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在复习课的有效性低的现象——学生昏、教师累、效率低,笔者进行了相应的、初步的实践研究,寻找有效的、人性化的、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复习课型。研究得出:我们首先明确以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学业评价标准为复习目标,做好复习课的准备——备教材、备考点、备学生,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活动型复习课、讲授型复习课、实践型复习课等课型模式,以达致复习课有效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 复习课
复习课很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期末的时候课时很紧,内容又多,学校其他事情的压力又大。这时,可能不少老师就选择了简单的处理方式,如划重点、背大纲、题海战术等。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备考,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等于把复习的任务转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这两年我一直致力于《初中地理有效复习课》课题的研究,并已通过的该课题的开题和中期评估。研究期间我翻阅了大量有关复习课和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的课例,借鉴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多种复习课课型的实践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进行有效复习课研究的必要性
每到繁忙的期末,办公室每一位老师都会忙得昏头转向。偷闲之际还不时会吐吐苦水:“最讨厌上复习课了,有我讲,没他讲,一个字形容:累!”为什么累?因为老师们都希望在最后的关头帮学生查漏补缺,自嘲为“消防队员”。而在课室,学生同样在忙得昏头转向,大家都想着在最后的关头作最后冲刺。每节课的内容都很多很多,老师讲课的节奏、语速随着时间的倒数而快速转动起来,学生慢慢的变得有心无力,学习效率低下。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1】。学生没能掌握好复习内容,我们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这样的复习课是无效的。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地告诉我们,复习应是对知识的提高和升华。这成为我研究的指导思想。要是我的复习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说明之前我没有用心去修筑,基础没有打好,最后才来修补是事倍功半,浪费人力。复习是为了“加固”,这才是我的基本目标,能添建楼房则是锦上添花,是长远目标。
二、有效复习课的目标达成准备
对于教师,首先必须参透教材,明确考点,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复习指向。普通的新授课我们还有教材、教参、优秀课例等材料可以参考,而关于复习课的指导丛书是比较缺乏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考试范围、往年试题的考点分布等作为参考,结合经验给学生进行复习。因此我认为复习课是最有挑战性的,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参透水平。为了提高实效,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复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复习课课型
明确复习目标,是我们选择复习课型的前提。复习目标也即是我们在这节复习课上要落实哪些考点,用什么方式落实考点。我们可以通过典型题目的训练,知识框架的构建,或是做题技能的训练等方式达成目标。确定目标后可以确定复习课型。按照教学时段来分有单章复习课、学段(学期、学年)复习课和结业、升学备考复习课;按照复习内容来分有专题性复习课、单元复习课和综合性复习课;按照复习的功能目标来分有知识归类复习、检测讲评复习和能力训练复习等【2】。比如我在结业复习中对《气候》是进行了专题复习。我先对气候有关知识点进行知识归类,构建知识框架。在这里能够复习到与气候有关的所有知识如气温、降水、气候分布等。同时以气候为基础的知识如农业、河湖、水资源和人口分布也可以得到复习。各关联的知识点统一呈现,能给予学生一个宏观认识,思路清晰,化繁为简。这样的复习效率是较高的。
2.备教材
复习课要求教师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理清各知识点或各章节间的关系。然后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列出复习提纲,确定复习重点与难点,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把书读薄”。复习提纲要依纲靠本,以课标为依托。教师在这个环节拿捏的准确度,是影响复习课有效与否的关键点。
3.备考点
考点包括知识考点、技能考点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点。如结业考试的知识考点,市教研室有明确的考试范围指示,再通过研究课标和教学大纲得出明细考点,历年的试题也有借鉴作用。技能考点包括图表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区位分析能力等,尤其是对各类图的表处理能力是重要环节,应加强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点主要是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如今年应关注关于低碳生活、玉树地震、西南旱灾、世博会、亚运会等。
4.备学生
我们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各知识的掌握情况、精神状态、喜好等来设计复习课。首先应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这是我们制定复习课的难度和广度的依据。要做到有效复习还应保证不重复劳作,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学生较弱的部分可以加强训练。同时应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备考能力,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迎考。
三、有效复习课的探索
