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成年人每天的排水量等于来自食物中的水量和饮水量之和
B.在寒冷的环境下 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血流量 提高皮肤温度
C.胰岛素 肾上腺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协同作用 使血糖浓度保持动态平衡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是D 我想知道A B C为什么错 错在什么地方?

2.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这是因为高温能( )
A.增加肝脏解毒功能
B.杀死病原体
C.是人体水分减少
D.消耗病原菌的结构物质 是病原菌不能生存
答案是A 为什么 其他选项为什么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只要是由血液 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消耗ATP
C.癌细胞的清除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
D.K+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答案是C C这句话怎么理解 为什么其它选项不对

4."植物人"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答案是A 那C错在哪里 麻烦把脑干 脊髓 小脑 大脑这几个部位的功能列一下 "植物人"又是什么

这几道生物题 麻烦大家了 谢谢谢谢:)

绪 论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
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
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
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
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
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简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38

39.

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将表现为侏儒症;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将表现为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激素过多,将表现为甲亢。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在中央前回。S区损伤,则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讲话),H区损伤,则会出现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讲话)。
51.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不仅能调控动物对幼子的照顾行为,而且能促进某些合成食物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
52.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中,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动物的印随学习只出现在刚孵化时。
53.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动物行为中,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4.无性生殖的方式有 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和细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铁线蕨)、营养生殖(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组织培养、克隆。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无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体细胞相等。
58.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的个体。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荠菜)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玉米)成熟种子中有胚乳。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青蛙的胚后发育是变态发育)。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67. 原肠胚有3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动物)的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8.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产生S型细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9.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70.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72.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NA的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
73.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5.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细胞核内进行)和翻译(细胞质中进行)。
76.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7.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决定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83.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84.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其所生存的环境。
85.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6.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均为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87.开展优生的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女子24~29岁)、产前诊断。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8.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若AA=30个、Aa=60个、aa=10个,则a的基因频率为(60+10*2)/100*2=40%)
8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90.在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中的重要因素。冬季的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
91.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
9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地区的所有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特征有四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可以用来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93.种群的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地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种内斗争加剧、种间竞争增强、捕食者增多,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故增长曲线呈S型。
9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海水的盐度。
95.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成分)、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次级消费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可以反复利用。
97.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就越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8.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99.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大气中SO2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
100.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当建立无废料的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1
1 A选项中,人们也可以通过出汗,呼吸作用排出水,不会完全等于。
B,在寒冷条件下,为减少散热,皮肤血管会收缩
C,胰岛素起降血糖作用,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作用,二者无协同作用(PS: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
2
B,人体发烧的高温是不能杀死病原体的。体内的病原体一般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和白细胞的作用共同清除。其他两项明显是错误的
3
A中血液改为血浆。B中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中不会起决定性因素,还有其他离子。
C中应该是强调癌症细胞侵入的是细胞内部,应用细胞免疫清除。而不是体液免疫。
4
脑干——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
脊髓——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脊柱外伤时,常全并脊髓损伤。严重折脊髓损伤可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小脑——小脑的功能:小脑蚓主要是保持身体平衡,如果小脑蚓损伤的话,会引起站立不稳,走路摇摆等。小脑半球主要是控制骨骼肌的运动,协调各肌群的运动
大脑——神经中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01
第一题
A,成年人每天来自食物中的水量和饮水量有一部分要参与生理活动,当然不可能全部排除啦
B,在寒冷条件下,为减少散热,皮肤血管会收缩
C,胰岛素起降血糖作用,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作用,二者无协同作用(PS: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