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21-02-25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他在1943年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理论,在1954年《动机与人格》中补充了认知和审美,形成了由低到高的不同层级排列的需要系统,今天就从七个层次的角度来谈谈如何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的需要
指的是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比如:吃饭、喝水、睡觉等,虽然属于最低层次的需要,却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需要,因为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只有此种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人才会有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和动力。
2.安全的需要
指的是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比如:有稳定的工作,不会随时被炒鱿鱼、人在社会中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等,当人的身体和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之后,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3.归属于爱的需要
也叫做社交的需要,指的是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比如:友情和爱情,当有了这种感情的建立,那么人就会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爱护和关心,从而满足此种需要,而现在的学校中很多的教师不注意与学生的沟通,采取专制的管理方式,极少与学生交流,导致有些学生不愿意进入学校实质也是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4.尊重的需要
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他强调的是来自外界的赏识和认可,比如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然而现在的学校中教师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导致学生不爱上该老师的课或者出现不良行为等现象,实质也是跟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关系。
5.认知的需要
指的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比如:追求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就是认知需要的满足。
6.审美的需要
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因为每个人的自我理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这跟每个人的追求有关系。比如:画家要通过作画、作家要通过写作才能满足内心的需要实际就是在追求自我实现。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了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或者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生存所必须的,由外部来得到部分的满足。
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他是人们内心诉求的体现,因此是由内部满足需要,在追求成长性需要的过程中,人们不会回避挑战,甚至会刻意追求挑战,因此能使人生活的越来越好。
马斯洛认为一般情况下,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比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这种情况也不绝对,有时候人们在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依然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比如: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追求的是自我实现。
从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前提,一旦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对更高层次的追求就变成乐完成目标的动力,反之就很容易影响本来要完成的任务,而纵观现在的学校教育,最缺失的需要就是爱和自尊,这也是造成很对学生厌学、产生问题行为等的原因所在,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就得先满足需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增加沟通和交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