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怎样读

如题所述

《道德经》——我们怎样读?

各位,今天大家有缘相聚于此,一道共同来分享老子的《道德经》。对于《道德经》我们都不陌生,但如果我们想认真地去研读它,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今天我想以“《道德经》:我们怎样读?”为题,来分享本人20年来研读《道德经》的心得和体会。我想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为何读?第二是:怎样读?讲到为何读的时候,这是由《道德经》这部经典它的思想、它的境界、它的魅力、它的作用所决定的。我们在《道德经》这部经典面前,我们都想对它进行一下评价,但我们无论尽多大的努力都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给我们留下《道德经》这部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其境界引人入胜,其魅力经久不衰,其作用无穷无尽。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这句话是有分量的,这也告诉我们读《道德经》的意义。如果我们认真地去读《道德经》,我们就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最高理念是什么,就能了解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两点恰好在《道德经》里面得到了论证。我们国人尤其是大家今后可能要去做访问学者,你到国外机场的时候,人们可能不用你的中文名也不用你的英文名,人们可能举一个牌子,牌子上面可能写着一个字,大家说是什么?这就是“道”。这个场面曾经出现过,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他来读这个问世两千多年的经典,它一定要和人生紧密地联系。
1.平安生存的智慧
我们要读这部经典,要获得智慧,那么我们能获得怎样的智慧呢?经过高度的开阔,我把它开阔为两个方面:
第一,从《道德经》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何平安生存的智慧。各位,这可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所以鲁迅先生说是人生的真谛。首先你是要平安地生存,在《道德经》里面就有很好的论述,我们在下面展开讲的具体过程中,要涉及到它。
第二个方面,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何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智慧。一个人不仅要平安生存,还要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达到最理想的人生境界,用什么来支持你呢,那就是用思想来支持你。这个思想我们从《道德经》里面可以获得,《道德经》里面的思想,换言之那就是智慧,而且是大智慧。我们完整的讲,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何平安生存,并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大智慧。
《道德经》这部经典现在在我们整个国家学习的高潮已经到来,十年前武汉的某一所大学,他们就开设了《道德经》这门课程。有一个大学生就讲了一句话,他们就认为《道德经》可以用来指导生活、解决疑难,将《道德经》视为一贴慰藉心灵的良药。因为我们现在讲这个《道德经》,最主要还是讲给青年人的,老年人的这一层,他们是用行动去读《道德经》。我们还没有行动之前,意在语先,意在行先,我们还得要了解。国外的学者也认为老子也就是指《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各位,毫无疑问这是什么?(这是)他在研读《道德经》以后的一种人生的体悟,这种体悟对于我们教徒来说、老子的信仰者来说,那是不足为奇的。
在美国,人们也认为老子的智慧是人类的智慧。美国有个学者肯定《道德经》是未来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有一个外国学者说过一句话:“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本书不烧掉,剩下的这本书就是《道德经》。”大约是前7、8年,美国《时代周刊》推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位作家,我们伟大的老子名列首位,老子就是《道德经》的作者。换句话说,那就是《道德经》在整个人类史上的位置,是处于最高峰。大家想世界上的书太多太多,我们现代的人太忙太忙,我们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一个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书呢?现在这个答案可以揭晓了,那就是沉下心来认真地去读《道德经》。“读《道德经》、为何读”这个问题,基本上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印象。
还有一句话是我们要引用的,那就是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在1939年的时候在延安说过一句话,他是用对联的形式写的:“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道德经》里面教导我们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如何平天下,后面的“无益身心事莫为”,各位,《道德经》里有一个词叫“无为”,结合这幅对联,无为的确有一个含义:不当做的事而不为。它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含义,我会跟大家讲。
上面通过简单的跟大家交流,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读这部经典。大家会问我:”周道长,在我们的心目中《道德经》离我们很遥远,读不懂。“实际上后来我想了一下,这个《道德经》我们把它比喻一下,它的境界就像天,那的确是无穷无尽的。但它又切实可信,就像大地,我们可触手抚摸到它。我有一个感悟,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就像我们脚下所行的道也就是路一样,谁也不能离开它。只要我们走在这条道上就会幸福,就会达于理想的人生境界。
2.诚读、静读、常读《道德经》
下面我们就“怎样读”来和大家分享。“怎样读”它最基本的要求我提了三点,也是三个字。第一个是诚,诚心的诚,诚意的诚。《道德经》这一部经典,对我们来说大家的理解它是经,是一个教徒所遵奉的经典。各位,现在的经不仅仅适合于宗教了,它的外延已经延伸了,经是禁得住历史考验的,能永远供人们去研读的,能超时空地为整个人类提供价值的。实际上这个经,它和路径的“径”谐音,你读了这个经就知道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首先要诚心诚意,那就要诚读。
