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
3、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4、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5、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记》,意思是:本来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明月没有照我却照满沟渠。喻自己很喜欢/很想做的事没有得/做到,更无奈的是自己喜欢/想做到的人/事物却做的更不好。
2.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出自李清照《武陵春》,意思是:看着相同的旧物,但心境已经不同往日,逝去的时光已经不再。抬眼想看,但又不忍看,因为看到了又会想起旧事,故此又低眉敛目。欲抚琴,以慰心灵的伤痕,但是想到过往,泪却先落下来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李煜的《虞美人》: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
4.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出自李煜《相见欢》,意思是: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5.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元稹《离思五首》,意思是: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引申的意思是: 我的眼里只有你, 只有你让我无法忘却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出自李清照《一剪梅》,意思是: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出自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意思是: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1、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4、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6、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7、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8、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10、 人去楼已空,霜华今来重,风寒叶枯雾气浓,衣单觉惊天将明,无奈眼长空。
11、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无奈心情的诗句
13、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14、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5、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6.张潮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2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诗经?邶风》
22.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23.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24.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5.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26.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7.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28.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2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3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一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了结?过去的事记的很多!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年龄已经变老。问我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978年李煜归宋后三年时所写,当时作者三十八岁。开宝八年,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宋军执行宋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方针,包围金陵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发起总攻,一举占领金陵。李煜念完最后一首唐诗后,奉表投降,5000名南唐残兵放弃武器停止巷战南唐灭亡。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艺术手法】
《虞美人》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是李煜的绝命词。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继位时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俘至汴京,成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相传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