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缄舌闭口 jiā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成语繁体:缄舌闭口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缄舌闭口作谓语、宾语;指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缄口结舌
2、缄口无言jiān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缄口无言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缄口不言、哑口无言
3、守瓶缄口 shǒu píng jiān kǒu
成语解释: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成语出处: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守瓶缄口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守口如瓶、缄口如瓶
4、金人缄口 jīn rén jiān kǒu
成语解释: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911cha.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金人缄口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近义词:金人三缄
5、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成语注音: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成语正音:缄,不能读作“xián”。
成语辨形:缄,不能写作“钳”。
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声
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成语例子;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缄口成语是“缄口不语”。形容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
扩展内容:
释义:缄:封。闭上口不说话。
出处: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闻子规》: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缄口过残春。
使用频率:很少使用
示例
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明史·何遵传》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因陛下天威莫测,使耿介者缄口不言。--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二章
她只有缄口不言,把愤怒、把委屈、把由病引起的虚弱一古脑朝肚里吞。--及容《饥饿荒原》二七
辨析
【近义词】:缄口无言、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缄口不语
1、缄口不提
【拼音】jiān kǒu bù tí
【释义】闭上嘴巴不说话,绝口不提。
【例句】他缄口不提任何可能使人们对他的动机产生怀疑的话题。
2、缄口不语
【拼音】jiān kǒu bù yǔ
【释义】形容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
【例句】这伤害了他的自尊,于是他缄口不语了。
3、缄口结舌
【拼音】jiān kǒu jié shé
【释义】闭着嘴,不敢说话。比喻理屈词穷或在威压下不敢作声。也说钳口结舌。
【例句】他俩缄口结舌,呆若木鸡。
4、三缄其口
【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释义】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例句】对于这件事,他三缄其口,处理得十分妥当。
5、缄口如瓶
【拼音】jiān kǒu rú píng
【释义】缄口:闭口不言。指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例句】他们在缄口如瓶的秘密中,在渺无人烟的新疆罗布泊驻扎,执行原子弹试验。
相关典故:
1、唐·杜荀鹤《闻子规》: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缄口过残春。
2、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3、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香遍满·闺怨>》:“想你掩耳偷铃,为你缄口如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