第二点要求是要静读,安静的静、宁静的静。我们读《道德经》绝不像我们现在匆匆忙忙在地铁上、在公共汽车上去读电子版的书,那是什么?是打发时光的。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有这么个条件,看看书也是很好的,但读《道德经》就不是这样了,那是要使自己的身心宁静下来的。包括我讲课,稿子都准备了,不静下心来,稿子也念不好,一静下心来全都在心中,胸有成竹。所以静很重要,静在道教的观点:静则生慧,就是说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你不读经它也能产生一种智慧。这个很简单,就像水一样,你只要让它宁静了,它就能造人造物。如果这个水像长江里面的水一样奔腾不息,它是无法造人造物的。我们读这个经典,就是要在一种心态宁静的状态下去读。
前几天我在武当山道教学院给他们讲了一星期的课,从第一章到第八十一章,我们每个人读一遍,他们的语速比较快,只花了49分钟就把整个五千言读完了。那么我们来读,你一个晚上读一章,第一章就59个字,我们要反复地去读、去思考。这是第二个要求要静,心静,在一种心静的状态下去读。
第三就是常,常读,这个常是持之以恒的意思。《道德经》和其它经典不一样,其它的经典我们不具体举某一种经典,它的解释是现成的,从大学教授到小学老师给学生教的都是一样的。《道德经》不一样,《道德经》是常读常新,这是很神奇的。《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它的意境我琢磨了20年,看了不少的版本,每次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合起来我们读《道德经》要怎么样呢?有三点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诚读、静读和常读。那么读《道德经》从方法上来说,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两方面,基本要求是三方面。怎么去读?从方法上面就是两方面。哪两方面?一,明确主旨。第二个方面是要掌握关键。
先从第一个方面来说,怎么读《道德经》?首先要明确主旨,主旨又是由内容决定的。关于《道德经》一书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大家看到屏幕上面就是一种说法,这是否一种很完美的说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念一遍一点必要都没有,那么我认为《道德经》它的内容是什么?很简单,在这里完全可以用顾名思义的方法来去解读它。道德经 道德经,《道德经》就是一部论述道和德的经典著作,就这么简单。
那么它的主旨是什么呢?主旨是由内容所决定的,那么它的主旨,只要在它的内容道和德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词,那就是“尊道贵德”,《道德经》的主旨就是“尊道贵德”,我就是这么解读的。“尊道贵德”出自《道德经》第51章,尊道贵德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尊道贵德、超凡入世。依据是什么?我们用现代的解读办法,我们现在写一篇论文,写好以后要写一个关键词,《道德经》它的关键词我认为就三个,实际上也可以说两个:第一是“道”,“道”在《道德经》中出现过70多次。“德”,出现过40多次。“圣人”,出现过30多次。各位,再找不到其它内容能超过“道”、“德”、“圣人”这三个词所出现的频率。怎样来解读《道德经》,首先要明确主旨。
第二点要掌握一个关键,这个关键也一定是由它的内容、主旨来决定的。既然它的内容是论述道和德,它的主旨是叫人尊道贵德,那么解读《道德经》的关键方法,就是领悟道和德的含义,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们明白和领悟了《道德经》中道和德的含义,就可以开启《道德经》这座神秘文化殿堂之门。
3.道的含义:大道、天道、人道
我们首先来分享,道在《道德经》中的含义。它的含义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含义,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第二个含义,道是构成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化的依据。这两个含义我们可以合起来用一个词来概括,称为“大道”。这个“大道”是什么样子,具有怎样的生命力量,我们下面慢慢和大家分解。道的第三个含义,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简言之,两个字:“天道”。道的第四个含义,道是作为人类社会遵循的社会准则,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我先用四个字概括:“圣人之道”,浓缩一下就是“人道”。就是说这里我们说的“人道”一定是要指“圣人之道”,我们平常说话为了简洁说“人道”,但心目中一定要知道是“圣人之道”。《道德经》四个含义,合起来讲实际上是三个含义,那就是道之大道、天道、人道,一定要注意,《道德经》在道里面它合起来又只是一个含义。我们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它,道就像一棵树一样,它是一个整体。树的根部把它称为大道,主干部分把它称为天道,枝叶称为人道。大家不要说听了周道长一讲《道德经》,结果我们把道的理解分散了,其实它是一个整体,是为了解读的方便。我在没有展开讲之前,把这个概念要牢牢地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关系也知道了,没有树的根哪有主干,没有主干哪有枝叶,枝叶都依附在主干上面,枝叶、主干它的一切都是来源于它的根部。“道”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整体的,不要把它分散。
那么下面大家就知道了,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那显然是第一和第二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大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这是在读《道德经》里面要特别强调的。这一部分你都不懂,整个《道德经》你就无法去解读它,因为你不知道来源。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在《道德经》里面哪些篇章进行了重点的论述呢?我通过研读发现,第一章、第四章、第一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这些篇章是怎样来论述道的呢。我们先从第一章讲起。
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这里的“常道”就是指大道。第三句话和第四句话非常重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各位,这个道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用现在哲学的角度讲这个道不就是宇宙的本源吗?在第一章就告诉我们(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最后有一个词说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一切的总根源。
