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从自己的主观出发,生怕学生读不懂、学不好,往往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提问,想一下子把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甚至是参考资料的认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只有被动地接受,往往是疲于听讲、做笔记、作答,至于被老师“咀嚼”过了的优美的语言和情感则在学生那里变得索然无味了。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既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从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就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但能大大地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寓意,而且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呼吁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的回归,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验情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一个闪烁着奥秘光芒的问号才会转化为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才能走出阅读教学的“无我”之境,在阅读活动中自由驰骋,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