噪声、振动等的影响,使睡眠时间由8小时左右,减短到4~6小时,而且睡眠的深度变浅、质量较差。时间一长,会使人感到每日劳动后体力和脑力耗损得不到完全补偿与恢复,造成疲劳的积累或过度,因而在连续夜班期间劳动者的疲倦感会逐渐加重,食欲下降,消化道疾病增多。 如果夜班作业所引起的持续性疲劳,不论休息与否都难以消除,即使常常服催眠药也无效时,则表明该劳动者不适宜于夜班作业。因此,某些单位硬性规定每个人必须上夜班的“一刀切”办法是不科学的。疲劳与异常睡眠同时存在,是一种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加重的进行性现象。当劳动者年满50岁和轮班作业工龄达30年及以上时,疲劳与睡眠不足会更快地增长。因此,更不适合继续参加夜班作业。对女工的年龄与工龄要求似应更严一些。
此外,连续夜班作业的持续时间过长,如值7天夜班者,其听力、视力、神经功能共济反应均变迟钝,中枢神经反应能力也会降低;此外,还可见到劳动者的一般健康水平下降、体重减轻等现象。
夜班作业对劳动者的心理功能也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有人进行神经行为测试表明,各项指标的得分,在夜间都下降了。例如,跟踪行为在夜间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改变;对复合信号刺激的反应时间也明显延长了,警惕性明显降低,这种功能对工业监督检查和自动化生产仪表监视与调整都非常重要。因为警惕性很高的任务需要在相对不变的荧光显示屏或仪表上,寻找偶尔发生的微小的不正常变动,及时加以调整,以使生产得以正常进行。测试表明在夜间4:00~6:00点之间,劳动者的警惕性较之白天14:00~16:00之间明显降低。
此外,人们由于几次轮夜班作业后,因睡眠不足常引起进一步的心理障碍。业已证明,在发生了睡眠不足时,即使劳动者在轮值夜班作业完成后,改作其他班次作业时,仍会散在地出现间歇性的小失误;如睡眠不足继续存在下去,则执行警惕性任务的效果,即使在白班、中班也会明显下降。
夜班作业对社会和家庭生活也有明显影。长期值夜班的劳动者,白天需要休息,不宜参加社会活动,断绝了社会信息,使他们常常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此外,由于与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表,因此与家人团聚、组织家庭生活的时间较少。例如在周末和节假日里,劳动者仍需工作,没有时间参加集体闲暇文娱体育活动或家务劳动,对家庭幸福甚至家庭和睦都可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夫妻双方都要轮流参加夜班劳动时,情况就更为不妙。由于彼此难以见面和交谈,家务工作未安排好,小孩生活学习无人照顾,久之,常互相抱怨而造成家庭不和。如何对夜班进行科学安排,即要保障生产,又要兼顾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这不仅对生产的组织者是一种考验,对劳动者的心理素养也是一种考验。
“夜班族”并不少,他们因工作需要,常“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睡眠得不到保障,生活规律极易被打乱。为此,健康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压力。其实,这些人只要懂得正确的保健之道,是完全可以得到健康的。
注意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的身体与充足的睡眠紧密相连。夜班过后,一定要超脱世事,安心睡眠。卧室布置应幽静、昏暗,不嘈杂,保持空气清新。睡前洗一个热水澡,或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放松的按摩。如果实在无法安睡,可酌情服一些安眠药,但切勿形成依赖。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夜班工作者比正常工作的人消耗大,因此,要补充富有营养、易消化、含水分的食物,如牛奶、豆浆、新鲜水果蔬菜、鸡蛋等,尤其不应忽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那种单纯依靠咖啡、热茶及香烟来刺激兴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依赖滋补药物也不妥。因为药补不如食补,况且是药三分毒。下班后不要空腹就寝,应适当进食后再休息;但也不能饱餐后立即就寝,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反而影响休息。
别忽视了适当活动 夜班之后,一般从早晨睡至中午为宜,切不可无节制的“补觉”。起床后应做些适当的室外活动,如看书报、弄花草,或游街逛园,以活动机体,舒畅筋骨。
警惕不良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患病前的信号。如发生头痛、头晕或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调整工作节奏,以防疾病发生。如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还是不能摆脱这些症状,试着改变一下生活、工作方式,或许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