这个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有形象吗?第四章具体地告诉我们“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里我要引用的是一个“冲”字,如果繁写是三点水加一个中,实际上是把这个水放在纸杯的中间部分,“冲”它的含义就是指纸杯的中间部分,它是一个会意字,中间部分是虚空的,“冲”的含义就是指虚空。“道冲”就是指道虚空无形。正因为它虚空无形,所以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无”就是指无法感知,这是我们翻译的。怎么无法感知?第四章告诉我们:(冲)虚空无形。一个虚空之体或者说虚无之体当然无法感知。我们还是要围绕第一章的无法感知、第四章的虚空无形(来讲),它是个什么样子呢?其实我们在读《道德经》的时候,是可以还原到当初那种情景的。当初什么情景?关令尹喜把老子请到自己住的地方叫楼观。什么叫楼?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他是一个官员同时是一个修道人。中国有句古话叫“身在公门好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家、不一定要拜师,只要你的心向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也一定要想象,也绝不是关令尹喜把老子请过去以后,按司马迁的说法:“您老人家将要隐去,我现在迫切地请求您给我们留下什么。”然后(老子)拿出竹简写下来(《道德经》)。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大家到了楼观台,就会发现没有写经台只有说经台,就是这么回事。尹喜问道,太上爷就给他回答,本来讲第一章就完了的,(尹喜)还要让讲。开始讲“无天地之始”,他不懂,(老子)告诉他是虚空无形。过了几天还是有点不懂,说:“您上次讲这个道是虚空无形,您能不能再给我们详细地描述一下这个道呢?”这样老子才留下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一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告诉尹喜:道无色。各位,有个关键词是第一章里的“无”,说道“视之不见”,看不到它;“听之不闻,名曰希”,无法听到道的声音,简单说就是道无声。“搏之不得,名曰微”,“搏”:抚摸、触摸的意思。它没有形体,因为它是虚空无形之体。各位这三样我们听起来好像很枯燥。但这里面给了我们一个智慧:论述一个事物,我们去观察一个事物、去研究一个事物、探索一个事物,首先要发挥视觉的功能,接下来要发挥听觉的功能,还不够,还要发挥触觉的功能。道是无法感知的。我们如果对一个有形的事物,发挥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然后去研究它,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探究到它的真实状况。道是无法的。接下来祖师爷还是告诉他,说道是什么?它无色、无声、无形,道就是混而为一体的事物,“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我们要凭现在的经验,比如这个杯子,它的上面一定是有光亮的,它的下面一定是昏暗的。“其上不徼,其下不昧”实际上就是讲道是虚无之体,它没有上也没有下。“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两句是无前无后,整个这一段读完了,道无色、无声、无形、无上、无下、无前、无后,全是无,这就是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
虽然无法感知,但第一章的第四句说“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有”仍然是指道。道就具有两重性。道的两重性就是无和有。虽然无法感知,但是真正存在。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里面告诉我们。第二十一章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前面我们说了道多少多少个“无”,一言以蔽之:无法感知。这里说了四个有,这四个有的逻辑也很严密,有象,什么形象?道教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一个圆圈,叫无极图。前面不是讲无象吗,这里又讲有象,其实“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实际上说的还是没有象。有象,象中有物,物中有精,精中还有信,这个信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是遗传的基因、遗传的信息。各位,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天地、万物以及天地中的人,包括山山水水、地上的蚂蚁,都含有道的遗传信息。我们用一个词来说叫“众生”,众生皆含道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众生皆与道有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信道、修道、弘道、期盼得道,它是有依据的,因为本身就有道的信息。换句话说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本来就是光明的,只是落入尘世以后,被世俗的尘埃一层一层地遮掩了,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一层一层地把尘埃抚去。
到了第二十五章的时候,对大道、对作为宇宙本源的道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有物混成”这个“混成”就是前面一十四章里面的一段话,什么叫混成?就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到这里就进入了两个词,“先天地生”,第一章已经告诉了你,道无法感知,它是天地之始,既然是天地之始一定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的“名”是个形容的意思,就是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可以把它称作道。如果勉强得形容它,那就用一个“大”来形容它,所以大道,不是我凭想象总结的,它是有来源的。大道在二十五章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是大道,道教用无极图来表示它的大。大而无外,无限的大。
道是宇宙的本源,什么叫“宇”?“宇”是指无边无际的空间。宇宙都是无边无际,还有一个化生宇宙的事物,你说它是不是无极?这个图要在我们的脑海里面留下深刻印象,所《道德经》里面“道”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大道”,这个大道道家就是用无极图来表示的,用无极图来表示它的含义,你就要围绕“无”来展开。它是虚无之体;它是无色、无声,它无形、无象;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从时间上来说它还无始无终,无处不在。全都是无。所以道家用无极图来表示这个道。
