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司马迁的文学思想。浩浩荡荡的史书蕴藏着司马迁自己的文学思想的精髓,这就像一个隐匿于身体的灵魂,可以说是整篇著作的定海神针了。司马迁的文学思想自成一派,他自身也是竭力将文学和其他学术相区别开来,除此,司马迁还汇总了先辈的文学经验,并且参照自身对于文学的体会,提出了奋起而后起的文学主张。
由于自身的遭遇和早年壮游经历,司马迁体察下层百姓的穷苦,再加上受到天人感应的影响,他的笔下多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幸运的是他并不沉溺于现实里的悲剧,而是强调历史人物不认命的特性与直面人生而抗争命运的信念,写出了一首首悲壮的讴歌。那么他又是如何将历史人物的空洞洞的躯壳填充入灵魂的,这还要从司马迁书写人物的典型性入手了。
再次是司马迁对于人物描写的细腻。中华历史上上下下五千年,人物史传更不胜枚举,司马先生将择取和描写那些入传人物和事件呢?挣脱权贵束缚的司马迁将目光投入社会底层群众,寻找那些百姓口中值得被记住的做出过贡献的小人物,就这样司马迁耐心地凭借一己之力塑造了上百个形象各异的人物。
司马迁首先想到为古代人物纪传,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区别于生硬的描绘笔法而是采取了小说一样的手法著写文书,为读者眼中空洞的躯壳注入灵魂,在叙事中,若是平铺直叙整篇文章便是索然无味,故偏重于组织情节,曲折地、戏剧地展现人物特质。可以说,司马迁不满足于史传的死板,将文学性植入史传中,赋予了《史记》灵活性。
然后是司马迁对于战争的描写。《史记》注重细节地描绘,对于军事文学也做出了积极的影响。笔下大小战役多如星辰,而列入史传的战事更是繁多。他极注重在实录基础上对战事进行具体化描绘,尽可能的向多方面思考,探索某方胜利的本质并讴歌正义一方。
在书中,司马迁尽可能的为某位将领立传并且围绕其详细地描绘某场战役;在战事场面描写上,并非是一笔带过而是涵盖军事路线、军事方法,有声有色的绘出一幅战事图。在某种意义上,《史记》也是后世武将奔赴战场杀敌前必读的一本书,对于其中失败的战役,将领从中汲取经验以防止自己覆车继轨,促进了军事的进步的说法也并非哗众取宠。
最后司马迁的时机对后期的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大量实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纪传体源自《史记》,并且与后世小说有盘根错节的联系,这一观点在明代就有人提到只不过近几年才被人深究。由于深入底层搜集取材所以文章多为现实风格,驳斥暴虐统治和贪腐阴暗的行径,褒扬正派一方。
《史记》书中详确的内容为现代文学提供宝贵而丰富的事例,其中批判现实的风格影响了论千论万的小说家。我国的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较其他国家明显不一,这是由独特的环境和文学基础形成的,其中《史记》对于后世小说的传记体裁、情节方面等影响可以说十分深远。
扩展资料:
影响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
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西晋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