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做的特别不开心,压力很大,每天都加班?怎么办?

如题所述

题主的意思是否是这样的: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每天加班),所以自己特别不开心?

说实话,如果只考虑特定职场的标准与要求,真正开心的人应该没有几个。因为所在单位的各种任务、各种标准要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对于大家都是挑战,而在这些挑战面前,职场人基本没有改变企业的个人力量,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自我调节与适应为主。这便造成了不自在、不舒服、不习惯等现象,随着时间延长,压力也就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的,不是题主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职场人,只是大家各自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不同,因而表现出了很大的表面差异。职场是一个工作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磨练和优化职场人的场所,在不利的环境下能否生存和发展,考验的是个人的能力与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职业目标,有自己的择业标准。工作的特定职场往往与自己“内在”的期望与适应标准产生差异,这会造成个人的行为排斥和心理压力。
你所期望的不一定是你所面对的,职场从不因个人的特性而改变,当两者的“差异值”达到一定程度,职场人的压力感也就来了。差距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时外在的目标差距,另一个则是内在的体验差距。

1.压力的源头一:目标期望的差距

所谓目标期望,是指个人在进入单位之前预设的价值与前途期望。不管什么人,不管进入什么单位,几乎每个人在要进入单位的时候都是抱着“满腔期望”。这种期望在表面上通过两种形式体现出来:

A.收入期望差距

如果我说一个人进职场都是为了钱,可能太俗了点。但是,每个职场人肯定有自己的收入期望,这是一定的。

收入期望包括近期收入期望和未来收入期望。

一旦进入单位,希望当前立马就能够实现的收入目标,是近期收入期望。是个人基于自己当前价值判断与现在的工作付出希望得到的利益回报;基于企业的现状和态势做出的基于未来的个人价值与收益的判断,是个人的未来收入期望。

一个人,如果进入单位以后,实际拿到的收入与自己期望的不一样,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对工作缺少积极性,在心理上放大对待任务、标准、困难等的消极情绪;但此时,不少人还有一丝期望,那就是希望这种现状在不久的未来能够改变,如果觉得未来有希望,尽管消极但是还能挺住,但如果觉得未来没有希望,那么心理就会彻底崩溃,一切都变成困难、问题和压力。

B.发展差距

对于职场人来说,收入很重要,但是个人职业的发展也很重要,因为职业的发展代表着个人价值的提升,给职场人以更好的未来。如果收入不满意还能够勉强支撑的话,那么个人觉得职业上没有发展前途则是最后一根稻草的掉落。

在实际的职场上,大家对自己的职位、职级都有个人的定位。如果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定位不准,会产生失落感,而如果人岗匹配没有合理的机制或者职业通道不畅通,个人便觉得没有了发展的机会。

在觉得没有机会的情况下,个人极容易应付工作或者排斥工作,而企业通过管理安排的所有工作时间与任务,都会成为个人厌烦的对象。不要说不愿意加班,就是正常上班时间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

基于利益与机会的目标差距是非常现实的,是个人自我定位与评估与单位定位与评估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压力感产生的根本源头之一。

2.压力的源头二:个人体验差距

何为“个人体验”?就是特定职场人在单位的环境与工作感受。一些企业的工资水平不高,没有竞争力,管理也不怎么完善,但是不少职场人却很喜欢,原因就是个人的体验度比较高。

个人的职场体验,主要反映在工作节奏和管理上。

A.工作节奏

工作节奏是一个单位追求效率的表现之一,越是追求高效率的单位,其对工作的节奏要求越高,对于员工的时间和工作效率要求也越严格。

如果企业整体的工作节奏与特定员工的习惯与能力是匹配的,员工就会觉得比较舒服,也没有多少压力;但如果企业的要求与安排与员工的个人习惯与能力是不匹配的,员工就会觉得不习惯、不喜欢,甚至讨厌和排斥。

B.管理环境

而管理则是员工个人体验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的文化、领导的习惯、考核的标准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等等都会构成个人职场的外在环境,成为个人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面对的外在因素。