第二个含义还是指大道,只不过我把它分开来讲,道化生宇宙万物,像我们的母亲生育我们一样,母亲生了我们以后就不管我们了吗?管。先是生我们,后来是育我们,合起来叫“生育”。道也是这样,先是生万物,接下来要让宇宙天地万物能够自然而然地运行,按照道的规律去运行,这个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里面。这样大家就不难知道为什么道教要信仰“道”,就是因为天地间的神仙都是道所化生的,道具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我们说道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个带有宗教的意味,那么我们用哲学的语言来讲:道是宇宙万物承载和运化的依据。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我这里要强调“得一”,什么叫“得一”?“得一”就是与道合一。这一章讲明道和万物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举个例子,勉强的来举这个例子:道就像杯中的水一样,万物就像水中的鱼,这就是道与万物的关系,这也是前面我们讲的为什么说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变化的依据。这个鱼只有和水在一起的时候它才能生存,用道的一句话就是“得一”,与道合一。对我们人来说很是能生存。这个里面我们虽然看不见道的作用,因为它是虚空无形,但道的作用也是在我们经验范围里面的。
下面的是从反面来讲,如果不与道合一,“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有的版本是发,爆发,含义是一样的。“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一切的一切只要离开了道就无法存在,无法存在后面的运动变化也就谈不上了。前面合起来讲就是讲大道。对这一个“道”,唐代有一个高道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我们讲了半天,高道是这么概括的,“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首先告诉你它是虚无之体,它的作用是造化之根。具体举例用了八个字,“神明之本,天地之元”。我们把第一个月称为元月,元月是一年的开始,天地之元就是天地之始。他的这一段话就是在他的《玄纲论》这部著作里。玄指道,纲指道的纲领性论述。大家到白云观里问我道是什么,我们一般告诉道是虚无之体,造化之根,生命之本,天地之元。这样为什么道家的宗教场所里面供奉的全是神仙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些神仙都是道的化身,在这里不展开讲。
好,我们讲大道时把道看成一个整体,用了“大道”这个词,它在整个道里面的作用,《道德经》第一十四章最后一个词,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讲道“是谓道纪”:是我们理解道的最根本最要领的地方。主干部分称为天道,我们再讲根部,这个主干从《道德经》的角度讲是天道。天道多么容易,我们再用烦琐一点的自然的规律也多么容易,但我们现在这个标题就是长长的,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一段话我们只是把它和大道的关系进行了一下论述,这个天道和大道什么关系呢?“道”所生的宇宙万物,形成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天、地、一切的一切、山、水……这个物质世界总是按照它自身的固有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为客观规律运动变化着。这个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就是自然规律,简言之那就是天道,天在这里就是指自然的意思。
后世道教就用了一个象征符号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和无极图是不可分的,这个太极图的外围就是无极图,这就是我们说的“无极生太极”。大家发现,没有大道哪有天道,没有无极哪有太极。这一部分在《道德经》从第一章一直到最后,是充满整个《道德经》里面的。天道、圣人之道,尽管大道非常重要,但它的落脚点还是通过落实天道再落实到人道。天道移到了《道德经》的第二章。如果第一章是给我们介绍大道,那么第二章前半部分就是介绍天道。各位,《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有人说它是全书总章是有道理的。保守一点讲,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全书的总纲,那更保险一点讲,第三章就是把圣人之道的要领来论述出来。我们怎么读《道德经》,各位,我们回去以后,你就花三个月的时间,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读懂了,后面七十八章全是围绕这三章展开的,你花三个月的时间都来得及。只要把这三章读懂了,大道在里面,天道在里面,圣人之道也在里面,后面都是围绕这三章展开的。我想当年祖师爷只想讲一章就走的,没有办法再讲了一章,再讲了一章,后面是关令尹喜求道心切,才逐渐去分解、探求的。
4、矛盾对立统一在《道德经》中的体现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这么几句话几十个字,就把这个太极图或者把自然界、宇宙、社会、人生的一个普遍规律概括出来了。用现代的哲学语言讲就是:矛盾对立统一。我们过去在《道德经》里面用阴和阳,所以第四章里面有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世万物都含有阴阳两个方面,我们一提到矛盾,尤其现在年轻人都怕矛盾,回避矛盾,实际上如果我们读了《道德经》,矛盾后面还有一个词,矛盾既是对立的它也是统一的。统一就表示双方它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联系的,互相作用的,互相补充的,互相转化的。
我们讲高下相倾,就是讲矛盾之间是可以互相补充的。音声相和,讲矛盾可以相互作用的。前后相随,是讲矛盾互相联系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讲矛盾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那么,我们读了《道德经》,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不怕遇到矛盾,因为矛盾是两面的,有它对立的一面又有它统一的一面。愚者害怕对立,智者善于统一。时间关系我们重点讲矛盾的转化方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3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道德经拼音
道德经的读音:dào dé jīng。《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