上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让学生温习旧知识,二是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提升,三是对相关知识归纳总结,适当时候还可以进行知识的提升,渗透学生的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的实践指导。实践证明,复习课上应实现“讲”、 “想”和“练”的结合,缺一不可。“讲”包括教师讲和学生讲。教师要注重多讲“总结性发言”,多讲做题技巧,多讲鼓励字句;学生的“讲”是学生的“想”的体现,“想”是在老师“讲”后的反思。鼓励学生多讲,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能帮助发现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内容并及时加强训练。“练”是在“讲”、“想”后付诸行动,巩固所获,并在透彻理解后于练习中提升技能。只有三者合一,才能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那怎样可以做到以上的“三点一线”训练呢?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参考了各前辈的案例,融入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后尝试了几套方案。下面给大家介绍我认为比较有效的三种有效复习课课型。
1.活动型复习课——内容整合法:对复习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复习课。
当复习内容比较多,内容难度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时候,我喜欢把这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知识的重现。七年级下册的地理总复习课中,其中的一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节选):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复习的知识点) 实现技能
相互认识
1)介绍各国参展公司代表
2)为促进了解,各国都带来了一个问题来考验合作伙伴对本公司的认识 学会沟通
日本“奔甜”汽车公司出示问题:看视频,你知道日本发展经济的秘诀吗? 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找到日本日本发展经济的秘诀 理解日本利用岛国优势发展加工贸易经济,知道海运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分析(视频)资料、处理资料的综合能力
美国的“童用”国际汽车公司出示问题:你知道我国在哪里吗? 引导怎样描述地区的地理位置 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知道美国地理位置优越,这是美国经济发达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方法
( 省略部分内容)
相互了解后,确定合作意向,进行游说、竞争、合作等活动
“奔甜”汽车公司应该建在哪里最合适呢? 引导分析工厂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 知道日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因果示意图的填法
“德黑兰”首都炼油厂 向日本输送石油的航海线 海上生命线依次经过什么海洋?海峡? 知道日本“海上生命线”的意义 读图能力
泰国的“哒哒”橡胶园 位于东南亚,他向日本、美国输送橡胶是否便利呢 分析泰国往外输送作物应考虑使用的运输方式 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十字路口” 读图,用图能力
美国 “童用” 国际汽车公司可以在哪里设厂呢? 分析美国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 分析美国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特点 读图,用图,并从图上提取信息
活动型复习课侧重于学生的“讲”和“练”,其优点是:
①这节复习课内容整合适度,容量虽大,但学生负担不重。如果用传统的复习课复习这么多的内容,既单调又繁杂。单调是指单一的讲解和习题会枯燥无味,繁杂是指体现不出知识的联系性,知识得不到整合,容量会显得很大,学生的负担很重。现在我把这么多的内容通过一条很有趣的线索整合在一起,而且内容间的联系很显而易见。比如说通过德黑兰炼油厂和日本汽车厂的合作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海上生命线”的由来和重要性。通过德黑兰炼油厂设计向日本汽车厂输送石油的交通线路设计,学生便清晰地记住“海上生命线”所经的海域与海峡,各考点都是在轻松自在的活动中得到巩固。活动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突显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这完全符合新课改“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样,我们能把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
②在活动中我们及时训练了相应的地理技能,活动是有的放矢的,而且是有相应实效的。如学生必要掌握的读图、用图能力,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从图中提取信息,及地图的对比、综合,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方法,因果示意图的填图法等等都在活动中一一得到练习和巩固。若是传统复习课,一节课要复习这么多的技能,对学生来讲可谓排山倒海,负荷超载。而现在,学生在轻松和愉悦中把知识技能都重新温习了一遍,轻松掌握。
活动型复习课对师生的要求:
①这样的复习课节奏较快,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地理基础。
②在小组活动中,虽然已经必须全员参与以取得活动名次,但是仍以水平较高的学生为核心。其他组员尤其是一些较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可能跟不上或人云亦云,学习效果一定理想。所以,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把活动的设置更加细致一点,注意分层教育。
2.讲授型复习课——图示法:对地理自然原理的复习,借用图示法将更加高效。
