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  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的本质: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满足感。幸福的六个定律。  一、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二、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 1 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 2 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三、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四、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 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幸福的直接来源是渴求,因为金钱并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所以幸福与金钱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推论二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随着人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也更易被满足。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 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 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实上已经获得了满足,但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获得了满足,但此时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么此时的渴求被满足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获得幸福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1

《幸福与快乐》 

很久以前,我就认定:幸福,并不等同于快乐。而直到近期,才得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快乐,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思想感情。而幸福,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高层次的思想感情。只有能思考“什么是幸福”的人,才可体会到幸福——这便是“高层次”的内涵。

猫得到鱼,狗得到肉,婴儿得到玩具:所体会到的,便是快乐,而非幸福。

此外,即便对可体会到幸福的人而言,快乐与幸福,仍有区别。

幸福,大抵可分为三个层次:外福,平福,内福。

外福,是源于额外获得的满足的幸福:在现有的状态下,必须额外得到所爱好的事物(简称所爱)。它像极了婴儿的笑脸:易得而难久,丰富而多变。

心为物役的人,往往只能体会到外福:额外得到所爱,则幸福;得不到,非但不能幸福,反而容易悲忧,甚至痛苦。且外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与对所爱的珍贵程度(愈爱愈珍,愈难得愈贵)成正比。

平福,是源于对现有良好状态的满足的幸福,通常单一、稳定而持久。其程度,不易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善,而增加;却容易随着境遇的恶化而降低,甚至丧失、变性。

所向往的生活,常常因人而异;但是,性格相近的人,所满足的“现有良好状态”,往往大同小异。

安分知足的人,容易得到平福。对他(她)们而言,促成平福的要素,大抵如下:生活安稳;事业顺心;家庭和睦;伴侣如意;子女孝顺;身心健康。

拥抱平福的人,仿佛洞庭湖的老麻雀,对现有状态之外的所爱,反应较为平淡。但是,若失去现有的所爱,幸福便容易减退。

内福,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的幸福,可谓广如海,淡如水,坚如石,久如松。人若如此,则“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基本上“喜怒哀乐,不入于心”。

孔子有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也有两类人:实在福中,而不知足;知在福中,而不解味。

无空无地,鱼必不知有水;无水无陆,鸟必不知有空。沉浸于内福中的人,明白自己幸福,却难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但也绝不会觉得不幸福——这便是“至乐无乐”。

以石投水,石愈大,水愈少,波动愈大;石愈小,水愈多,波动愈小。福从内至,难受外扰:即便是人生重大的起伏,也难以在心中激起壮阔而持久的波澜。——常常如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丝丝涟漪。

与外福和平福不同,只有曾深陷于逆境,而逐渐走出的人,才会被内福眷顾——或许,这便是苦难对个人最大的意义。

将外福等同于快乐,并无不妥;将平福视为快乐,则似乎有些肤浅——对于程度较高的平福,“快乐”两字,不足以概括。而内福,远非快乐可以比拟。

第2个回答  2019-12-03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我觉得幸福就是和相爱的人,一起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看电视等等。
第3个回答  2019-07-29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就是幸福,幸福的定义是人本身要有平常心,知足常乐。
第4个回答  2020-05-13
幸福,就是两个人能天天在一起,即使吵架也觉得是幸福的,幸福就是迩在呼我,我在呼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