如果个人能够适应企业的文化、管理的风格与工作的标准要求以及同事之间的相处规则,体验度要好一些;但如果个人不喜欢企业的文化、不认同企业的管理、不赞成工作的标准甚至讨厌同事之间的无谓内耗,就会很疲惫、很反感,度日如年,压力山大。

小结:
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差距,但不至于让大多数人感觉到压力山大或者很不开心。但是如果个人的期望目标与现实之间差异太大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如果个人对于工作的体验感觉不习惯、不适应甚至反感的程度超过了个人内在默认的“舒适区”,压力和痛苦就来了。应该说,目标差异与体验差异造成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不同,形成了个人心理与工作的压力。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能够十分满意,但是差距对于员工个人的作用表面上是行为的,但实际上是心理的。所有的不同、失落或者排斥作用于个人的心理,形成情绪的应激性反应,觉得自己开心或不开心、舒适或压力。
每个人都会有一道内在的心理“防线”,这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习惯和目标等无意中构建的“护城河”,只要“侵犯”它的,都会造成个人的“不适”。

1.外在差异导致心理消极

如果将人的心理倾向分为积极与消极的话,职场上的积极心态和行为是因为个人对所在单位某一特征的认同,而消极心态则是对某一或者某些特征的反对。而负面差距对个人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A.压力大

导致心理指向消极的原因,其实就是失落,是个人希望与现实的不同,是看不惯、是没希望、是很难受。

因为外界的压力,比如领导的不满意、工作的不出彩,导致自己没有成就感;因为目标的差距,比如收入偏低或者职业没前途,导致自己没希望。这些因素作用于个人的心理,形成想得到得不到、想完成完不成的心理困境,挤压自己的“心理护城河”,导致不适与压力。

另外,个人的心理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对于差异并不敏感,或者说喜欢看阳光的、积极的方面,但有的人却特别在意一些不顺心或者不如意的事,而且在心理上进行放大。在别人看来芝麻粒的事,他自己可能觉得已经压的喘不过气来了。

B.不公平

不公平不仅是指同事之间,也指个人的理想与现实。如果在职场上,因为实际的管理影响或者个人的主观判断,觉得在利益、机会等方面有失公允,个人会产生不高兴的感觉;而如果个人认定的目标与觉得应得的收益与机会没有被满足,在个人付出与所得之间便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无论是因为目标差异造成的心理压力,还是想得到但没得到造成的不公平感觉,都会造成个人消极情绪的出现,使得个人不开心、不喜欢,很容易出现工作中的心理疲劳。

2.工作适应不良导致个人反感

如果仅仅站在得失的角度考虑问题未免过于狭隘。其实,很多职场人,尤其是年轻人,除了在意个人所得之外,也非常在意个人的工作体验。

一些人喜欢轻松活跃的工作场所,但面临的可能是压抑单调的工作环境;有的人喜欢开朗且真诚的同事环境,但面临的可能是内耗严重的复杂场所;有的人喜欢自我激励,但所在的单位却不断制定让员工被动挑战的目标。

个人面对这些与自己期望不一致的现实,总是不开心的;而当现实与个人的心理设想差异过大的时候,个人会觉得不合理。比如,一些企业在收入分配和职位晋升上仍然论资排辈,新进员工便会觉得不合理;一些企业给员工的月薪和福利都不高,但却要求不断的免费加班,也让很多人不满意。

小结:压力并不会直接产生,而是基于现实与个人内心设想的差距而产生的。有的人认为,个人能力不济会产生压力,认为竞争会产生压力,其实从职场人内心来讲,都是目标差异和体验差异的心理作用造成的。
不开心也好,有压力也罢,这些都是自我的内在反应。既然在职场中打拼,既然希望通过职场这个途径来实现个人的抱负、获得个人希望的利益与成就,就要勇敢的面对这些消极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你所面对的不喜欢或者排斥的客观环境不会因为个人而发生变化,能做的主要是个人的自我调整。

