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有孔子谈话的多章记录: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七章)(学生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只说能够养活父母。至于犬马,人也一样养活;不敬,养活父母和养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这段话中的比喻很生动,人也养活供使役的马牛,养活宠物狗猫;如果对待年老的父母,只是给一口饭吃,缺乏尊重、关心和爱护,还不如你养的宠物呢!决不是每月交一百元、二百元赡养费算是孝。孔子着重提出的是个“敬”字,“敬”有尊敬、严肃、庄重的意思,对父母首先要尊敬。
究竟应该怎样行孝,孔子有多次论说: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里有问号)”(《为政》第八章)(子夏问孝。孔子说:“难的是所表现的态度。有事,作弟子的去做;有好的饮食,年长的人先吃,仅仅这样待父母,能称得上是孝吗?(这里有问号)”)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第二十一章)(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高寿而欣喜,一方面也因他们高寿而担忧。)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第六章)(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对父母,要担忧他们的疾病。”)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十九章)(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必须出远门,一定要告知去处。)以上四段的第一段,孔子提出“色难”,即态度问题。孔子认为“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是对待师长、年长者都应该做的,绝不仅仅为父母扛回煤气罐,或买两盒蛋糕送去便是孝,难在发自内心的亲爱、关心和尊敬。以下几段,也都是强调这种真实的心理感情,或喜或忧,在于深厚的关怀,如关怀父母的健康,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等等。第三段“父母唯其疾之忧”,自古以来有两种解释,除上文的译释之外,也有古注解释为父母为儿子的毛病担忧,亦通。父母为儿子担忧,做儿子的怎么办呢?(这里有问号)应该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而且要更加孝敬父母。