对于自然原理,可以运用“图导、图解、图变、图练”八字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敏捷的地理思维能力。初中地理复习较多用到的是““图导、图解”法,“图导”是将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图形化,形象直观,易记,易懂,开阔学生思维空间。“图解”是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测试题通过绘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灵活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借助地图、示意图或者联系图把各关联的要素连接起来,以促进学生综合理解。在新授课的时候,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各要素可能是单独讲授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介绍《世界的气温》,第二节介绍《世界的降水》,第三节介绍《世界的气候》。在复习课上,我们可以借用亚欧大陆理想气候分布图(请看附图一),一边填写各气候的分布位置,一边根据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分析它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这样能帮助学生宏观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地图上各要素的综合罗列,学生能自己归纳出各气候特点。这样子,比起逐个气候来讲解要高效率,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又如复习季风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其让学生背诵下书本的那段文字“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不如就借用地图一边画上风向,一边引导学生分析风源及性质,从而得出冬季风和夏季风不同的特点,进而带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用地图展示地理要素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再举个例子,在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关于各分界线的多重身份一直是学生的痛处,又是干湿区分界线,又是温度带分界线,又是气候带分界线——太多太繁杂了,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为此我采用了示意图讲解法,一边讲解一边画图一边引导学生分析,把8年级全册书中介绍到的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各区域的主要特征逐一呈现,在图上学生可以完整地看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附图二),有种豁然开阔的感觉,知识得到了整合,似乎容量也减少了。这样的图示讲解方法是有效的。
图示法的优点:侧重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想”。帮助学生理清各要素的关系,理清思路。
图示法对师生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保证思路非常清晰,要素之间的关联应自然导出,并举实例说明其关系。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则应减慢速度,循序渐进。
3.实践型复习课——自命题法:鼓励学生自己命题,是落实考点的有效方法。
复习课上落实考点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它等于缩小了我们的复习范围。呈现考点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1、划重点;2、列提纲;3、做典型练习等。然而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形式枯燥无味,学生掌握的比率较低。摸索中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个方法,让学生根据之前做的练习题及自己对该章节的理解,自己命题编制一套考试题目。这个可以作为一个非纸笔考试的内容,开学初就提前布置,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练习中收集好题材。学生的参与面很广,积极性很高。活动贯穿了整个学期,也就等于整个学期学生都在研究教材,在关注着考点,甚至还研究课标。这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必然产生一个长远又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个活动既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又促使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命题者要求附上参考答案,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研各究知识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疑会更加牢固。
自命题法的优点:侧重于学生的“想”和“练”。学生主动关注考点,主动参与复习,复习效果良好。
自命题法对师生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指引,使学生有的放矢。刚开始使用这个课型的时候,宜从小范围开始,比如章节的小测、单元测验等。
四、有效复习课下阶段的研究方向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实现有效地理复习课的保证。“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强调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强调对学生学案的设计,这都说明我们应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起到决定性作用。新课标提出,我们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显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我们还注意采用生动活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配以视频、景观图、地图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享受每一节的地理课。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听课认真,学习有效率,知识点掌握巩固,到了上复习课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因此,下阶段我将着力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并与有效复习课的课型相结合。
其实只有我们对每一节复习课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复习目标采用不同复习课型,就能帮助学生做好每一次复习,做好每一次归纳总结。对复习课课型的改良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充分备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
当然,这只是我这些时间来的对有效复习课研究的一点点尝试而已,今后我们还应通过更长时间的实践、更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持来坚持我们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追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