《道德经》怎么读?
《道德经》的读法:[ dào dé jīng ]书名:《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作者:老子 章节:81章 文学体裁:散文 外文名称:Tao Te Ching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道德经的注解与读音
[dào dé jīng]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

道德经的拼音狐道德经的拼音是什么
道德经的读音是:dàodéjīng。道德经的拼音是:dàodéjīng。注音是:ㄉㄠ_ㄉㄜ_ㄐ一ㄥ。词性是:名词。结构是:道(半包围结构)德(左右结构)经(左右结构)。道德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道德经Dàodéjīng。(1)书名,即《老子》,...

道德经第十一章拼音版
道德经第十一章拼音版如下:《 道dào德dé经jīng · 第dì十shí一yī章zhāng 》三sān十shí辐fú共gòng一yī毂gǔ , 当dāng其qí无wú , 有yǒu车chē之zhī用yòng 。 埏shān埴zhí以yǐ为wéi器qì , 当dāng其qí无wú , 有yǒu器qì之zhī用yòng 。 凿záo户hù牖yǒu以yǐ为...

如何读老子
其实没有意义。它在整体的思想内解释,才有它的意义。做好心理准备,前几遍读的过程可能比较艰难,但是后面就越来越顺。越读越有趣,要是能够保持每个月都读上几次,5年、10年,时间慢慢过去。还会不断的发现,“哦,原来《道德经》说的是这个意思”。以上就是“如何读老子”的方法。

《道德经》注音版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句 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大意:...

如何去读道德经?
回答:《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读起来也比较难懂,所以读这本书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接下来具体介绍。 道无迹,而读无法。 你的恐惧只是来自你不熟悉的道德经,并有很大的距离感和分离在心因为不熟悉。所以首先读,你想做的不是理解,而是熟悉文本和字面意义。不懂管理解决方案,只需熟悉...

小学生如何读道德经
1、首先是先要看要读,读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能不能读懂,大声读就完事了。2、其次在朗读的时候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3、最后小学生即可读好道德经。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宠辱若惊。【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解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