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4-08
法律小常识
小常识一:
1、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主要有: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⑼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有:⑴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⑵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场;⑶营业性台球室;⑷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机室;⑸审定为“少年儿童不宜”的影片、录像、录音等的播放场所。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5、.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指:⑴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⑵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⑶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⑷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⑸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⑹多次偷窃;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⑻吸食、注射毒品;⑼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示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向公安机关报告。
7、 如果你是一个初中生,担负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没有权利开除学生。
小常识二:
父母抚养子女到什么时候为止?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种义务到子女独立生活为止。这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有期限的,不是永远的。子女在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子女在已满18周岁的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就是只有对虽已成年但尚未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收入,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父母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这里说的独立生活,是指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具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并非是以结婚成家为标志。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子女抚养教育法定义务,也可以视为完成或基本完成。
已经成年,而且已经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虽未结婚,但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父母已经尽了抚养责任,除非丧失了劳动力,否则父母已没有抚养的法律义务了。
小常识三:
你想借钱给别人,就一定要留有借据。正规的借据包括以下内容:借款数额,借款用途、借款利率、还款时间、保证人或见证人。并且双方签字画押,而且借款数额一定要大写,这样才能免去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注:诉讼时效为2年)
但从法律上讲,借条和欠条却是存在一些很大的区别的,为了让咱老百姓有个基本的法律概念和自我保护的意思,下面把这借条和欠条的区别大概说一下:借条一般是借别人的钱,可能同意写明还款时间,也可能只是写明借到某某多少钱,而未写明什么时候还,那么在法律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写明了什么时候还,那么从该时间到了后两年内,对方未还钱,你也没追要(请注意,这里的“追要”应当是以可以获得证明的方式进行的),那么法律对你的权利不再保护了,当然了,如果借你钱的人仍然愿意还钱,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借条上没有写明什么时候还,那么法律保护你的权利最长不超过20年,也就是说,在借钱那一刻开始的20年内,你的权利都受法律的保护,如果在这期间你找过对方要求其还钱,那么从你要求而对方未还的那时间起算,法律只在两年的时间内对你的权利进行保护。
那么欠条和借条就有很大的不同,从欠条出具的时间开始起算,在两年内你未要求对方给钱(要求给钱也必须是可以证明的),那么法律也不保护你的权利了,如果欠条上写明了还钱的时间,那么法律保护也从该写明的时间开始起算,保护两年的时间。
以上看起来可能比较晦涩,但法律问题可能就是这样的,我以比较通俗的说法简单的表述一下:有还款时间的借条法律从该还款到后的两年时间内进行保护,无还款时间的保护20年,但一旦中间找对方要求过,那么从要求的时间起算保护两年;无还款时间的欠条法律保护两年,从写欠条的时间起算,有还款时间的欠条从该时间起算保护两年。
第2个回答 2017-06-14
1、要积极主动学法、懂法。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规范我们自身的行为,而且有利于维护我们自身权利。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了该项法规后在以后的日常出行中,就会主动参照该法律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减少出行中出现的意外和伤害。
2、要做到自觉用法。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实现法律公正,人人平等。在学习一系列法律法规后不仅要“学法知法”,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法”。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再者可参照《突发事件应对法》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而当前建设生态文明也可学习和运用环境保护法和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条例来建设和维护我们的家园。
3、要规范自觉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学法懂法是前提,怎样用法是关键,而能够自觉守法才是真正完善地落实了这一活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为自己为单位为社会树立行为规范,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每一次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形成良好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地知法,用法,才能把守法落到实处。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只有学好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也为单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02
入门,不是阅读几本中外皆知的大作就入门了,就像学汉语言文学的不是读了孔老孟庄就入门了,学外国语言文学的不是读了莎士比亚就入门了,都得字、词、译、文一步步来,然后随着专业知识的反复积累和阅历的渐增反复的阅读经典著作,同理,法学也一样。刚进大一时或刚学法学时,很多人法理学教材就整不明白,何况中外皆知的法学专著。
既然是入门,我也赞同首先是兴趣,我相信大多法学新生or外专业想学法学的,看这种枯燥的书籍想摔书,就像法学生去看经济学原理一样,那种想撕书的痛苦是很煎熬的。但,我们经常八卦的说,A从少女时期就跟着B渣男,B渣男婚后出轨了,财产若干,孩子一个,A现在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怎么要抚养权,程序上该怎么走,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咦,有意思了,或者那个经典案例,女的熟睡被误认为是自己老公事实上不是自己老公的人强奸,这样就可以各种分析了。。。用案例切入是不是有意思的多呢?
所以,关于入门,我的推荐是:
一、阅读案例。推荐网站,中国法院网 中国法院网,裁判文书-中国法院网,齐全而又专业的网站。
二、关注大案。推荐平台,微博,比如平西王的案子济南中院官微全程直播(链接Sina Visitor System),当社会都在关注时有意无意也会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另,关注大案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多方学者的观点,有时候观点的碰撞更能开阔眼界。
三、电视节目。推荐庭审现场,播过很多经典案例,比如吴英案,或者名人案例,比如李代沫涉毒案有木有。此外,今日说法,法律讲堂,一线也都不错。以上可在CCTV12网站找到,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官网,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制频道在线直播及节目表预告
当然,兴趣不是一切,靠几个网站和案例也入不了门,所以:
四、教材和法条。系统的学习,教材和法条始终是基础和根本,神马,你看不起教材,你觉得教材不过just so so ,哪有孟德斯鸠伯纳德施瓦茨哈耶克高大上,中国法律哪有《美国法律史》《社会契约论》够装逼,你门都没入就开始鄙视最最基础的法条和教材,就是还没走路就去跑了,还没入前戏就直接X了。不管是网站、电视节目或专著,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不成系统的,教材和法条,能让你由浅入深的入门和系统的学习,以前一般牛的一个学者在讲座上说,他的包里随身带的是他那个研究方向的法条,掂量一下,这句话说明法条的分量有多重。在此基础上,课外看看案例和电视节目,在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基础上,阅读专著和学术论文,专著随便一百度就一堆书目了,不作推荐,论文中国知网加核心期刊。
第4个回答 2019-06-20
基础法律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理学的内容。
法理学是每一个法律学习者入门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法律有很多种类,学每一门最开始,都会学习做基本的例如概念,原则,渊源一类的,如果法理学掌握了,那么就是说你可以偷下下懒,直接将法理学的内容套过来 就好。
对于非法律学习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生活中很多的时候都是可以知道你的日常生活的。这个知道不像什么什么主义一类的思想教育,法理学给你的知道是十分的有用的。
社会如果是要进行法律扫盲活动,主要宣传的就是法理学的一些内容。当然法理学不能完全等于法律基础知识。法理学主要是学术上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