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小恐龙们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扩展资料:
恐龙开始时被列为爬行类的一目,但现是独立的一纲。根据其骨盘构造的不同,可区分为蜥臀目(saurischia)和鸟臀目(Ornithischia)两目。
过去所说的禽龙是根据R·欧文(R.Owen 1912年)命名的。在中生代从三叠纪到白垩纪非常繁盛,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绝灭。
曾分布于6个大陆,适应各种环境,有肉食性的和草食性的。前肢比后肢短,多数只用后肢步行,但其中也有四肢步行的。
侏罗纪以后出现了颈尾均长的巨大的类型(载域龙,Atloantosaurus体长30米以上,体重约50吨),牙齿深埋于齿槽内,并局限在颚骨的周缘。脊椎骨有双凹型、平凹型、后四型的区别,但其后代几乎都为后凹型。
有的种类与鸟相近,骨中空,如霸王龙(Ty-rranosaurus),雷龙(Brontosaurus),禽龙(Ig-uanodon),剑龙(Stegosaurus),钩龙(Ankylo-saurus),三角龙(Triceratops)等都是。
在南库页岛产的日本龙(Nipponosaurus)是属于草食龙,是鸭嘴龙类之一种。日本长畸县高岛煤矿内有类似的小残片发现。
简单介绍一下
追答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路栖爬行动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