1.客观看待自己与职场

所谓客观看待,就是不要将自己的所得所失片面的怪罪在所处的环境,不要将错误一揽子归咎于所在的单位,而应该客观评价面对的问题,了解自己个人的特征。

A.要知道,所有的职场都具有约束性

职场不同于娱乐场,也不是俱乐部,是以谋取目标利益为基本前提的运营组织。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要进行投资、付出成本,但是所有的投资与成本付出必须是高效的,为此,他们会严格要求员工、会尽量提升每天的工作输出,以便尽快实现投资的回报。

而制度约束、管理督促与加班加点便是达成目的的常用手段。不会因为某个员工不喜欢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某个员工觉得压力大而放弃。

所有的单位都是这样,即使一些单位不强调加班,他们一定会要求正常工作时间的成果输出,强调工作的节奏与效率。要想在职场生存与发展,必须要适应这一特征,否则就不要在职场打拼。

B.职场特性与个人本性的匹配差异

尽管如此,但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管理的风格不同、给出的待遇不同、激励的方式也不同。这些不同的特征体现在不同的单位,也与不同的职场人进行匹配。

所以,个人在职业与单位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己个性与企业特征的匹配性,不要看表面,不要为了某些既得利益而盲目选择,否则一旦进入便会因为差异太大而无法承受。

应该说,离职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职业选择时基于个人自我判断的失误与对于单位判断的错误而导致后续不匹配造成的。没有最好的企业,只有最适合的企业。

2.重新梳理个人期望

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特定的职场人到底什么性格,到底什么水平,到底有什么优点,到底有什么短板,自己是最清楚的。很可惜,不少职场人根本无视自己的现实情况,一味的对单位或者他人提出要求和索求,这是不合适的。

能担起100公斤,会得到1000元的回报,但能担起10公斤只有100元的回报。如果你只能担起10公斤却希望得到1000元的回报,就会因为目标差距而受挫。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优劣势做出机会的判断,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性格顶层选择设定合理的目标期望,选择匹配的单位。

如果在单位觉得压力大、觉得不开心,首先想到的不是单位如何如何,而是自己到底怎么了。只要思维向内、反省自己的短板和劣势,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与出路。一样的加班有的人受不了愤然离职,有的人坚持下来不断前行。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坚持决定什么样的未来。

3.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与责任

很多人动不动拿劳动法来说事,觉得企业应该如何如何。事实是,大多数企业依然继续运营,大多数挑剔的职场人却没有好的前途。不是说企业不按照劳动法做是对的,而是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企业的岗位职责履行,这个要合法合规;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前途奋斗手段,你的规则是什么?

如果自我职业规则也强调合法合规,不能加班、不能延长工时、不能随便调整岗位,恐怕只有到梦境中工作了,因为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单位,即使国家机关周末或者节假日都要上班;如果自我职业规则强调职业目标的达成效率,强调自我进步的速度、强调自我成长的进度,就会更在意自己的知识完善、技能增长和不断的职业挑战,而不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

你上班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金钱,请一切向有利于个人收益的方向考虑,但没有付出肯定没收获;如果为了成就,请向个人的努力方向考虑,不断的打拼和超出常人的奋斗才会换来真正的成就;如果是为了所谓正义与公平,这工作是国家的事,还是不要操心了。

你的职业目标决定你工作的意义,你的工作目的决定自己的责任承担。没有人是为了玩而工作,也没有企业允许这样的员工存在;也没有人在职场上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成长都是在挫折与压力中进行。

总结:

工作不开心、压力大都是正常现象,也都是表面现象,而背后是个人目标与期望与现实的差异、是个人职场体验的不舒适、是个人职业准则与特定职场的环境不匹配造成的。

不要动不动拿加班说话,加班本身并没有不合理一说,只是加班程序的合法性与否。站在法律的角度你可以觉得讨厌它,但是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你自己不需要加班加点的努力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8

如果经常加班,就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了。

工作四象限法,可以有效地让我们集中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便签清单有助于让我们清楚每天的计划并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